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辛者庫”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程老師侃史


辛者庫,是從滿文“sin jeku”音譯過來的。辛的意思,是裝載糧食的器皿,庫是管理糧食的地方。所以,辛者庫這個機構的意思,就是從這裡每個月領取口糧的部門。在《寄楮備談》中記載:

“辛者庫,乃半個佐領下食口糧人也”。

也說明了,辛者庫中的人,是“食口糧人”,也就是吃官家飯的人。而辛者庫,最早的名字並非如此,而是“辛者庫牛錄(sin jeku niru)”,據歷史記載:

“於遼東所獲養豬之漢人,及繡匠等有用之漢人,收人辛者庫牛錄新獲之五百丁中。”

而後,才漸漸演變成了辛者庫。辛者庫這個詞彙,在清宮劇中並不少見。比如前幾年大火的《宮鎖心玉》,裡面的良妃,也就是胤禩的生母,就是辛者庫出身。很多人看辛者庫,總會把“出苦力”、“低賤的職業”想到一起。甚至還有人認為,辛者庫和“浣衣局”就是一個地方。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辛者庫,卻與影視劇大相徑庭。今天我們就來還原歷史真相,從多個方面解讀一下,清朝的辛者庫,到底是個怎樣的部門。

辛者庫裡都是些什麼人?

要說辛者庫裡都是什麼人,必須要將辛者庫做一個區分。實際上,依據清朝嚴格的尊卑制度劃分,辛者庫也會按照等級來區分。分為內務府辛者庫,這部分辛者庫,是由上三旗來管理。還有一部分,是王公府第辛者庫,由下五旗來管理。從名字上也能看出來,內務府的辛者庫,等級地位,要比王公府弟的辛者庫,更高一點。那麼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上三旗管理的辛者庫,是由皇帝親領,也就是專門服務於皇上的。下三旗的辛者庫,才是服務王孫貴族的。努爾哈赤在位期間,開創了旗人制度,是為了更好的管理權力。後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解決人員過多的想象。便將原來的四旗,擴充成了八旗。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合成八旗子弟。但即便是這樣,由皇帝親領的上三旗,也是權力最大的。

因此,上三旗管理的辛者庫中人,地位也要比下五旗高。那麼辛者庫中,都是什麼人呢?在《大清會典卷76《內務府 會計司》裡記載:

“至從前緣罪入辛者庫人,其口糧一體支給。“

從這段我們可以看出來,辛者庫是由原本就在這裡工作的人,還有“緣罪辛者庫人”共同組成。辛者庫本身就是管領部門下面的“食口糧人”,是通過幹活來賺取工資的機構。原本在這裡工作的旗人,就以此為生。而“緣罪辛者庫人”是什麼呢?據《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

“以前八旗拖欠錢糧人等,因限滿不能完納,題參將本人或子孫治罪,其妻子在上三旗及下五旗公中佐領者人內務府辛者庫,在下五旗入各王公辛者庫,其上三旗人等亦有入下五旗王公辛者庫者。

《清代內務府檔案》中明確表示,朝廷有收納制度,如果八旗子弟無法按時交納錢糧,整個家族都會被連累,一起問罪。而子女就會被充到辛者庫做苦力,相當於是抵押還債,但是按月可以領到工資。辛者庫大抵是由這兩種人組成,一種是正常工作的旗人,另一種就是犯了罪的旗人,這種還是佔了少數。

辛者庫,需要負責哪些工作?

  • 一、負責宮廷之中的環境維護

宮廷中的宮女,大體分成兩類。一類是地位稍高一點的,類似女官,她們直接聽命與後宮嬪妃,也會負責訓練新進來的宮女。而另一類就是地位低賤一點的,辛者庫中的宮女。而姑姑,就是負責調教這些辛者庫中的宮女,教她們如何幹活與宮廷禮儀。而辛者庫,從名字就能感覺出來,是很辛苦的地方。平日裡做的最多的事,大抵是負責維護後宮的環境衛生。除了入負責日常的打掃衛生外,由於到了清朝,取消了浣衣局機構。因此,三宮六院的衣服,也由辛者庫的宮女負責換洗。《宮鎖心玉》中的良妃,最開始就是辛者庫中的宮女,一個畫面,就是在後面洗衣服,這塊的拍攝是很符合歷史的。

  • 二、負責採買日常用品與備選宮女

辛者庫中的宮女,除了日常的清理外。往往會負責出去採買,只要管姑姑,也就是負責管理她們宮女要令牌,就可以出宮去買東西。買的東西,大多是用來補貼辛者庫所需,比如打掃工具、還有宮女們自己的生活用品。都是由她們一起購買。有些宮廷所需的糧食米麵,有時也會由她們負責採買。除了幹活,辛者庫中的宮女,每年都會和包衣,去備選宮女,被挑中了,就會專門跟著某個嬪妃,專門聽她的差遣,辛者庫的累活,便不用再幹。

  • 三、守陵墓

辛者庫中的女子,還有一個去處,就是守陵墓。不過,這部分宮女,大多都不是自願的,或者是被懲罰的。因為清朝的陵墓,除了孝莊皇后的皇陵,按在了皇宮之中,其他都在郊區,離皇宮很遠。而這些宮女,往往因為無人問津,一守就是一輩子。

辛者庫中人的地位如何?

正如大家感覺的那樣,辛者庫一直是被人們詬病的機構。提起辛者庫,大家就會感覺是出苦力的,地位低下。這些沒錯,據《寄櫧備談》記載:

“辛者庫乃半個佐領下食口糧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許為官,內府俱賤視之。”其中有一點,是其子孫後代,不能參加科舉,無法入仕。

“內府俱賤視之”,這句話,表明了辛者庫中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因為包衣也是奴才,但是很顯然,辛者庫中的奴才,地位要比這些包衣還低。這裡我想到一個人物,就是胤禩的母親良妃。歷史上的良妃也是出身辛者庫,正因為這種低賤的原因,常常引起康熙不滿。胤禩母妃病篤時,遺胤禩之言曰:

“爾皇父以我出自微賤,常指我以責汝,我惟願我身何以得死,我在一日為汝一日之累。因而不肯服藥。”即便是從辛者庫走出來,這份背景,也是一生的屈辱,無法正名。

除此之外,在《八旗則例》中記載:

“凡犯罪發遣及人辛者庫人等,遇有恩旨放還、放出包衣佐領者,除犯罪人之本身不準承襲(世職.世爵)外,其子孫照常開列。

也就是意味著,只要入了辛者庫,除了他自己之外,子孫後代,是可以繼續承襲爵位的。也算是當時的朝廷,對旗人的法外開恩。辛者庫中的人在低賤,也是相對而言。對主子來說,他們是奴才。但是拋開這層身份,他們還是旗人。清朝一直提倡的滿漢一家,不過是為了加強統治,其實分別還是很差的。舉個例子,旗人犯罪,整個家族都會被連累,一起問罪。而子女就會被充到辛者庫做苦力,相當於是抵押還債,但是按月可以領到工資。旗人的懲罰制度,要比漢人好很多。去了辛者庫還有飯吃,有錢掙。漢人若是無法交納錢糧,被殃及的不是充軍,就是發配寧古塔受罰。所以,辛者庫中的人的地位高低,要分怎麼看。跟非旗人來比,他們的地位也並不低。

總結:

從辛者庫這個機構,可以看出清朝統治的小小縮影。從歷史來看,辛者庫的成立,是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的。除了日常的清理衛生外,其成立的更大作用,是約束了當時的八旗子弟。努爾哈赤開創八旗,最大效率利用了這部分權力,打下了天下。但是坐江山的時候,底下的這幫所謂的“元老”,便開始囂張跋扈起來。皇帝更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真正解決,除了朝廷律法約束。最直接的就是取消旗人的身份,或者在辛者庫為奴。極大程度,平衡了當時旗人與漢人的紛爭。一方面安撫了民心,一方面也震懾了這幫老人們,是一項壯舉。


十點歷史君


辛者庫其實也是清朝八旗制度下包衣奴才的一種,世代都是皇室、王公的僕人,在內務府、王公府第、陵寢、行宮、莊屯服勞役。辛者庫人的來源有世代辛者庫人和因為獲罪入辛者庫的,辛者庫人絕大多數並非罪奴。

辛者庫的人雖然專門幹吃苦受累的工作,屬於皇室的奴僕,但是宰相門人還七品官呢,更何況是皇室的奴僕。辛者庫的地位高於於旗外賤民奴婢及八旗之中的旗下家奴,有自己的獨立戶籍,有薪俸糧餉,能夠考科舉當官,可與良人通婚,並有權擁有自己的奴婢,有權置辦產業。

另外辛者庫的人經常有機會在皇室宗親權貴身邊服務,一旦受到主子賞識,升官速度遠高於科舉仕途。例如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的祖父魏五十一就是從辛者庫升任內務府總管;乾隆朝的名臣來保原先也是辛者庫的,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傅;康熙皇八子胤禩的母親衛氏也是辛者庫出身。

說白了吧在滿清那種專制統治之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才,只不過有人有奴才之名,有人沒有罷了。辛者庫的身份名雖低賤,但在那個年代不知道是多少人羨慕的工作,畢竟在清朝想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的機會也不是誰都有的。


當狗容易做人難


在清代影視劇中,不乏有宮人被罰入“辛者庫”受苦。

什麼是“辛者庫”呢?

“辛者庫”是滿文的縮寫,他的全稱為“辛者庫者特勒阿哈”(sin jeku jetere aha)。辛:量糧食的金斗;者庫:米穀、米粟、糧食。“者特勒”是吃的意思;阿哈我們都比較熟悉了,就是奴隸之意。由此可知,辛者庫的意思就是:內務府管領下食口糧的奴隸。(《民族詞典》的解釋)

滿文辛者庫(sin jeku )的寫法。

八旗制度是有清一代的根本政治制度。順治在位時,形成上三旗與下五旗體制,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屬於“天子自將”,歸皇帝親領,所以地位最高貴。下五旗就屬於諸王、貝勒、貝子等宗室貴族的分封之地。

上三旗與下五旗分治之後,各旗所屬的包衣(滿語booi,意為“家的”,指某人的私屬)也隨之析為兩個系統,上三旗包衣稱“內務府屬”或內務府旗人,為皇傢俬屬,編入內三旗。下五旗包衣對應的就是各王公的私屬,稱之為“王公府屬”。

內務府參領下設內府佐領、旗鼓佐領和內管領。其中的內府佐領和旗鼓佐領就是皇室所有的滿洲、漢軍佐領,相對來說在內務府中地位較高。而題中所言的“辛者庫”就是屬於內管領的一類人。

內管領,滿語稱“琿託和”意思就是“半個佐領”,又稱為“辛者庫佐領”。編入內管領的最初是滿、蒙、漢族奴僕。《雍正上諭八旗 寄楮備談》有記載:“辛者庫,乃半個佐領下食口糧人也,起初原系家奴,向例不許為官,內務府俱賤視之。”也正是因為辛者庫的地位低下,康熙帝才會在發怒時罵皇八子胤禩“系辛者庫賤婦” 所出。

清代的“阿哈”是分很多種類的,地位較高的如內務府“包衣阿哈”,就是皇家的家奴,位居內務府上三旗,有自己的財產,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有合適的機會,還可以外任肥差,執掌重權。而一入辛者庫之列,就意味著所有的財產充公,脫離了官場,甚至不能參加考試或者捐納入仕,等於說是被剝奪了政治權利,只能跟著別人混口飯吃,由此可知辛者庫人地位之卑下。

但是相對於漢人犯罪被流放寧古塔,滿人犯罪被罰入辛者庫算是比較仁慈的懲罰了。


歷史寶藏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李蕾

“辛者庫”,含義是包衣管領下食口糧人。八旗之下的一個旗人組織叫做管領,這是一種包衣組織。辛者庫人分原有的辛者庫人和緣罪入辛者庫的,辛者庫人並不都是罪籍。內務府、王公府第、陵寢、行宮、莊屯皆有辛者庫人服勞役。在《大清會典則例》中,這樣解釋辛者庫:“辛者庫,即內管領”,“管領,即辛者庫”,王公府邸之辛者庫,即府屬管領。辛者庫就是“管領”,是一種包衣組織。在嘉慶年間的《大清會典》在解釋管領下人口糧的給發標準時說:”凡管領下俱為辛者庫人,其無官地者,十歲以上為一口,月給糧三斗六升;十歲以下為半口,月給糧一斗八升……至從前緣罪入辛者庫人,其口糧一體支給。“

辛者庫人專從事大內或王公府第等低賤苦差。庭院、道路之掃除,“糊飾掃塵”、“三殿除草”、清除積雪,運送米麵糧油、擔水,運牛乳、木柴及玉泉山水,造辦醬醋、餅餌、茶湯及淘洗果品,司管燈火、採買雜物,承應各處祭祀,及看守陵墓、牧放牛羊駝馬,以及“各公事需用驅使”等等。在皇室后妃的各宮,每宮都配有一定數額的管領下婦人,侍奉主子日常起居生活。管領下人的子女也有侍奉主子及服役的義務。

包衣管領下人雖然屬於奴僕,但他們的地位不同於旗外賤民奴婢及八旗之中的旗下家奴,他們與後者有良、賤之分,有自己的獨立戶籍,可科舉為官,可與良人通婚,並有權擁有奴婢。在旗人中,他們的身份低於旗分佐領下人及包衣佐領下奴僕,但大大高於旗下家奴。


季我努學社


辛者庫管理罪奴,但並非庫中都是罪奴,因為犯罪被罰入辛者庫的只佔一小部分。絕不是電視劇中那樣,犯罪之後被扔進辛者庫,罰去浣衣局洗衣服那麼簡單。辛者庫是一種旗人包衣的管理組織,而不是犯罪者服役的機構。

而辛者庫中人雖然是奴僕,他們的低賤也只是相對於他們的主子,然而在社會上,他們的地位要高於旗人外奴隸與賤民。辛者庫奴有獨立的戶籍,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與良人通婚,擁有自己的府邸奴僕等。

康熙帝的良妃衛氏,嘉慶帝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嘉慶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他們自己或者親戚都是出身辛者庫。


辛者庫分為內務府辛者庫(上三旗),王公府邸辛者庫與下五旗辛者庫。辛者庫人絕大部分都不是罪奴。


澹奕


看了一下前面回答,都是拷貝網上,文字生澀,咱就說點好懂的。

直白說辛者庫就是清朝政府組織的一大批家政服務人員 。

對於平民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工作,乾點保潔、跑腿、打雜的活,領著政府發的工資,算是吃皇糧了。

不過呢,有些有身份的人犯錯了,也會貶到這裡幹著這些髒活累活,所以對於被貶到辛庫者的達官貴人,這就是勞教。

電視劇裡那些豬腳被皇帝貶職,去什麼浣衣局(就是洗衣服的地方),其實就是辛者庫工作範圍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