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州羊腸湯
到了冬季,德州市的大街小巷就可見到賣羊腸湯的車攤了,醬紅色的羊腸往碗裡那麼一盛,再淋上豔紅的辣椒油,撒上翠綠的香菜葉,最後再澆上一勺滾燙的熱湯,那誘人的香味便悠悠地飄了過來,真叫人饞涎欲滴!羊腸湯走上街頭還是近十幾年的事。過去,雖然不論哪家殺了羊都要做上一鍋香噴噴的羊腸湯,但那是給親友和鄰人品嚐的,從沒有人想到這連湯帶水的羊腸湯還可以拿到街上去賣。
2、長官包子
長官包子因其產地長官鎮而得名,為寧津“三大名吃”之一,成名於清朝道光年間。其面白薄皮,油汁不溢,味濃香而不烈,餡鮮肥而不膩,形、色、味俱佳。
3、蹶腚豆腐
賣豆腐人用刀將豆腐一片片拉至小木板上,吃豆腐人端著木板上的豆腐,取小竹板抹上面醬或辣椒醬,低頭便吃。因怕弄髒衣服,人人低頭蹶腚吃熱豆腐,因此得名“蹶腚豆腐”。鹹辣香味勻,豆腐燙嘴唇。下肚熱呼呼,解餓又養神。花上兩三角,蹶腚吃一頓。最好溜早吃,州城一見聞。
4、珍珠琪
這珍珠棋為夏津特產,系以上等精麵粉加雞蛋清,配以多種佐料做成,“個如大米而白,形似鳳目而秀,真真是潔白比玉屑,晶瑩匹珍珠”。
5、寧津大柳面
寧津“三大名吃”之一的大柳面創始於明朝,因最初發源於大柳鎮而得名。其獨特的製作工藝,以精粉為主料,加入適當比例的配料,然後加水和麵,擀成薄片。醭面以細玉米麵為最佳,現在一般都使用玉米澱粉。制條時,刀工講究粗細均勻,輕按快切,製成後,撒開如網,搭杆如絲,下鍋制熟後,韌而不斷,筋軟光滑。其面細如粉絲、色如嫩柳,條長數尺、軟而勁道著稱,素有“弓弦麵條”、“金絲纏碗”的美譽,其面滷有“炸醬、肉滷、麻醬”三種,一般在明檔上擺五六種,然後再加調配料,如黃瓜絲、香醋、香椿芽等,拌食的調配料可多達十幾種。2006年7月,被授予“山東省名小吃”稱號。
6、德州旋餅
“旋餅”是山東省武城縣的傳統名吃,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武城旋餅,大如盤,厚如指,色澤黃亮,皮酥餡嫩,香味四溢,使人回味無窮。餅大20釐米左右,厚2釐米左右,皮薄肉嫩,香脆可口,風味獨特。起始無考,有數百年曆史。旋餅的起源地是郭莊(郭莊過去屬於山東武城,1964年劃給了河北省,但是旋餅的餘香卻留在了山東武城)。2004年被授予“山東名小吃”稱號。
7、德州籤子饅頭
籤子饅頭又名“籤子饃饃。傳說,義和團朱紅燈部曾因吃籤子饃饃而屢戰屢勝。日軍侵佔中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恩城籤子饃饃鋪逐漸減少,至中國解放初期這一美食又被重新擺上餐桌傳承至今。桃園賓館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名吃,特派廚師拜訪名師學藝,最終做出了平原獨一無二的正宗籤子饅頭。產品介紹本產品由桃園賓館特製,製作時選用優質鏡精麵粉為原料按100:1的比例在酵面中加鹼面並適量和以恁面揉勻,用特製木槓反覆擠壓後切段搓成約20釐米長,兩頭尖、中間粗的形狀,插入帶竹籤的蒸籠內上鍋急火蒸20分鐘即可出籠食用。產品特點:外表光亮、白潤、柔韌、對摺不斷、香甜可口。
8、黃河涯肉餅
源於德城區黃河涯村。肉餅做工精到,選肉精良,餅皮酥軟適口,肉餡勁道,是德州出名的美食,是德州人日常用餐和招待客人的上品。
9、平原麼茄
相傳劉備當年在平原做縣令時,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一天下午,劉備閒暇無事,微服出衙。由關、張二人相陪,來到街巷,觀察民情,走到縣城北邊的一條西街上,只見這裡店鋪毗鄰,酒館、作坊、雜貨攤應有盡有,家家生意興隆、人丁興旺,倒有些繁華景象。
他三人邊走邊談,已經日落西山,他們三人便進了一個酒家,待飯菜上齊後,他三人邊喝邊談論著當時國家大事,這時,坐在一旁的一位老嬤嬤,見這三位理想遠大、伸張正義,便頓生好感,於是便為他們送了一道菜,但是他們三人謝過之後(此時雖已就足飯飽,但是人家一片盛情,所以便每人吃了一口,誰知越吃越香,不知不覺一掃而光,於是他三人便打聽此菜叫什麼菜?
這位老人說:哪有什麼名啊?只不過是俺老兩口相依為命開的這家小店,日子久了就琢磨出了這麼一道菜,大家都喜歡吃。
三人異口同聲道那就叫“麼茄”吧! 於是此菜因此得名,被後人傳承至今。
特點:滑嫩、酥爛
10、棗茶
紅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歷史悠久,因營養價值、藥用價值高,被譽為“百果之冠”。樂陵金絲小棗更是享譽海內外,被營養學界稱為“天然維生素丸”。匯源棗茶,採用樂陵所產優質金絲小棗為原料,經獨有的鮮棗預煮浸提工藝,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棗的營養、美味、色澤,口感滑潤、棗香濃郁,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
閱讀更多 努力奔跑的小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