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陵处在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现存建筑有宝城、明楼、石五供、两柱牌楼门、祾恩殿、祾恩门、碑亭以及三进院落的宫墙和因墙而设的陵门、角门等。
碑亭,建于嘉靖二十一年五月,重檐歇山顶,四面各设红劵门,亭内立有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圣绩碑,称为“龙呋碑”。碑身在建成时没有文字,清朝建立后,碑阳用满汉两种文字刻了清世祖顺治十六年谕旨;碑阴刻乾隆五十年清高宗的《谒眀陵八韵》诗。
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
配殿之前各建有神帛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其制均由黄、绿琉璃件组装而成,小巧玲珑。炉顶为单檐歇山式,炉身正面为四扇假棱花槅扇,正中辟券门,门内为小室,用于焚烧祭祀所用的神吊和祝版。
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
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丝楠木为之,古色古;一米多直径,十几米高的六十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着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雄伟壮观、举世无双。
殿中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永乐皇帝铜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造像是巨上精美绝伦的艺术佳作。
两柱牌楼门,为柱出头式牌坊,又称棂星门。其两石柱,截面作方形,顶部各雕一坐龙,前后戗抱鼓石。
明楼是帝王陵墓的标志,也是每座陵墓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
长陵明楼的楼内正中立有“圣号碑”。碑制为龙首方趺,篆额“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成祖”,是朱棣的庙号;“文”是朱棣的谥号(寓意“经纬天地”),文字旧时泥金,碑身用朱漆阑画云气,故又有“朱石碑”的俗称。
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