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隔離"

1966年,腦膜炎在多地爆發的時候,也採取了隔離的措施。

那時候,我們村子周遭,也是家家戶戶大門緊閉。人們都呆在家裡,不出門。大隊小隊的幹部進村,下通知、查看。特別是小孩子,不許到處亂跑。小孩子在家裡呆不住,怎麼辦?村莊想到的辦法是砍竹子做蓮花落。

1966年的


削兩塊小竹板,邊角要削得圓潤光滑不扎手,鑽孔,穿線,連在一起,一副蓮花落就做成了。當時,打蓮花落是盛行於我們漢江平原的傳統戲曲節目,但據說它起源於從前行乞者敲牛胯骨打磚的即興演唱。關於打蓮花落,村莊是並不陌生的。解放前,我們這地界,時常淹水,時常欠收。先人們動不動就要遠走他鄉去乞討。敲三棒鼓、拍漁鼓筒、打蓮花落,是乞討時常用的三種形式。解放後,到了我們小的時候,也時常見到討米要飯的在門前乞食,也有敲三棒鼓的,拍漁鼓筒的,打蓮花落的。現在是絕跡了。

1966年的

各家各戶的大人們帶領著自家的小孩關在家裡打蓮花落,那場面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打蓮花鬧的同時,口中要念念有詞。假扮討米要飯的,他們是最開心的。

"蓮花落,打得快,莊稼老闆拿米來;你不拿,我不走,看你老婆醜不醜。"

打著蓮花落,念著這種俏皮的詞兒,小孩子能不開心快樂嗎?

但是單單一個蓮花落玩久了也會乏味。那就敲盆子敲碗。我有個堂哥,那年七、八歲,那段時間每天閉在家裡敲盆敲碗,竟然培養出了一種興趣,愛上了擊鼓,後來成了我們這地界六合班裡非常有名的鼓樂師傅。你說這事鬧的。

那年,抗擊腦膜炎的指揮部最初是設在我們大隊的。因為我們大隊的大禮堂比其它大隊的要高大寬敞得多。

1966年的

大禮堂裡用泥牆作壁,隔出一個個的隔離室。那是收容病號的地方。隔離室裡的床鋪各式各樣,多是由病人家屬自個拿來些木板、門板以及被褥之類鋪排而成。醫護人員主要由周邊各大隊的醫生護士組成,赤腳醫生居多,國家正規醫院的醫生鳳毛鱗角。藥品以盤尼西林為主,據說用此藥打幾針病就會好。但當時這藥稀罕。

那時文化大革命已經開始。鄉政府裡的主要幹部都已被打倒。被打倒的這些幹部隨即被組織起來,派到了抗擊腦膜炎的最前沿。首先的任務是打隔離牆。

1966年的

當時的隔離牆由高梁杆、蘆葦杆、麻桿、茅草、稀泥等,編排塗抹而成。被打倒的幹部們成天在那裡用腳踩稀泥,拿稀泥抺牆。病號的背進背出由他們負責,病人死了也由他們負責抬出去安葬。

1966年的


我們村狗剩的老孃就是那次得腦膜炎去逝的。那時莊子前的小河上架著一座木橋,狗剩的爹用板車拉著狗剩娘到大隊部隔離室去,板車和人爬上那座小木橋時的畫面留存在許多老人的印象裡。狗剩的爹將狗剩的娘交給醫生後就不管了,就走出了隔離室,獨自站在大禮堂旁,觀看幾個工人建設變電站。這個畫面也留存在村人的印象中,讓村人誹議了幾十年。……這流行病當年也蠻兇險的。

鄰家有個小兒睡在搖籃裡口吐白沫,以為是腦炎,抱起娃兒就奔大隊部,醫生卻說是普通的感冒,虛驚一場。

不久,指揮部遷到鄉政府旁邊的小學校裡。再後來又遷到另一個大隊的大隊部。為的是讓指揮部向疫情集中的前沿地帶靠近。

(2020.2.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