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愛讀書的人來說,能淘到好書乃至少見的古舊圖書,堪稱人生樂趣之一。
曾看到一篇有關舊書與作家關係的報道,介紹了“老書蟲”劇作家史航喜歡逛書市買舊書的經歷。史航說他一直不肯在網上買舊書,覺得買舊書應該是很虔誠地憑運氣,走到哪兒跟燒香拜佛一樣,有運氣就遇到那本書,沒運氣就錯過那本書。
除了在北京書市淘舊書,平常史航還會去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中國書店等地方淘書。他在潘家園5元錢買過上、下兩冊的李翰祥導演的回憶錄《影海生涯》,是農村讀物出版社出的,“一開始覺得5元錢挺好,沒想到的是裡面夾著關於劉曉慶的剪報,把這個剪報撕下去以後還寫著字,仔細一看是李翰祥導演送給大作家張中行的簽名本,是他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的時候,去北大那邊給張老先生送的。”這成了史航向友人津津樂道的一件淘舊書的趣事。
逛書市或舊書鋪、舊書店,淘舊書,也一向是文人墨客所熱衷描寫的。有一篇《魯迅:年收入五分之一買書》的文史小品,介紹魯迅喜歡買舊書的故事。魯迅愛好收藏,收藏範圍十分廣泛,但最喜歡收藏古舊書籍。在日本求學的時候,他就經常在日本神田町的舊書攤上尋覓自己喜歡的舊書。1912年,魯迅在北平教育部任職,住在宣武區外的紹興會館,這個地方離琉璃廠很近,他經常到琉璃廠尋覓自己中意的舊書,收集到許多古舊書籍。關於收藏舊書的情況,《魯迅日記》中曾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比如:1912年5月12日,下午至琉璃廠,歷觀古書肆,購傅氏《纂喜店叢書》;21日,晚散步宣武門外,以銅圓十枚得二花卉冊;25日,下午至琉璃廠購《李太白集》《觀元量壽佛經》《中國名畫》等等。
此外,茅盾先生寫過重慶的舊書鋪。藏書家葉靈鳳寫過上海的舊書店:“每一個愛書的人,總有愛跑舊書店的習慣。因為在舊書店裡,你不僅可以買到早些時在新書店裡錯過了機會,或者因了價錢太貴不曾買的新書,而且更會有許多意外的發現:一冊你搜尋了好久的好書,一部你聞名已久的名著,一部你不曾想到世間會有這樣一部書存在的僻書……對於愛書家,舊書店的巡禮,不僅可以使你在消費上獲得便宜,買到意外的好書,而且可以從飽經風霜的書頁中,體驗著人生,沉靜得正如在你自己的書齋中一樣。”(引文見葉靈鳳《讀書隨筆·舊書店》,137頁,三聯書店出版,1988年第一版)——這實在是道出了讀書人之所以喜歡舊書店、喜歡淘舊書的內在情結。
如今,隨著城市的改造,我們身邊已經開闢了寬敞明亮的通衢大道,聳立起一座座高樓大廈,但卻很難看到一處處散發著文化氣息的古舊書店了。所以,現在的一些愛書者聚在一起,若談到這樣的似乎退出歷史舞臺的古舊書店,常會感慨喟嘆一番,在他們的心中,逛書店、淘舊書,已經成了一道溫暖、珍貴的文化景觀,一種抹不去的精神記憶,一個曾經可以安頓靈魂的家園……
我們去日本旅遊,會發現日本舊書店比較多,舊書街十分熱鬧,這構成了日本的閱讀文化的一種,因這些書店在讀書人的生活中的作用,而被稱為“文化的街燈”。這是一個很好的形象啟示。我們身邊的書店、舊書店,就應是這樣的“文化的街燈”。
閱讀更多 善本古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