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進而讀史


二戰末期,德國投降後,蘇聯開始加入對日本的圍剿行動,令人意外的是日本關東軍居然被蘇軍打得落花流水,這不免讓人對關東軍是日本王牌部隊的觀點產生了懷疑。實際上,關東軍被蘇軍快速擊敗,這與雙方的戰術和實力有莫大的關係。

1945年4月,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通過了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決定,蘇聯將在歐洲戰爭結束後的三個月內對日本發動攻擊。8月8日,蘇聯正式向日本提交宣戰通告,蘇聯在通告中明確說明將在8月9日起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可是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卻沒有重視這個通告。滿洲在8月份已經進入雨季,道路變得泥濘難行,山田乙三判斷蘇軍不會在近期發動攻擊後,離開司令部前往大連,這成為關東軍潰敗的開端。

8月9日凌晨1時,以師為單位的蘇軍突擊隊冒著大雨突襲了關東軍的重要火力陣地,駐守陣地的大部分士兵在睡夢中被俘,部分士兵匆忙進入火力陣地進行反擊,但是被蘇軍以ISU-152重型突擊炮擊潰,到破曉時分,蘇軍全面發動對關東軍的攻擊。蘇軍這麼容易就突破關東軍的火力防線,與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攻擊策略以及山田乙三的防禦策略都有關係。

蘇德戰爭中,蘇軍都是做好了炮火準備再進攻,這使得德軍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做好防禦準備,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這次決定改變進攻策略,先發動攻擊,不給日本做好防禦準備的時間。山田乙三倒是早早佈置好了防禦,但是他的策略真的是害慘關東軍了。山田乙三認為滿洲防線太長,無法全部都佈防,於是他留下防禦陣地的部隊後,把大量部隊佈置在交通運輸要道,他希望在平原地區與蘇軍進行決戰。山田的這個佈置讓火力陣地上的防禦弱得可憐,蘇軍一下子就越過了關東軍的火力陣地,並快速向前推進。

蘇軍進入平原後,按照山田乙三的策略,關東軍將消滅蘇軍,可是他們的實力真的辦不到。蘇軍剛進入平原,關東軍的戰鬥機就開始對蘇軍的坦克進行攻擊,在兩天內的12次攻擊中,即便日軍付出了9名“神風特攻隊”隊員的生命,也沒有對蘇軍坦克造成大傷害。日本在太平洋戰役後,空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優秀的飛行員損失殆盡,而蘇聯的情況剛好相反。蘇聯的空軍在蘇德戰爭初期經驗不足,一直被德國空軍壓制,但是到了蘇德戰爭後期,蘇聯飛行員的經驗已經追上德國飛行員,蘇軍從德軍手裡奪取了戰場上的制空權,為蘇軍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蘇聯發動對關東軍的攻擊時,總共出動了5100架飛機,關東軍的航空隊很快就失去了制空權。

關東軍的地面部隊失去空中火力支援同時,他們的坦克也拿蘇軍的坦克根本沒有辦法,被蘇軍坦克打得節節敗退。蘇聯出動的坦克裝甲車比較雜,除了T-34坦克外,還有T-26坦克,可日本坦克連蘇軍的T-26坦克都打不過。日本在二戰期間使用的坦克中,大多數是九七式坦克,這種坦克的裝甲厚25毫米,很容易被擊毀。1938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200師成立,這個師成立的時候,配有70輛蘇聯T-26坦克。1939年12月8日爆發的崑崙關戰役中,第200師與日本第5師團的第21裝甲旅團正面交鋒,結果第200師擊敗了號稱日本精銳部隊的第21裝甲旅,擊斃旅團長中村正雄。事實證明,日本的坦克機械車連蘇聯的T-26坦克都打不過,更何況是強大的T-34坦克。

飛機和坦克無法給蘇軍造成威脅後,關東軍已經今非昔比的步兵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的“皇軍之花”快速凋謝。關東軍為日本打下許多硬戰,可是從1943年開始,他們被日本司令部不斷抽調部隊去太平洋戰場後,雖然兵力得到了補充恢復,但是士兵的作戰能力卻大不如前。蘇聯進攻關東軍的時候,關東軍有24個師團和11個獨立旅團,兵力約75萬人,從人數上看,這依然是一支強大的部隊,可是很多新兵是老人和孩子,戰鬥力根本不能與蘇軍士兵相比。蘇軍剛剛與德軍經過四年的大戰,士兵的作戰經驗豐富,他們可以準確地把燃燒彈扔進掩體工事內,逼日軍從工事內出來,關東軍的老弱殘兵根本打不過這樣的蘇軍。

1945年8月,關東軍已經不再是那支曾經不可一世的部隊了,日本司令部連年抽調走兵力讓這支“皇軍之花”慢慢“枯萎”,加上指揮官山田乙三錯誤的戰略方針,蘇軍還沒有使出大力氣,他們就潰不成軍了。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出動150萬大軍開進中國東北,在四千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攻擊。


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不堪一擊,短時間內就崩潰了。那麼,日本關東軍為何在蘇聯軍隊面前如此脆弱呢?

武器裝備差距大

日軍在亞洲來說還可以橫行霸道一下,但是在世界範圍來說,日本陸軍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來說算不上有多牛。和蘇聯比起來,日軍的武器裝備更是差距巨大,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正是因為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下,讓日本關東軍根本就無力抵抗。



日軍無心戀戰

1945年8月9日,此時距離日本投降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說,日本關東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曾經的法西斯聯盟也就剩下日本還在孤軍奮戰了。日本戰敗已成定局,日本士兵根本就無心戀戰,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士氣、戰鬥力與戰爭之初不能比。


總結

正因為這兩大原因,面對實力強大的蘇軍,日本關東軍一敗塗地,戰敗投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作為日軍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尚且如此,其他日軍部隊的情況就更甚了。


歷史評說


馮小剛拍的《紫日》看過的舉手?在野戰中進行防禦的日軍報告上司發現300輛蘇軍坦克,歪把子、九二重機槍打上去完全沒什麼卵用,少數幾門戰車防禦炮剛剛開火,就被頭頂上的“拉2”飛機炸得七零八落,日本兵只能絕望地使用“肉彈”戰術進行攻擊,身上綁著炸藥衝向T34坦克群。



除了少數幾人得逞外,大多數“肉彈”最後都被碾成“肉餅”,根本無法抵擋蘇軍的鋼鐵洪流。要說《紫日》的戰爭場面和武器道具未必是一流的,但粗獷反映出一個事實:日本關東軍的裝備和火力,與剛剛打敗希特勒的蘇軍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這也就是關東軍迅速崩潰的第一個原因:雙方之間的硬件差距太大,遠遠超過了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

為了準備所謂的“本土決戰”,關東軍絕大多數重炮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戰略物資已經轉運回國,臨時拼湊起來的新師團連步槍等輕武器都深感不足。同時,關東軍所轄的作戰飛機幾乎全部撤至半島或國內機場,也就是說,面對蘇軍的現代化、機械化作戰,日軍在東北上空完全喪失了制空權,遂行大兵團作戰的條件根本不具備。



第二個原因就是兵力對比懸殊,關東軍實力最強的是1941年“關特演”到1942年升格為“總軍”期間,大約擁兵31個師團85萬餘人,並且多數為精銳師團,作戰序列內有“機甲軍”和“第二航空軍”等裝甲和空中力量。老實說,這個兵力和火力配置還能跟1945年的蘇軍撕扯一番,然而日本軍部不斷的調出部隊,事實上已經抽斷了這支“皇軍之花”的脊樑。

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日軍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部隊尤其是重裝備師團(這裡沒有甲種師團的稱謂),分赴太平洋戰場的各島送死。1944年關內戰場豫湘桂戰役也抽出一部分,而僅1945年1月就調出13個師團和機甲軍全部(部分調回本土),到4月間隨著沖繩戰役的結束,關東軍又被調走7個師團,前前後後弄走不少於24個師團。



精銳部隊都調出了,對“偽滿洲國”的軍事佔領還得維持,於是再把若干國內新編師團派過來充數,這都是番號在100以外由老弱士兵組建的師團,戰鬥力連三流都不算。同時徵召了25萬名在東北的“僑民”,新編了8個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坦克師團和5個炮兵聯隊,如此拼湊下來的關東軍,雖然尚有24個師團約70萬人的兵力,但此關東軍已非“彼關東軍”。

日本人自己心裡有數,他們根據武器裝備和戰鬥素質的核算結果是,1945年7月關東軍的戰鬥力,只相當於1942年的8個半師團,大約是四分之一強的比例。而蘇軍出動的則是從歐洲戰場轉調回來的150萬百戰之師,不計空中力量,即便按諾門坎戰役1:1的戰力比,蘇軍至少佔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不能簡單數人頭)。



其實還有重要的第三個原因,那就是日本人對於對手現代化戰爭能力的低估,以及鐵路保障能力的誤判。在他們看來,蘇軍在結束歐戰的三個月之內,不可能對東北發動大規模攻勢,關東軍設想的“決戰時間”居然是1946年(日蘇中立條約1946年4月到期)!期間日本人甚至還寄希望由蘇聯調停、達成日本與美英盟國“體面的停戰”,所以關東軍上下對蘇軍的進攻缺乏必要的準備。

就戰役戰術而言的第四個原因,是關東軍不相信對手在複雜地形上的通過能力與後勤保障能力,以重兵置於北滿和東滿依託築壘地域頑抗。而蘇軍的外貝加爾方面軍卻是從西滿突入,越過大興安嶺直插東北腹地,其裝甲矛頭第6坦克集團軍的戰鬥損失,甚至還沒有在大興安嶺翻山的多,如此,關東軍在東北的防禦體系被攔腰截斷,很難組織其像樣的大兵團抵抗了。



不過,瘋狂的鬼子們仍然各自為戰,在北方築壘地域的要塞區死守不降,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終究於事無補,因為大勢已去。吉林和遼寧境內的關東軍已經撒丫子向半島逃命,要塞區得不到任何增援,被消滅是早晚的事。蘇軍於8月9日凌晨發起進攻,僅僅一天之後,日軍大本營就通知關東軍:必要時可以放棄東北退入半島,就是說日本人自己都心裡沒底。

1945年8月15日,裕仁通過廣播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關東軍則是8月16日下午四時接到了參謀本部的投降命令,次日派參謀長秦彥三郎飛哈爾濱接洽投降。



但是蘇軍總參謀部以日軍還在抵抗為理由繼續武裝推進,直到徹底控制局勢後,才回復關東軍:“建議從8月20日12時起,在整個戰線停止對蘇軍的一起戰鬥行動,繳械投降”。

所以這也是最後一個原因,打到第十二天頭上,關東軍已經決定全面投降,總共有64萬名日軍官兵和148名將軍成為了蘇軍戰俘,被斃傷的8萬多人只佔部隊總數的九分之一,說落花流水也好,土崩瓦解也罷,總之哪裡來的什麼“玉碎”?


度度狼gg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裝備上體現的是國力,而戰術思想決定於裝備的運用。很明顯,日軍拿不出優秀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不是不懂,而是壓根就不敢想。

兵員素質,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蘇軍,剛剛經歷了整個衛國戰爭,都是老兵油子,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蘇聯對日作戰的兵力都是從歐洲緊急調動過來的,蘇聯動用遠東的鐵路公路運輸軍隊。蘇軍前期戰鬥力不咋地,這是事實,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弱者。

而日軍不同,日軍屬於兵員全消耗沒了,前期經驗豐富的老兵被殺的一個不剩。後期補充進來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關東軍呢,精銳都被調往前線,同樣補充進來一堆炮灰。這些新兵,根本就不是蘇軍老兵油子們的對手。


蘇軍,巔峰狀態,能和美國叫板,而日軍呢,後期連國軍都打不過了。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術,都差距明顯。而且,蘇軍這次行動,就是帶著儘快結束戰鬥,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勝利的目的。斯大林就是要用最快速的方式去爭奪勝利果實,目的就是趕緊把關東軍打垮。


軍武文齋


從雙方投入兵力來看,關東軍70多萬;蘇軍則動用了150多萬人參加戰役,司令官為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轄80個師,27個坦克旅,飛機三千多架,坦克五千多輛,火炮和迫擊炮兩萬多門,重武器大規模裝備部隊。

剛從德國抽調過來的蘇聯紅軍,經過德國戰場的洗禮,戰鬥力強悍,採用了大規模集團軍作戰,對關東軍進行突襲和包圍分割,打得日軍潰不成軍、幾無還手之力。此役共殲敵近十萬,俘虜50多萬,加快了日軍在中國戰場敗退的步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雄視天東


來看看蘇軍如何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1、蘇軍174.74萬VS關東軍70萬,蘇軍2.93萬門火炮VS關東軍5360門火炮,蘇軍5250輛坦克VS關東軍1155輛坦克,蘇軍5171架飛機VS關東軍1800架飛機,戰果是:蘇軍傷亡3.2萬,關東軍戰死8.3萬(日本官方為2.1萬死亡),傷亡率:蘇軍1.8%、關東軍11.8%(日本官方傷亡數字:3%)。

由於有確實史料正式蘇軍將中國人、朝鮮人的戰死列入日軍傷亡數據,因此真正關東軍的戰死肯定低於8.3萬人。

2、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前,蘇軍沒有佔領任何一種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蘇軍以空降兵佔領長春、瀋陽;8月20日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8月22日佔領旅順大連、平壤、開城;8月26日和外界斷絕聯繫的虎頭要塞才被蘇軍攻克。

3、關東軍70萬,投降59.4萬,戰死8.3萬,不能說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長春、瀋陽。

關東軍在蘇日戰爭失利的原因

1、關東軍主力早被抽調,基本都是臨時徵召新兵。表面看起來關東軍人數為70萬,但主力早就被抽調差不多:

1943年開始關東軍主力就開始被抽調到太平洋戰爭;1945年,關東軍13個師團再次被抽調;美軍佔領沖繩後,關東軍7個師團和30%的戰略物資被抽調會本土。

在1945年8月時,70萬關東軍裡只有8個師團是原關東軍——估計還是駐防在長春和瀋陽。

2、日本大本營計劃是在瀋陽、長春等地和蘇軍決戰。蘇聯8月9日到8月15日這幾天所遭遇的只是關東軍的邊境部隊和滿洲國部隊,戰力並不強。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打斷了關東軍準備在瀋陽決戰的準備。

所謂蘇聯俘虜60萬關東軍,不過是關東軍奉命投降。

3、蘇聯8月9日進攻是對關東軍的突襲。關東軍原本預計是45年秋季或46年春蘇聯才可能進攻。

1945年蘇日戰爭,嚴格來說,只打了6天(從8月9日到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聯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後到9月2日的軍事行動,不能算是戰爭——日本都投降了,你蘇聯和誰打?

其次,東北戰場,對於蘇聯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關東軍,而是後勤運輸。關東軍如果死守長春、瀋陽3-6個月,蘇軍只能後退——因為遠東地區沒有辦法提供170萬蘇軍的物資,蘇聯的鐵路也無法及時送來這麼多的物資。

向中國求援?中國自己還沒有呢,怎麼給?

美國嘛,當然是不會支援蘇聯。

蘇聯歐洲部分也是剛剛結束歐戰,也不會有過多的物資支援。

因此,與其說是蘇軍擊敗了關東軍,不如說是關東軍奉令投降。日蘇戰爭從8月9日到9月2日持續23天,真正的戰爭狀態只有6天,剩下18天都算是蘇聯一個人在戰鬥。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十分強悍,是日本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日本關東軍和蘇軍三次交手,前兩次交手中,日本關東軍戰鬥力明顯比蘇軍強,蘇軍憑藉人多,武器精良,炮火充足取勝,還是慘勝。後一次交手,蘇聯軍隊越打越強,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原來,參加蘇德戰爭的蘇軍人數眾多,裝備十分精良,炮火十分強大。日本關東軍大部分抽調到太平洋戰場,讓美軍真正領教了日本鬼子的真實戰鬥力和厲害。剩下少部分關東軍精銳,被日本大本營抽調回國保衛日本本土去了。剩下的日本關東軍全是新兵,其部隊是七拼八湊組建起來的臨時作戰部隊。這樣的部隊的士兵全是新兵,菜鳥,烏合之眾,沒參加過軍事訓練,沒參加過軍事演習,更沒上過戰場。這樣的部隊是垃圾,這樣的新兵是人渣,這樣的垃圾軍隊毫無戰鬥力,有辱關東軍威名。這樣的菜鳥關東軍垃圾部隊,缺衣少穿沒吃的,去當叫花子討口要飯,缺槍缺子彈,缺炮缺炮彈,缺飛機沒燃油,缺少愛心良心黑了心,不人道沒人性,缺少正義與和平打敗仗,一缺全都缺的人渣,垃圾軍隊,怎能和人數眾多,裝備精良,作戰勇敢,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強大蘇軍交手,對抗,作戰?這時的日本關東軍,如討口要飯的叫花子,又怎麼能打贏,打敗強大無比,不可戰勝的強大蘇軍呢?好戰必亡。日本是小國,窮兵竇武,國內資源枯竭,無力支持對外作戰,日本靠侵略他國,達到以戰養戰的險惡用心和罪惡目的,日本侵略他國,不得人心,最終失敗投降。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小,蘇軍越大越強大。強大蘇軍,打敗弱小的關東軍,是分分秒秒之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鬆打贏戰勝。


中國美6220


蘇聯八月風暴行動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宣戰,隨後雲集遠東的約150萬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僅用十幾天就擊潰了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70萬人。本來在當時各國的預想中,蘇聯和日本在遠東地區會展開一個月以上的拉鋸戰,誰知開戰後完全是一邊倒的結局,蘇聯紅軍戰鬥力震驚世界。蘇日戰爭的結果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是經過蘇德戰場殘酷考驗的蘇聯紅軍作戰思路、武器裝備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現代化軍隊的雛形,而日本關東軍還是一支停留在一戰的軍隊,這種代差一旦形成就是碾壓式的。

被俘的日本關東軍士兵

首先整個二戰蘇聯紅軍越打越強,而日本關東軍是越來越弱的。蘇德戰場是整個二戰期間戰鬥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上千萬人搏命廝殺,蘇聯紅軍光戰死的人數就多達865.6萬,能活下來的都是百戰精英。面對納粹德國這個橫掃西歐、戰鬥力爆表的對手,蘇軍的單兵素質、武器裝備可以說是飛速進化,參與對日作戰的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1方面軍、遠東第2方面軍中的主力都是從蘇德戰場磨礪出來的精銳組成,作戰能力可想而知。

而日本關東軍方面在1939年諾門罕戰役之後,基本上就沒經歷過什麼大戰,按照日本高層指示“防止對蘇發生戰爭,維持北方靜謐狀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關東軍奉命抽調部分老兵南下參與戰事;1943年下半年起,日本為了挽救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成建制抽調關東軍主力師團和重武器增援,妄圖依靠“精銳”擋住美軍進攻;1945年年初,日本顯露敗像,又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1945年4月至6月的沖繩島戰役之後,美軍準備登陸日本本土,日本政府為了本土決戰,再次抽調關東軍7個師團的兵力和1/3的戰略物資回國。

經過一連串的徵調消耗,70萬日本關東軍編制看著挺唬人,但充斥著大量新兵,就是個空架子,士氣和素質極端低下,和經過蘇德戰場考驗的蘇聯紅軍根本比不了。

勝利的蘇聯紅軍受到中國民眾歡迎

其次蘇軍是抱著必勝的信念,來展現實力的,而日軍戰降之間搖擺不定。雖然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蘇聯承諾在結束對德戰事2至3個月後加入對日作戰,但蘇聯高層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一直拖延對日本宣戰的時間。直到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這種超級武器的威力震驚世界,美國的這顆原子彈實質上是為了震懾蘇聯,奠定美國霸主地位;而蘇聯自然要回擊美國,展示自己的力量,立馬於1945年8月8日發動“八月風暴行動”,進攻日軍,蘇軍一開始就是奔著勝利,還是摧枯拉朽的大勝去的。

而日本在1945年的時候就已經在為投降做準備了,只不過一直在討價還價,這在日本高層中並不是秘密。日本為了獲得更寬鬆的停戰條件,在美蘇之間搖擺不定、待價而沽,到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候,日本高層還寄希望於和美蘇進行暗中交易,獲得體面和平呢。這種想法體現在對蘇作戰上就是日軍高層缺乏拼死一戰的決心,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了基層官兵的戰鬥意志,一開戰就被蘇聯打蒙了,等到關東軍發出全軍退守通化,和蘇軍展開決戰的命令的時候,戰略撤退變成了全軍崩潰逃跑。

蘇聯紅軍打掃戰場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已經形成“代差”了。戰爭是最好的老師,不快速進步的只有死,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依靠閃電戰突襲,德軍在開戰初期勢如破竹,明斯克戰役、基輔戰役、斯摩稜斯克戰役等等,蘇聯在幾個月內就損失了數百萬的軍隊以及大量的飛機、坦克。不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麼,在一連串的失敗中,蘇聯將領們不斷吸收德國的先進戰術理論,結合自身實際,完善出了屬於蘇聯的“大縱深突擊戰術”,一直到蘇聯解體,蘇聯紅軍都是圍繞這一戰術進行軍隊建設的。

日軍被戲稱為“最好的一戰軍隊”,這指的當然不是武器裝備落後,而是日軍作戰思想還停留在一戰,防禦全靠堅固的防禦工事,非常呆板。自從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為了防備蘇聯,就沿著中蘇邊境修築了一系列的要塞群,比如號稱“永久要塞”的虎頭要塞、亞洲最大的軍事要塞東寧要塞等等。在一戰時期受限於技術條件,部隊機動能力弱,只能正面強攻的時候要塞自然作用巨大;到了二戰飛機、坦克、機械化步兵大量使用,對於要塞完全可以靠高機動性繞到防線後方,沒必要傻傻的硬打,二戰中最著名的就是1940年德國進攻法國,德軍裝甲部隊繞路阿登山區,讓法國傾國之力打造的“馬奇諾防線”成了笑話,日本消耗驚人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修建的要塞群也沒起到大作用,還拖累了關東軍技術裝備的列裝、更新,飛機坦克嚴重不足。

1945年“八月風暴行動”對日作戰是蘇聯第一次將“大縱深突擊戰術”完整的使用出來。超過28000門大炮配合步兵打開日軍防線缺口,4300架飛機牢牢掌握制空權,超過5000輛坦克搭配摩托化步兵從缺口向縱深突擊,大規模傘兵空降日軍後方奪取機場等戰略要點,在這種空地一體化打擊下,日軍毫無招架之力。開戰不到兩天,關東軍高層幾乎就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寄予厚望的各種要塞在孤立無援中成了“活棺材”,虎頭要塞堅持了17天,東寧要塞7天被攻破。

蘇聯二戰勝利大閱兵

蘇聯在二戰中遭到重創的情況下,能夠在二戰後和如日中天、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分庭抗禮,“八月風暴行動”中蘇聯紅軍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不得不說是一個重要的砝碼。蘇軍的出色表現為蘇聯恢復戰爭創傷爭取了時間,也避免了世界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


當狗容易做人難


蘇軍對關東軍的這場戰役蘇軍稱之為滿洲進攻戰役。

蘇軍為了此次戰役進行了精心準備,除了原先的遠東部隊外還從結束的蘇德戰場抽調了40餘萬人、7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及21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這樣使得參戰總兵力達到174.7萬餘人,裝備火炮和迫擊炮2.98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250輛、作戰飛機5171架、主要作戰艦艇93艘。

此時,日本的關東軍以及在朝鮮的第17方面軍(共2個軍9個師團又3個旅團,日軍大本營7月15日規定,北方一旦有事,歸屬關東軍指揮) 共有3個方面軍7個軍31個師團又14個旅團(11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獨立戰車旅團和1個機動旅團)。在這些部隊中,第17方面軍的第58軍(3個師團又1個旅團)駐防濟州島和獨立混成第127旅團駐防釜山,屬於美軍作戰區域。

除此之外,蘇軍戰役作戰區域的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上的日軍第88-91師團和獨立混成第129旅團屬於第5方面軍(總部北海道札幌)建制,除了第91師團1944年組建外,其餘都是1945年組建部隊;而在張北方向有日軍華北方面軍駐蒙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參戰。

綜上所述,日軍實際參戰兵力為31個師團又15個師團。日軍作戰主力關東軍早已不是“皇軍之花”,主力基本在太平洋戰場消耗掉,僅有3個師團是在1944年前組建的第39、59、63師團分別編成於1939、1942、1943年)。日軍參戰總兵力加上偽軍約100萬人,裝備坦克近千輛、火炮5000門、飛機千餘架。

從實際情況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5年8月9日-8月15日。在此期間,與蘇軍實際交戰的日本陸軍部隊(獨立旅團以上)有:東線第1方面軍第124、126、135、122、79、112、127、128師團、獨立混成第132旅團、第1機動旅團;西線第3方面軍第107、119師團,獨立混成第80旅團;北線第4軍第123師團,獨立混成第135旅團;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第5方面軍第88、91師團。蘇軍在此階段擊潰了日軍。具體進展為

後貝加爾方面軍左翼突破日軍在滿洲里等地築壘地域抵抗,主力逼近博客圖;右翼越過沙漠,佔領化德,逼近多倫;中路佔領突泉,進入東北平原。至此6天該方面軍前進500千米

遠東第1方面軍以若干個加強營迂迴日軍築壘地域,隨後主力開始進攻,先後攻佔密山、林口等地,在牡丹江遭遇日軍頑強抵抗。左翼則在海軍協同下,在朝鮮東部登陸,佔領了雄基。至此6天前進170千米。

遠東第2方面軍在阿穆爾河區艦隊協同下,沿松花江南下,攻佔同江、富錦,逼近佳木斯。左翼攻佔饒河、寶清,右翼強渡黑龍江在8月14日封鎖了孫吳築壘地域。至此6天前進120千米。

在南哈林島,蘇軍與日軍在古屯要塞和塔路港激戰;在千島群島,蘇軍準備登陸佔守島。

第二階段則是日本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之後。8月16日16時,日軍關東軍向所屬部隊下達了停戰和解除武裝命令,蘇軍8月17日17時收到日軍停戰請求,不過蘇軍遠東方向總指揮華西列夫斯基命令是8月20日12時正式停止戰鬥行動(指遠東戰役主要戰場)。19日蘇軍空降兵空降佔領長春,當天下午14時10分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山田乙三在投降書上簽字並發表廣播講話宣告日軍投降。

蘇軍動作則是後貝加爾方面軍中路逼近長春、瀋陽,左翼佔領齊齊哈爾,右翼佔領承德、赤峰;遠東第1方面軍16日攻佔牡丹江,繼續向吉林、哈爾濱方向進攻,20日佔領敦化,左翼則到達朝鮮羅津和羅南地區;遠東第2方面軍攻佔了佳木斯、伊蘭,繼續向其餘地區挺進。

而日軍第5方面軍則在8月17日下達停戰命令,8月22日薩哈林島戰場簽訂停戰協定,8月23日千島群島戰場簽署停戰協定。


榮華之武器堂


事實上,從軍事角度來看,蘇軍和關東軍在七天的短暫對戰中並沒有決出勝負,關東軍也遠沒有到被打敗的境地。關東軍一直在做有組織的戰略撤退以在他們計劃中的戰線上(朝鮮半島)和蘇軍做最後的大戰,只不過隨著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關東軍也就不得不停止抵抗了,否則雙方的對決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付出更大的傷亡,蘇軍要想在軍事上徹底消滅關東軍絕非易事。



經過七天的激烈作戰,日本關東軍的主力並沒有被蘇軍殲滅,甚至可以說是保存的較為完整,只有第1方面軍的主力和第4軍的一部和蘇軍交戰,其他部隊(第3方面軍全部和第4軍大部)都集結在瀋陽—長春—哈爾濱一線,他們將按照計劃繼續向朝鮮撤退,以期在狹長的朝鮮半島阻止住蘇軍的進攻。蘇軍沒有殲滅一個日軍師團,僅僅是擊潰了3個師團,重創5個師團和2個旅團,對於擁有24個師團的關東軍來說,這些損失實在算不上是傷筋動骨,關東軍仍舊保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實力。

此外,關東軍的坦克和航空主力都還沒有投入使用,仍舊保持著完整的戰鬥力,雖然日本坦克部隊完全不能和蘇軍的坦克部隊相提並論,但是聊勝於無。而且多達1000多架的日本航空兵部隊對於蘇軍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雖然蘇聯空軍在數量上佔據優勢,但是由於來不及建立前進機場,實際在前線日軍的飛機反而佔據的優勢,他們在東北有著完備的航空基地,當時已經開始對蘇軍的機械化縱隊展開空襲了,蘇聯空軍難以遏制,在戰後蘇聯的官方戰史中也明確批評了蘇聯空軍第12集團軍在遠東戰役中表現太差,根本沒有完成賦予其的任務。另外關東軍還有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尤其是重炮以及許多高射炮群,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山區作戰,炮兵的作用將得到突顯,對蘇軍造成嚴重威脅。


當然,無論如何由於蘇軍佔據著兵力兵器上的絕對優勢,擊敗關東軍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如果僅限於軍事上的解決,顯然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付出更大的代價。從戰略上來看,由於蘇軍後勤補給的乏力,地面部隊挺進速度受挫,加上日軍及時的撤退行動,蘇軍已經無法做到計劃中那樣在東北合圍殲滅關東軍主力。關東軍主力將撤入朝鮮半島的北部山區,在那裡進行堅守,雙方還要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決戰,無論如何,雙方都會遭受慘重的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