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小偵探
腸息肉是結直腸癌的癌前病變,可分為炎症性息肉、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等不同臨床類型,病理活檢可明確診斷,其中腺瘤最有可能發生癌變。腸鏡是發現腸息肉最常用的檢查,及早發現腸息肉對結直腸癌的防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一般健康人從50開始就要開始進行大腸癌的篩查。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是否有腸息肉?
①長期大便出血或多次化驗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大便次數或形態改變的人需注意是否有腸息肉或其他腸道疾病病變;②既往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等其他癌前病變的人也應當注意隨訪腸鏡;
③有腸息肉或結直腸癌家族遺傳史的人也應當注意,建議從40歲開始就要進行腸鏡篩查。
腸鏡發現息肉後怎麼辦?
腸鏡發現息肉後,一般內鏡醫生會根據息肉的形態、大小、數量以及病理活檢結果等進行相關的手術治療,常用的方法有內鏡下粘膜切除術(EMR)、分次EMR、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以及手術切除等。一般經過治療後息肉複發率與普通人差不多。
腸鏡切除腸息肉後還要怎麼做?
腸息肉切除後注意休息、減少運動、觀察大便的量、顏色、形態及有無腹痛,如果發現異常及時就診。一般在手術後6小時可以開始吃米湯之類的流質,2~3天開始吃牛奶、稀粥等無渣的半流質,然後逐漸由稀飯、麵條等軟食轉變為正常飲食,注意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減少脂肪的攝入。最後根據病理的良惡性程度,在醫生的建議下定期隨訪腸鏡,一般有6個月、1年、3年、5年不等。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腸鏡發現息肉。
腸鏡是針對大腸內檢查的最直觀方式。
腸鏡可以對小的、不復雜的息肉樣病變進行直接切除。
為什麼發現息肉要進行切除?
腸息肉是一種廣泛的稱位。是未經病理診斷前的一切腸黏膜異常生長組織的描述性診斷。
腸息肉大腸多發,男性多見。
腸息肉分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而腺瘤性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
但因未經病理診斷前,無法從外觀及病史上去判斷息肉的具體性質。
建議發現腸息肉建議及早切除。以達到大腸癌預防治療的目的。
腸鏡發現息肉或者切除息肉後,還要怎麼做?
經腸鏡檢查或治療後,特別是經腸鏡切除息肉的患者。
一、需要依據息肉的大小及切除的深淺禁食一段時間。至少6個小時,然後改為半流食(也就是喝稀粥)。而且3天內不要吃刺激性飲食及高脂飲食,少食多餐。
二、經腸鏡檢查或息肉切除的患者需要對排便進行觀察,有無血便或便血,及具體的血量及血便次數。
三、經腸鏡檢查或息肉切除的患者短時間內不建議劇烈運動。
四、依據具體病情制訂複查時間,半年、1年、2年不等。
五、聽從醫生建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建議: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腸道息肉是腸道疾病中常見的一種病變,從息肉發生的位置可以分為直腸息肉和結腸息肉,而從息肉的類型可以分為增生性的息肉,炎症性的息肉,腺瘤性的息肉等等。
一些較小的息肉多不會引起較為明顯的臨床症狀,部分患者可以有大便帶血,腹瀉,便秘等症狀,可以有大便性狀的改變,如粘液便等,一些帶蒂的較大的息肉還可以從肛門脫出,需要和痔瘡等疾病進行相應的鑑別。
當腸鏡發現息肉或者是切除息肉之後,由於腸鏡檢查是屬於一種有創的檢查,所以腸鏡結束之後應該適當的禁食,避免食物進入腸道後導致吸收不良引發腹瀉的症狀發生,4-6小時之後,患者應該從飲食上做起,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來促進腸道功能的恢復。對於一些內鏡切除了息肉的患者來說,還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的勞動和禁食一些刺激性強的食物。
息肉切除後的患者可能在短期內會有大便顏色變黑或者是粘液便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糞便對於息肉切除後對黏膜的影響所導致,但是如果有鮮血便或者是持續性的腹部疼痛的話,還是應該積極的告知醫生,進行治療。
息肉切除後,應該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進行腸鏡的複查,明確息肉有無復發的可能性和腸道黏膜的恢復情況,這個時間段應該由醫生來定,一般在6個月左右。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做了手術病灶沒有根除一年半左右都會復發,建議服用息福欣、根除病灶、使息肉慢復發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