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年代成長的孩子衣食住行條件都是挺好的,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被家裡長輩捧在手心裡寵著慣著,打不得罵不得更是講不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事無鉅細的包辦著,導致很多孩子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由於生活條件的優越,家長過多的包辦與嬌慣,很多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上依賴性極強。如:他們每天寫完家庭作業,需要父母逐題、逐字的檢查;一碰到學習上的困難或難題,就要叫爸爸媽媽幫助;他們第二天要用的學習用具,需要父母逐樣的準備;他們臥室的床鋪,需要父母整理;他們的手絹、領巾、襪子,需要父母幫助洗淨……。總之,這些依賴性強的孩子,離開了家長似乎一事無成。
依賴性的表現:
依賴性是指凡事都要依靠別人,缺乏自立和處理的一種心理傾向。有依賴性的人,往往有以下表現:
(1)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願置身於從屬地位。
(2)遇到事情總想依賴父母、老師或同學,總希望他們能為自己作出決定,不敢獨立負責。
(3)依賴性強的同學往往喜歡與獨立性強的同學交朋友,他們顯得很順從,希望獨立性強的同學能給他們出主意。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賴的人,他們常常不知所措。
產生依賴性的原因:
1、孩子處於過分愛護的包圍之中,往往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2、一些孩子利用依賴性作為一種表現自己價值或者引起別人注意的手段。“媽媽幫我一下,我看不懂這本書。”他們的請求遠遠高於他們實際需要的幫助。
3、當父母屈服於孩子的哀求,或擔心孩子玩的時間太長而耽誤了學習,於是滿足孩子要求陪著他做作業時,你可能會鑄成大錯,導致孩子依賴性的產生。
依賴性的危害:
依賴性這一不良表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發展下去危害很大,可能產生以下兩種不良後果:一種依賴性較強的人性格柔弱,屬於缺乏自主型。遇事不能獨立思考,沒有主見,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都要別人為他拿主意。另一種依賴性較強的人屬於缺乏自信型。生活中總是感到事事不如別人,對周圍的事物頗為敏感,甚至可能由於某些微不足道的羞辱而成為自卑的人。
建議:
一、鼓勵孩子主動做事
當依賴性強的孩了自己主動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努力,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
即使孩予做得不好,甚至添了亂父母也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適當鼓勵孩子的行為。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時,要多肯定,少批評,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二、耐心培養孩子好習慣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需要父母長時間的耐心與努力,一味急於求成,或採取打罵的方式,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還會破壞親子感情。所以父母必須要有耐心、有恆心,逐步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
三、創造機會,鼓勵孩子下決心
一個人在作出一個決定之前,需要考慮利弊得失後,再做出最佳選擇。成人應在一定範圍內給孩子充分自主的機會,讓孩子有自我決策和選擇的權利,憑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決定做什麼事,如何做。清楚地對孩子說明你期望的行為方式。什麼是你想要他學會去做的事,如果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四、家長應成為孩子的榜樣
你要孩子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那你就該克服自身的依賴毛病。我們做父母的、師長的和長輩的,不一定在德性方面都那麼完美。考慮到我們的言行對孩子們會產生影響,我們應該自覺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對自己存在的思想、習慣和行為方面的毛病要“補課”,實行“自我教育”,堅決改正。
五、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心理學研究表明:獨立自主意識是全面發展的基礎,獨立性越強,發展得越快越好。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自立人之歌》:“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上不算是好漢”現在讀起來仍很親切,感到切中時弊。孩子要有作為,必須從小克服依賴性,不依賴父母、親友,不依附權勢。
閱讀更多 金士博淨水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