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楊博丞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華米科技第三季度財報整體喜憂參半,智能穿戴行業的調整期仍在繼續。

11月12日,紐交所上市公司華米科技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

根據財報顯示,華米第三季度營收為18.5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3%,歸屬華米的淨利潤為2.0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3%。

在出貨量方面,華米第三季度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379萬。而就在此時,華米的合作方小米公司發佈了旗下首款小米手錶,但其代工方卻並非華米,取而代之的是龍旗。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圖 / 華米科技官方)

單從本期財報上來看,華米實現了利潤和營收雙豐收,均在不斷增長並呈良好態勢,但事實上,華米仍然面臨壓力。

華米的壓力一方面來自合作伙伴小米,另一方面來自其它友商,譬如華為、蘋果、三星等。

據IDC發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4960萬臺,同比增長55.2%。

其中,腕帶可穿戴設備以63.2%的份額佔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排名第一的依然為蘋果,緊隨其後的有小米、華為、三星、Fitbit。

“手錶和腕帶等出貨量同比增長31.6%,並繼續在可穿戴設備領域佔據主導地位。”IDC可穿戴設備研究主任RamonT.Llamas稱,“儘管功能和能力有所增長和變化,但共同點之一是對健康和健身的不懈關注。”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征戰可穿戴設備

蘋果手錶是國內智能手錶領域的啟蒙老師。自2015年蘋果發佈首款手錶起,銷量開始連年攀升,而國內大市場也開始從手環市場逐漸向智能手錶市場轉移。

其實,在蘋果手錶剛剛發佈之時,並沒有人看好這一產業,因為誰相信消費者會購買一塊昂貴的電子錶?

殊不知在這塊表中,蘋果融入了iOS生態鏈,不僅能夠與自家的手機電腦組成一個體系,還附帶健康監測功能。小米手環中最顯眼的功能,已然成為蘋果手錶的標配。

2011年末,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Fitbit記錄器誕生,它可以記錄你在生活中的各項運動指標,包括步伐、體力消耗情況、身體動態等,該產品在美國售價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00元)。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圖 / fitbit官方)

雷軍從中嗅到了商機。2013年,他找到華米科技董事長兼CEO黃汪,表明了自己的來意,並信誓旦旦地保證該產品將會賣出100萬個。但向來穩重的黃汪並不太相信雷軍的保票,畢竟手環這個產物在國內還未興起。

2017年,距離雷軍向黃汪打下的保票已過去四年。正是在這四年裡,由華米代工的小米手環迎來發展巔峰。該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環出貨量達360萬個,一舉超越蘋果和Fitbit,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智能穿戴設備品牌之一。

如今,華米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長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其中離不開小米這顆大樹。

在整個可穿戴市場中,手環和手錶一直緊密配合,協同作戰。但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可穿戴設備正由智能手環向智能手錶過渡。

市場環境決定了一切。

11月5日,小米正式發佈旗下首款智能手錶。這一次,雷軍沒有把做手錶的機會讓給生態鏈企業,而是自己親自下場。

在發佈會現場,小米生態鏈總經理屈恆稱,“99%的智能手錶,都只是大號的手環。”他將小米手錶劃歸到那1%的“真正智能手錶”中。

小米內心深處或許知道,賦能於手錶的價值要遠大於手環。不僅是從售價方面對比,在整個小米生態鏈中考量,手錶也要比手環更高一籌。另外,從應用場景來看,手錶的想象空間要遠大於手環。

小米不會輕易地放棄這個機會。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從幫助到獨立

本次小米手錶的代工方是龍旗而非華米,這似乎讓華米感到一絲涼意。

華米一直是小米手環的生產代工商。往期財報中顯示,從2015-2018年,小米手環為華米貢獻的收入佔比97.1%、92.1%、82.4%和59.7%。

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該收入佔比呈連年下降趨勢。原因在於一方面華米加大了自有品牌Amazfit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小米在減少華米的代工量。

華米也在轉型,它不想太依賴小米。但這對於一家ODM來說,轉型的陣痛是長期的。

有不願具名的業內分析師稱,華米在努力從ODM轉型成為OEM,並具備自主研發、銷售渠道等。“小米這次推出手錶就可以看出,它其實也在逼迫華米轉型。華米轉型,從它推出自有品牌手錶就已經開始。”

對於華米轉型以及獨立化問題,黃汪曾在媒體採訪時稱:“華米要學會獨立行走,小米生態鏈只是幫助我們孵化。”

這件事黃汪早在2016年便開始準備。當年3月,華米推出旗下自有品牌手錶Amazfit。這條產品線原本是和小米合作推出的,但由於種種原因,該產品獨立出現在了華米產品列表中。

今年6月3日,黃汪對外宣佈:2019年將推出超過10款Amazfit智能手錶,價格區間從299元到2000元不等。

8天后,黃汪在北京正式發佈了面向智能通話和健康監測領域的兩款旗艦新品:Amazfit智能手錶2和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

智能手錶這條賽道,讓雷軍和黃汪從“戰友”變成了“對手”。但無論如何,小米推出智能手錶的時間比華米晚了一些。或許他們都很清楚,手環的增長期已過,瓶頸早已開始顯現。

自從第一代蘋果手錶問世後,它已成為蘋果財報中的新的增長點,這使各大廠商紛紛跟風。從三星到華為,從華米到小米,大家都想在智能手錶領域分得一杯羹。

相較於功能較為單一的智能手環來說,智能手錶在移動場景中的應用和便利是智能手環無法企及的。即便智能手錶的售價已超過千元,其受歡迎度依然不亞於曾經的手環的銷售熱度。

“今年的手環銷量並不好,反而是手錶銷量在增加。”趙叢告訴「子彈財經」,在他目前經營類目中,除了手機,智能手錶和手環的銷售也佔到了近半數之位。

趙叢稱,兩三年前前來批發手環的人每天都能有五批以上,但今年明顯少了許多,反而大家開始批發智能手錶。“手錶主要以華為居多,Amazfit見過但不是很多。”

同在中關村的商家徐建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他說:“今年華為的攻勢比較猛,購買手錶的商家或個人也比較多。小米由於剛剛發佈手錶,前來採購的人數相對沒有華為多。”而對於華米Amazfit品牌,徐建的反映與趙叢基本一樣。

在整個國內市場,華米的智能手錶品牌似乎沒有像華為、三星傳得那麼廣。但在國際市場中,我們看到了華米的身影。

根據其財報顯示,截止目前,Amazfit智能手錶等產品已經進入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在內的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

僅去年全年,海外版本出貨量佔比達44.2%,今年二季度海外出貨量佔比超過50%。這說明,華米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在持續上漲。

根據國際市場數據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在可穿戴產品2019年第一季度排行中,蘋果Apple Watch出貨量排名第一,佔比達35.8%;三星排名第二,佔比為11.1%;而華米科技的Amazfit排名第五,佔比3.7%,同比下降1.1%。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圖 / Counterpoint)

在持續征戰的可穿戴賽道中,華米並未在蘋果、三星面前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力,但讓大家感到意外的是,華為僅次於華米位居第六,佔比2.8%。

這像一個信號:華米在市場中需要警惕的對手並非蘋果、三星和小米,而是華為。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擺脫to B依賴

華米準備在這場戰爭中迎面拼刺刀。

按照黃汪的策略,Amazfit是自家的“親生兒子”,必將大力扶持該獨立品牌。

這是華米的一張“王炸牌”,黃汪不甘心華米只作為小米代工廠而存在,也不願把盈利壓在售價低廉的小米手環身上。

因此他不斷地使該品牌在外界發聲,主要源於兩點:一是在全球廠商都在猛攻智能手錶之時趁機跑馬圈地,二是它可以幫助華米擺脫對小米的過度依賴。

目前,華米科技的主要收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自有品牌Amazfit產品,一部分則是小米品牌。

招股書顯示,華米上市前,小米手環在2015、2016和2017年為華米科技貢獻的收入分別為8.7億元、14.34億元和19.27億元,佔同期收入97.1%、92.1%和82.4%。上市後,這一數值下降至21.76億元,佔比下降至59.7%。

也就是說,五年多的時間裡,華米科技逐步擺脫了絕對依賴小米的狀態,實現了自營業務的增長。

「子彈財經」通過整理幾年的數據來看,2015年華米的毛利率不足15%,淨利率則處於虧損狀態。到了2018年,華米的淨利率已經超過了9%,毛利潤則超過了25%。

雖然主打自有品牌的效果顯著,但華米在總業務營收上受小米的影響仍然很大,儘管自營業務營收超過四成,但小米的業務仍是主要營收來源。

華米始終在逐步減小對小米的依賴,儘管黃汪表示“不會改變同小米的長期的合作計劃”。種種跡象表明,華米與小米早就貌合神離,小米入局智能手錶不過是正式拉開了兩者“相愛相殺”的帷幕。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稱,華米如何擺脫對於B端的路徑依賴是其未來需要考量的一件事情。“華米是一傢俱備to B基因的公司,如果躍遷到to C將會是他們面臨的考題,但這個過程將會非常艱難。”

據悉,華米也在向IOT進攻。在其發佈的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中,搭載著其自主研發的可穿戴智能芯片黃山1號,該款手錶不僅具備智能手錶的所有功能,同時還具備NB-IOT獨立通信功能。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圖 / 華米科技官方)

從華米發力國際化到發力AI,再到發力IOT業務,三套組合拳下來,華米在第三季度的財報有了光鮮亮眼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背後依然有著小米的助攻。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華米的對手是誰?

擺脫小米,華米的瓶頸輕而易舉地顯現出來。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增長44%,達到1200萬臺。

Strategy Analytics高級分析師Steven Waltzer表示,“智能手錶的增長將繼續飆升,這是由於消費者正在越來越多地使用以健身為主導的可穿戴設備,作為他們智能手機的附件。”

智能手機是華米的短板。在它依賴小米之時,小米可以直接補足這個短板;但當華米想要“去小米化”時,就會直接暴露在用戶的面前。

從目前市場主流產品來看,可穿戴設備基本都需依靠手機才能完成各自功能,除了搭載蜂窩移動技術的可穿戴設備和用來代替電話的兒童手錶。但對於能夠完全獨立使用的智能手錶而言,相對應的價位也要遠超非獨立設備。

這一大短板為華為爭取了機會。在整個市場中,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的銷量一直嚴重依附智能手機的市場表現。

黃汪在2016年時曾向雷軍提議,要打造更高一檔的智能穿戴手錶,最終卻被雷軍以定價過高為由否定了。失去了小米的支持,使得黃汪孤注一擲。

近期華米連續發佈智能手錶產品,儘管華米在財力物力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市場效果卻並不明顯。

無論是排名表中的成績,還是來自華為的壓力,都使得想發力高端市場的華米屢遭碰壁。擺在華米麵前的現實是,華為對於智能穿戴產品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大,城牆也在越壘越高。

黃汪或許沒有想到,華為會突然加速。2018全年,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增幅超過120%,增速位居全球第一。華為開始反攻。

根據IDC公佈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第四季度,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為438.8萬部,同比增速高達206.1%。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小米。

華米難為無小米之炊

一位業內分析師稱,智能穿戴設備在常人看來是與手機形成互補的,而同品牌之間的產品可相互綁定以及協作。“總體而言,華米的Amazfit品牌並不會像小米或華為那樣的傳播度,很多人對這一品牌認知度還不夠。”

華米現在的處境很尷尬。一方面想脫離小米走向獨立,但又沒法完全實現;另一方面想借助小米的品牌做智能手錶,但小米又不支持它走高端路線。

因此,黃汪採取了機海戰術來拓寬用戶對於Amazfit品牌的認知度。但歷史已經不止一次地證明,機海戰術會帶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後果。魅族就是前車之鑑,現在許多手機企業已不再嘗試這種自殺式打法了。

華米最初的成功是因為繼承了小米的打法,即採用極致性價比從效率出發,採用爆款戰略把用戶最需要的功能留下,化繁為簡。如今華米的戰略打法已與小米背道而馳,用戶看到的是眼花繚亂的產品線。

華米想獨立、走出自己的特色,當然未必要照搬小米的戰略打法。但經驗證明,爆款的確會直接影響品牌影響力的輸出。按照當下華米的打法,勢必會同時增大製造成本與銷售成本的壓力。

年紀尚弱,就想離家出走。華米轉型,此去道阻且長。

(應被訪者要求,文中趙叢、徐建為化名)

文中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