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祖文皇帝朱棣之長陵


明長陵處在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

現存建築有寶城、明樓、石五供、兩柱牌樓門、祾恩殿、祾恩門、碑亭以及三進院落的宮牆和因牆而設的陵門、角門等。

碑亭,建於嘉靖二十一年五月,重簷歇山頂,四面各設紅劵門,亭內立有一座造型新穎別緻的聖績碑,稱為“龍呋碑”。碑身在建成時沒有文字,清朝建立後,碑陽用滿漢兩種文字刻了清世祖順治十六年諭旨;碑陰刻乾隆五十年清高宗的《謁眀陵八韻》詩。

祾恩門,始於嘉靖十七年,是世宗朱厚熜親易佳名,“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極之恩”意。“稜”字系後世修葺時誤寫。

配殿之前各建有神帛爐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其制均由黃、綠琉璃件組裝而成,小巧玲瓏。爐頂為單簷歇山式,爐身正面為四扇假稜花槅扇,正中闢券門,門內為小室,用於焚燒祭祀所用的神吊和祝版。

明長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樂帝后的場所,建築在漢白玉雕刻成的三層臺基上,金磚鋪地。

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象徵著皇帝“九五”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為之,古色古;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託著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

殿中端坐於九龍寶座之上的永樂皇帝銅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巨上精美絕倫的藝術佳作。

兩柱牌樓門,為柱出頭式牌坊,又稱欞星門。其兩石柱,截面作方形,頂部各雕一坐龍,前後戧抱鼓石。

明樓是帝王陵墓的標誌,也是每座陵墓中軸線上的最高建築。

長陵明樓的樓內正中立有“聖號碑”。碑製為龍首方趺,篆額“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成祖”,是朱棣的廟號;“文”是朱棣的諡號(寓意“經緯天地”),文字舊時泥金,碑身用朱漆闌畫雲氣,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稱。

明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