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今天一起來彙總下產品經理在項目梳理的過程中,每完成一步,都可以針對性的做產品自查。

一、需求分析階段

作為產品經理對需求的認識應該會很清楚。包括需求的來源、需求的思考層級、如何辨別真偽需求。這裡重點聊下如何將需求池內所有需求進行篩選排序,明晰各個需求的優先級,確保呈現出來的一副相對完整的需求全景圖。需求全景圖四象限是針對用戶獲益和產品獲益兩個維度是思考問題。但是隨著產品在生命週期中的路徑可以有選擇去思考如何在保證產品和用戶皆能獲益。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1.用戶獲益的需求影響模型

一般都是通過KANO模型(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無差異型需求、反向型需求)來分析用戶需求進行分類和排序。這裡用一張圖來說明一下: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2.產品獲益的需求影響模型

從某種意義上來判斷產品是否能夠獲益,更重要的是先服務於用戶是否能夠獲益。比如在產品生命週期為種子期的產品,應該先解決的產品流程的跑通,讓用戶上來後,起碼能跑通流程會更加清晰。在產品生命週期為成長期的產品,應該先解決的產品拉新留存促活,那麼在思考如何去做拉新留存促活的時候,需要照顧用戶的情緒反饋,因為是方便在成熟期更好的實現商業價值利潤。然後再衰退期的時候,怎麼去思考新的拉新留存促活。所以在產品獲益的前提下,首先去思考清楚如何去做用戶獲益。

3.針對需求的產品自查表

在需求的過程中,產品經理在梳理需求後,以下是John在需求階段建立的產品自查表。僅供大家查看: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二、信息架構設計階段

簡單來講,信息架構指的是app或網站當中全部信息的組成結構。經過認真梳理的信息架構可以使產品更加易於理解和導航。這有些類似於作家在動筆之前首先擬出故事的大綱,或是建築師需要以精準的藍圖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

要實現結構清晰、重點突出的界面設計方案,你必須首先梳理出結構清晰、重點突出的信息架構。作為產品設計師,我們需要在這裡承擔思考與分析的責任,否則這一重擔勢必會落到用戶身上。

在思考信息架構時,出現在我們頭腦中的應該是一系列抽象的信息單元,包括名詞與動詞等等,而非具體的像素、組件或頁面。這樣,你很快便會發現,任何產品無法只是信息的集合;而用戶怎樣理解和使用產品,最終將取決於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將這些信息進行整合。

那我們針對信息架構設計階段的自查表應該如何表現呢?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三、產品流程設計階段

產品流程設計最主要的是針對於業務流程圖的梳理。分析業務流程,並將業務流程圖表化可以幫助分析者瞭解業務如何運轉,幫助分析者找到業務流程中不合理的流向。現有產品存在的業務流程未必是合理的,通過業務流程圖,鑽研關鍵事件的流程,分析為什麼要這麼做,探索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對現有不合理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優化,進而制定優化方案,改進現有流程。

產品在寫需求文檔時主要是對業務規則的描述,而配合以業務流程圖可以讓業務邏輯更清晰;日常梳理關鍵事件業務流程時,畫出業務流程圖可以幫助發現不合理流程,從而對關鍵事件進行優化。

那麼針對於產品流程設計階段的自查表應該如何去表現呢?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四、交互設計階段

大公司基本上都有交互設計師,而針對於小公司基本上產品經理就是交互設計師,那麼針對於交互設計師,John這邊其實主要是有兩個疑問點:

1.忽視需求分析: 接到需求後,感覺有了一些想法,就馬上開始細化解決方案。而遺漏了對需求、場景及已有系統的深入瞭解和分析過程,導致解決方案暴露各種問題,甚至出現方向性錯誤,被整體推翻重來;

2.缺少獨立思考:產品經理在接到需求時,往往也會有一些自己對問題的解決思路。部分產品經理可能就直接順著已有的思路繼續,而沒有及時返回去,分析思考問題的本質,探討更多的解決路徑。

那麼在針對於產品交互設計階段的自查表應該如何去表現呢?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五、產品原型設計階段

在產品原型設計階段,原型的自查表主要通過「增刪改查,顯算傳異」,這個其實是後臺的操作功能,關於如何畫原型,我就不再贅述了。主要通過自查表和大家一起來聊下。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六、產品輔助模塊

產品輔助的模塊主要是兩個點:產品的數據埋點和消息的push機制。

[產品]最全的產品自查表


七、產品上線準備

產品上線需要準備一些事情,其中包括這五個點:

1.客戶端版本更新是否需要做新的應用商店圖、新的歡迎頁、新的功能引導頁、新的功能描述文案、升級版本文案

2.功能埋點列表是否確認及提出

3.版本上線計劃是否確定,是否及時同步給運營或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及佈置相關工作

4.數據統計需求是否確認及提出

5.若需求內容較大,是否在上線前做好業務人員培訓

總體來說,產品自查表主要是通過5W2H來進行分析:

1.Why——問問自己這個操作是否必要

2.Who——操作的權限如何分配

3.When——操作的時效限制

4.Where——交互邀請和提示怎麼做

5.What——可操作內容是什麼

6.How——操作的主流程和異常情況是什麼

7.How much——整個操作要多少步驟

也許對產品業務熟悉到一定程度和跟進過眾多產品,也許這些就不用了。來源:產品狗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