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抛绣球是歌圩中常见的活动,早在唐代已流行。唐柳宗元诗:“男女分行戏打毡”,就是指的抛绣球。到宋代此俗已很盛行。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每逢歌圩,男女青年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先对一阵歌,然后隔开适当距离,姑娘将自己精心做成的绣球向自己中意的男青年抛去。

男青年接住后又凌空抛回,如此往返嬉戏。如果男青年认为合意,便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姑娘,姑娘有情亦还赠信物。若双方均有恋情,便可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表露衷肠。

至今,靖西、龙州、都安等地的春节和歌圩中,仍能看到风趣的抛绣球游戏。

靖西绣球自明末清初出现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末清初,靖西龙邦一带的乡村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在山野中对唱山歌、谈情说爱时,随手摘下山间的花草,用藤扎成花球,抛给意中人。

而后演变为用绣有莲花、鸳鸯等爱情吉祥物的绸巾,包上重物,连上丝绳的球状物品,最后发展到现在的针绣小球形。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男女青年传情信物,靖西绣球花样繁多,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丰富多彩。

靖西绣球的制作工艺,一般有如下几个环节:

首先,用米桨把布一层层地粘在平直光洁的木板上,粘2—3层为宜,然后晒干;

接着,用晒干了的布料画上瓣片形状,再剪下来;

第三步,把剪下来的布料瓣片贴在彩色绸缎布面料上,然后又剪下来;

第四步,在球瓣片上画上花、草、鸟、鱼等吉祥精美的图案;

第五步、刺绣。由刺绣者根据图案的情况用彩色丝线进行配色刺绣;

第六步,贴底色布,装填充物, 瓣片边上镶绣金丝,然后缝合;

第七步,组合。以第每两瓣片作一组,一共6组,进行组合,组合成球形;

最后,在这个球体上订上珠链、梳苏等饰物,这样,一个别致精美的绣球便诞生了。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绣球​为壮族青年传情信物,双方有情,便离开歌圩,找个僻静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