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不平靜的生活

《靜靜的頓河》是一本大部頭,詳細地描述了從沙皇俄國一戰時期至蘇聯時代的新經濟時期之前——圍繞著主人公格里高利.麥列霍夫一家人的悲慘命運、以及他和情人阿克西妮亞之間的愛情糾葛與戰爭之間的聯繫,反映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苦難與命運的艱難。

全文大致按兩條線展開敘述,一條是格里高利的感情線,一條是戰爭線。這兩條線相互交織,難捨難分,無疑給敘述增添了許多複雜的因素。總之,故事主要是這樣的,在維申斯克鎮的靼韃村裡,有一戶叫麥列霍夫的家族,那是一個俄羅斯民族和土耳其民族混血的家族。老父親叫潘苔來,老母親叫伊莉妮奇娜,他們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叫彼得羅,他有一個妻子叫達莉婭,二兒子是男主角格里高利,三女兒叫杜妮亞什卡。麥列霍夫家的鄰居是斯捷潘一家,斯捷潘有一個美麗的妻子——阿克西妮亞。

《靜靜的頓河》,不平靜的生活

在一次哥薩克的訓練營期間,彼得羅和斯捷潘得離開家庭4個月之久,在此期間,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亞產生了愛情,兩人轟轟烈烈地公開的相戀了……他們抵死纏綿,品嚐著無盡的歡樂,卻也帶著對未來的憂慮——斯捷潘會回來的。村裡對此事議論紛紛,老潘苔來於是決定給格里高利結一門親事,他看上了村裡的富農米倫家的漂亮姑娘——娜塔莉婭。去他家提親的時候,娜塔莉婭對格里高利一見鍾情,她期待著婚姻的到來。

但是顯然,婚姻不一定是幸福的,對於娜塔莉婭來說,婚姻就是逼她早早跨入墳墓的催化劑。因為格里高利嫌棄與她性生活的單調乏味,瘋狂地迷戀阿克西妮亞(就連斯捷潘回來之後,兩人仍在秘密的幽會;但同時,斯捷潘每天都在折磨阿克西妮亞,和鄰居家結成死仇),於是,娜塔莉婭回了孃家之後,自殺了。

那時候格里高利早已經背離家庭,帶著阿克西妮亞私奔了。他們到了當地軍官利斯特尼茨基家的大莊園去做長工,期間,格里高利收到了來自娜塔莉婭卑微的祈求信:她不要求格里高利和情婦分開,只是想問問她自己應該如何過下去,他會不會給自己一點希望。可是,最後她得到的,只是一張糖紙,上面寫著:一個人活下去。

絕望吞噬了這個可憐的女人,自殺讓她的脖子上留了一道深深的印痕,她破了相,不美了。但死過一次的人,很難有勇氣再死一次,她回到了婆家,開始了看似平靜的生活。

靜靜的頓河滋潤了這片肥沃的土地,只是,表面的平靜底部,早已暗流湧動。一戰爆發了,俄國與德國開戰了。最為一名哥薩克,格里高利,是必須去參加戰爭的。哥薩克是什麼呢?這是來自一個很早就潛伏在韃靼村的一個共產黨員施托夫曼給的解釋:據說,很久以前,一群農奴逃跑,擺脫了地主,來到了頓河安居,這些人後來為沙皇戰鬥——他們給自己冠上了一個英勇的稱號:“哥薩克”!

偉大的哥薩克,象徵著榮譽的哥薩克,沙皇賞塊糖吃就搖尾巴的哥薩克,沒有文化,卻勤勞樸實、紮根在頓河沿岸的農奴的兒子——哥薩克!他們的信仰是沙皇嗎?可能有些人是的。但是,他們永遠不變的信仰,是踩在他們腳下,那片肥厚的土地。

格里高利去參加戰鬥了,在戰爭中,他救了斯捷潘一命,兩人關係有所和解。阿克西妮亞卻出了事情,她為格里高利生了個女兒。一開始,她認為這孩子不是格里高利的,只要她有一點像斯捷潘的地方,她就恨不得掐死自己的女兒,但最後她發現,孩子越來越像格里高利——一股濃濃的土耳其氣質散發出來,她高興極了!但這個小嬰兒,在很小的時候,得了猩紅熱,在阿克西妮亞還沒有反應過來、還沒有來得及給她取一個像格里高利一樣美麗的名字的時候,孩子死了。阿克西妮亞萬念俱灰,就在當晚,她犯下了另一個錯誤:她和那個對她垂涎已久的軍官——葉甫蓋尼.利斯特尼茨基滾上了床。

韃靼村的家裡,親人們收到了一個萬念俱灰的消息:格里高利戰死疆場!家人們都傷心的快瘋了,但轉天,好消息傳來:他沒有死,而且因為救了一個軍官而升官做了下士。家人們都以此為榮,在村裡很有面子,而後,村裡的很多哥薩克也都升了官。但是這個階段,格里高利受了傷,在醫院養病時,他受到了一種新的教育: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運動。他聽說,布爾什維克政權是人民的政權,哥薩克這個群體,一直被沙皇所矇蔽,窮人一直為富人所剝削……他決定加入布爾什維克。

士兵們從前線大潰逃,十月革命爆發了。

格里高利加入紅軍後,發現了紅軍濫殺軍官的一些狀況,他心有牴觸。又加上打仗已經打煩了,他不想再打,於是他便回了家。可是,阿克西妮亞已經是一個不忠的女人。他便強裝卑賤,將葉甫蓋尼親自約了出來,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一頓,解了自己的心頭之恨。他沒有打阿克西妮亞,但他罵她是一條毒蛇。

格里高利回到了妻子身邊,娜塔莉婭為他生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

蘇維埃政權要打過來了,韃靼村的哥薩克們組成了自衛隊,來抵抗紅軍的進攻。這時候,格里高利和哥哥彼得羅的觀念產生了分歧,格里高利心中還是同情革命的。彼得羅成了村裡反革命軍的首領。但蘇維埃政權很快在村裡建立起來了,他們到處抓反革命分子,執行槍決。這讓村裡的人十分恐懼,終於揭竿而起,將蘇維埃趕跑,成立了頓河軍。

格里高利因為在戰場的優異表現成為了頓河軍的師長,擔當頓河軍和叛軍合併後,他被降級為連長。他逐漸厭倦戰爭,討厭那些俄羅斯的軍官們。他發現自己愈發思念阿克西妮亞了,過去的仇怨煙消雲散,在生死麵前,過往的珍貴的記憶,就都浮現出來了。剛好斯捷潘回了家,他也愛上了自己的妻子,打算和阿克西妮亞好好過日子。但是,阿克西妮亞卻只想著格里高利,兩人在大嫂子達莉婭的幫助下又偷了情。

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的,紅軍又一次佔領了韃靼村。潘苔來在流亡時得傷寒死去;娜塔莉婭發現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亞舊情復燃,就絕望的想把自己的孩子打掉,結果被不良接生婆用鉤子刺穿了子宮,痛苦的離世,但是她在死前原諒了自己的丈夫,她有勇氣面對死亡了……

伊莉妮奇納無法阻止自己的女兒和殺死自己兒子的兇手米哈伊爾的結合,她到死也沒有再見到格里高利一面;達莉婭得了梅毒,自盡投河而死;而格里高利呢,他雖然在後面參加了紅軍,但紅軍方面沒人相信他,都提防著他,讓他感到痛苦,於是他提前退役了。回來後,他發現自己的妹夫米哈伊爾要逮捕他,於是,他逃跑了,參加了福明組織的匪幫(反對餘糧徵集制)。過上了四處逃亡的日子。

最後,他逃離了匪幫,想帶著自己的愛人阿克西妮亞遠走高飛,走到南部,在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生活。但是,就當希望來臨的時候,槍聲響起,殺死了阿克西妮亞……

格里高利過了幾個月的野人生活,最後回家的時候,米哈伊爾已經去當兵了。自己的孩子死了一個,家裡只剩下了一個男孩——也叫米哈伊爾。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無法知道格里高利最後的結局,但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是他對生活的絕望與嘆息。他望著夕陽落下,看著這片充滿色彩的土地,撫摸著自己孩子的臉——米哈伊爾,家中唯一的希望,他還活著。

也許,《靜靜的頓河》意味著美麗而平靜的家園,在頓河旁的這片土地上,孕育著多少美好的生命,他們都留著俄羅斯人的鮮血。但是,遲早有一天,這片平靜會被打破,靜靜的頓河會染上一抹鮮紅,然後失去它的平靜。悲歡離合,都隨著頓河水隨波逐流,唯有格里高利心中的苦痛難以排解。

壓迫、苦悶、平凡人的悲慘命運,都在格里高利身上體現。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自己決定。婚姻,他沒法決斷;戰爭,他被家庭所束縛,被環境所影響,被世俗所裹挾。就連活下去,都是千難萬難。阿克西妮亞的死對他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這一輩子,只享受過一份真正的愛情,這是他拋棄世俗,自身追求而來的。甚至是,他在戰場上、在野林裡,受再多的苦難,只要她在,他都不會輕言放棄。

可是,連她都死了。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能留下來緬懷的,不就只剩下這靜靜的頓河了嗎。生活就是那波濤洶湧的河,所有的艱辛向你湧來,哪有那表面的平靜呢?作者本人,是對人民充滿同情的。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不正是這個道理嗎?

格里高利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動盪的年代,小人物的掙扎求生。他躲過了這個時期,躲過了那個時期,可最後,政權建立了,仍是要與他清算的。他終究逃不脫“死”的命運。像他這樣的人,更是千千萬萬,有剛上戰場就死亡的士兵,有被同胞殘忍殺害的革命黨……

每個人,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死法。農奴的後代哥薩克們,沒有文化,但也有對生命的體驗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就像格里高利和阿克西妮亞的愛情一樣,歷經艱險,卻最終由死亡來見證了堅貞。我想說,這是動人的,儘管他們的經歷單拎出來,都是遭人厭惡的。

但是,他們活得真。這種真,讓他們在苦難中儘量的避免了遺憾。無論是阿克西妮亞,格里高利,娜塔莉婭還是彼得羅、達莉婭……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生活在靜靜的頓河旁的、歷經苦難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