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匠人學院419號新匠人 祝羽捷
她是亨利·摩爾的忠實信徒
所有人都在追逐商業變現
從時間管理到財務自由
她卻只想好好虛度時光
送給陌生的人們
一曲互聯網上的田園牧歌
01
聽到旁人用“成功的創業者”這個稱謂來形容自己,祝羽捷顯得很不自在。她一再強調自己不想被稱為創業者:“我真的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或者說根本不是一個創業者。對於商業我一竅不通,創業的激情也完全與我無關。創業者這個詞有點像一個偽命題,好像現在人人都是創業者,但我不是,我只是做我喜歡的事情,分享我的內心。”
從小到大,她的價值觀一直比較清晰,一定要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她無法讓自己因為利益而去做不喜歡的事。不再熱愛的事情可以隨時終止,有了新的熱愛也能隨時開始。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改變賽道,她敢於在任何時候停下來,永遠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這樣的勇氣來自於她對過程的享受。如果眼裡都是風景的美好,你會像孩子一樣快樂;可如果天天都看著目標,其他什麼也看不見,那麼這一生過的也太可惜了。
祝羽捷從來不管任何商業上的計劃,她更像一個創作者。
“我的生活很簡單,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書房裡,看書、寫東西、思考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很清楚自己熱愛什麼 。”談起自己的精神世界,祝羽捷話多得很。“可以說藝術是我的精神食糧,亨利·摩爾是我的精神領袖。”
學習藝術史和藝術特展出身的祝羽捷,對藝術有非常執著的熱情,不管是旅行、看書、寫書,她的大部分活動其實都和藝術有關。旅行的途中往往都要逛到博物館、美術館,寫的書也往往和藝術相關,甚至談起留學的經歷,也離不開對藝術的熱愛。
“歐洲很多國家我都很喜歡,可這種喜歡完全是因為藝術,我喜歡的東西很具體”。她談起了喜歡的流派和藝術風格,但絕不是泛泛而談,對藝術的愛從她每一句話中溢出來,她在做著能讓自己幸福的事。
“遇到亨利·摩爾之後,我受了他很大影響,他算是我精神上的一個領袖吧。”
一個成功的藝術家,沒有被金錢名利所毀掉。他遠離酒色財氣,就住在一個不知名的小鎮上,始終堅持創作的初衷,這正是祝羽捷最欽佩的地方。她試圖過著帶著一點英式田園的生活,有自己的院子,看書、思考、創作,花一點時間跟植物相處,保持和城市生活的平衡。
“我可能就是真的活到了我想要的一種狀態,我對自己很滿意。”
02
曾經的她也是打過雞血的,那時候她總是很興奮,表達欲很強。從小編輯做起,祝羽捷曾過著遲到十分鐘工資全扣的快節奏生活,採訪寫稿、主持寫書,她一路學習不斷成長為時尚芭莎的人物專題總監,卻在事業巔峰毅然辭職,選擇去英國留學。
“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加上身邊人的信任,讓我堅定地選擇了留學。”
可是曾經的媒體工作經歷,尤其是《時尚芭莎》這樣的一線大媒體,極大地開闊了她的眼界,幫助她的品味和審美提升到了新的層次。見過五光十色的繁華秀場後,她更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在英國旅居時,她開創了短視頻節目《ZHU在英倫》。這個節目講述了她對藝術的深愛,用短視頻的方式將她和很多小眾美術館的故事呈現出來。
從2017年到現在,《ZHU在英倫》已經開播了三季,每一季都充滿新的挑戰,從不同角度展現英國曆史和文化,獲得了大批忠實的觀眾和英國旅遊局的支持,祝羽捷為此還獲得了“英國旅遊局中國區社交媒體影響力友好大使”。
2015年,祝羽捷和一幫朋友一起創立了微信公眾號“好好虛度時光”,9月公眾號發出了第一篇推文《到如今,人生只差好好虛度時光》,僅僅一個月之後,這個公眾號就產生了第一篇10W+文章。
但就像她的精神領袖亨利·摩爾一樣,祝羽捷至始至終沒有被名利所困,她不關心流量和10w+,不關心變現模式,她在持續創作過程中唯一的困惑是能否給看到文章的人帶來意義。
“好好虛度時光這個名字,原本想的就是希望能為這個時代減少一些目的性,讀一點無用之書,創造一點無用之美。”說是無用,但並不是真的無用,這個無用對應的是世俗意義上的“有用”, “有用”是其他人強加給你的,但快樂才是自己的。
這也正是祝羽捷在寫匠人故事時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2014年開設豆瓣專欄《城市裡的手藝人》時,為了瞭解每一個手藝人,四處拜訪、用心體悟,甚至與他們共同生活,30多位認真做事的手藝人的生活呈現在大家的視野中:日料師傅、制香人、文身師、斫琴者……最後集結成《萬物皆有歡喜處》一書,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這樣的人,在認真做著讓自己幸福的事。
只有真正熱愛自己所做之事的人,才是快樂的,而為了“有用”才去做,你是能看出來的。看他的表情、眼神,一下就能發現。就是要純粹一些吧,不要有那麼多的慾望,或者是那麼多的目的性。“慾望很好,但要純粹一點。”最純粹的慾望來自於對事物的執著,打著匠人的幌子但卻並不熱愛自己的事業,這是祝羽捷堅決反對的。
03
感性的人更容易被觸動,這給了祝羽捷很大的助力,靈感的來源往往也來自對細節的敏感。但持續的創作需要的是堅持,用祝羽捷的話來說,得“耐得住寂寞”。當熱愛的事情需要被鞭策之後,是否還值得繼續做下去?她一度產生了困惑。不斷逼自己更新,看不到創作的意義,她甚至也想過放棄,但後來發現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要去想,只要認真去做,真誠地表達自己,堅持下去。”
有時候我們會懷疑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意義,但意義不是做出來的,是在你回看這件事情所賦予它的價值。對於好好虛度時光這個公眾號,祝羽捷沒有什麼商業上的野心,但她希望這個公眾號能夠作為一個媒介,觸及那些和自己有同樣想法的人。世界很大,我們很孤獨,如果能夠堅持產出更好的內容,也許可以給人力量,給人幫助,讓大家感到溫暖。這就是支持好好虛度時光堅持下去的動力。真的好的內容會被看到的,著急反而會容易迷失方向。
最近,祝羽捷又有了新的賽道。
“旗袍是我對東方文化的探索。”
穿了多年旗袍的祝羽捷想把旗袍文化推廣革新一番。做了許多西方的藝術和文化相關的東西,
她開始想,西式生活和東方氣質不應該是衝突的,她可以把東方的文化推廣到西方去。我們原本有很多美的東西,旗袍也是。祝羽捷發現服裝的每一次的革新,都伴隨著女權運動的發展,這是女性對自我表達的一種媒介。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女性思想開放,旗袍進入了黃金時代,與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已經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侷限,成為中西合璧的新風尚。
可惜的是,今天旗袍已經快要走出大眾的視野,可能很多人覺得旗袍只是特殊場合才會穿著,甚至有些人覺得是奇裝異服,旗袍不再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革新,卻僅僅變成一種被束之高閣的文化符號。它的確富有文化意義,但祝羽捷希望做出適應現代社會的旗袍,讓旗袍能夠真正變成充實女性的日常生活的穿搭,讓當代女性也能通過東方之美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
她把旗袍和時代審美相結合,甚至發起了一場摩登旗袍運動,讓東方美復甦,這是對當代女性自我表達的釋放。
“我們的東西這麼美,不應該讓它遺憾遠去。”
她覺得,旗袍在審美歷史上的斷層太可惜了,做旗袍復興是件意義很大的事情。
“儘量吧,不要給自己留遺憾,不愧對的內心就好了。”
或許,在新的賽道上,她同樣能用熱愛散發屬於自己的光和熱,照亮每一個”虛度時光“的人。
閱讀更多 新匠人新國貨促進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