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前段时间,肖战“唯粉”(又称“唯饭”,网络流行语、饭圈用语,是指在某一团体中只喜欢某一个成员的粉丝)号召粉丝举报某网站的行为,因牵连甚广,以至于肖战也遭到抵制。
其实,从曾无限迷恋刘德华的杨丽娟,到最近肖战事件,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一些明星的粉丝群体极端行为和其中隐藏的危害,也已超越了文化娱乐,开始影响到社会其他领域。可以说,部分行为过激的粉丝群体,早已不满足于在社交媒体上制造热点和流量。
经过一场又一场的类似风波,人们不禁要问:一些被网友们称为“脑残粉”的群体,是如何形成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至今,这些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答案,更多的人会将其归结为个人心理或青少年家庭教育等原因。
然而,问题真的那么简单吗?
为此,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记者还专门采访了一位高校教授,请他从学术角度,来谈谈,这些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的粉丝群体,都是怎么形成的。这位教授也从一篇社交媒体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了一下——
最近,《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上发表的一项关于微博的研究表明,情况可能比想象的更为严重和复杂。
这项名为“Endogenetic structure of filter bubble in social networks”(社交网络中“过滤气泡”的内生结构)的研究表明,“脑残粉”不同于正常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更可能源自其独特的社交网络。
该研究对比了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用户的社交网络的差异。
比如在微博中,一个用户的社交网络其实就是他的朋友圈,说明了他能接收到谁发来的信息,而他又能将信息发送给谁。在正常和良性的朋友圈中,用户通常能和他的朋友们平等地相互交换意见,进行正常的交流。
然而,该研究发现,“脑残粉”们能够围绕他们的偶像,形成一个“星形”的朋友圈。任何消息在这样的朋友圈只能沿着一条单行线传播,从明星开始,传播给少数一些所谓的“粉头”或者经纪机构的大V账号,然后再由这些“粉头”经过加工,传播给他手下的普通“粉丝”。
而“粉丝”几乎是不可能与“粉头”和明星进行正常的交流的,只能单方面地接收来自上一级的消息,或者说命令更为贴切。
这种层级式的结构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很熟悉?
没错,这种组织结构和传销组织的“金字塔”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其中的关键就是信息的单向传播,也就是“下级”只能接收“上级”的“命令”而无法进行任何反馈和交互。
这种结构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类似洗脑!
由于大量的“粉丝”只能听命于“偶像”和“粉头”,其信息来源越来越狭窄,逐渐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用特定的观念和意见洗脑。
“粉丝”们的朋友圈几乎不存在什么“相互关注”这样的平等关系,只是单方面的接收上级的信息。
传销组织通常需要在线下通过对下线的人身自由的一定限制达成“金字塔”结构的构建。
而有些行为过激的粉丝群体组织则是完全利用了现代互联网媒介,在一个看似没有隔离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里构造了这么一个“过滤气泡”。
这个“过滤气泡”中的大量粉丝不但接受不到外界的多样化的正确信息,甚至只能听命于少数“粉头”,思想和行为逐渐走向过激甚至极端。
这个研究表明,个人偏好对于“脑残粉”的形成可能只是一个触发器,而“粉丝”群体的特殊社会网络结构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一旦青少年因为崇拜偶像等兴趣偏好陷入这种“星形”的“过滤气泡”结构,就如同加入了一个无形的传销组织,从而有可能受影响后被培养成一个认知和行为日益极端化的个体。
所以,要更多关注在线社交网络和媒体对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寻找打破“过滤气泡”的新途径。
閱讀更多 錢江晚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