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為什麼那麼出名?

林之詩意


每個冬天過去,新年的春天就己到來。春天的微風伴著太陽的照耀,讓最平常易見的桃樹枝頭髮芽,長出粉紅的小花。

中國人喜歡講天人合一,或者說人隨天機,道法自然。那麼在經歷了一個漫長寒冷的冬季之後,春天的季節,天地之間蓄藏的偉大能量開始萌動,人們在感覺氣溫升高,樹上的桃花又象去年那樣應約而開放,灰濛的大地上漸漸有了綠色。作為代表春天的桃花與人們的思想不約而同。既平凡又不平凡,只因春天的來到。桃花依舊笑春風,既朗朗上口,又見物思情。特別是經歷過幾十年風雨的有文化修養的詩人。詩人的心,感恩天地,感謝人生。唯有春風,不失不停,恰似我心。朵朵桃花,依舊待春,依舊風情!


風水財運與人生預測


博陵崔護是一個美少年,他到長安應試,卻名落孫山。在京城遊逛時,邂逅了一名美麗的女子,雙方告別時都留下情感。第二年清明 ,崔護再次登門拜訪,看到門鎖了,就在牆上留了一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第三次拜訪時,她母親悲痛地說她的女兒看到牆上的詩,卻看不到人,魂不守舍,病死了。崔護來到女孩的靈前哭拜,把女孩的頭放在腿上,哭著說:我來了,我在這裡!女孩居然甦醒了。

後來他們結為夫婦,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這首愛情詩再次說明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


李知青灬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有一個故事。過了幾天,崔護偶然經過城南,又去找那所莊院,聽見其中有哭聲,於是敲門詢問。有一個老翁出來,崔護問他怎麼回事,老翁反問他說:"你是崔護嗎"?回答說:"是我"。老翁大哭,說:"你殺了我的女兒了!"崔護大吃一驚,不知說什麼才好,老翁說:"我女兒從小就懂詩書,長大後還沒有婆家,自從去年春天以來,他精神恍惚,常一個人坐在那裡呆想。前幾天我和他一道出門,回來時見門左屝有詩,讀完以後她就哭倒了,幾天沒吃東西,現在眼都閉了,人也死了。我老漢孤身一人,想找個好女婿有所依靠,現在女兒讀你的詩而死,不是你殺了她嗎?"說著又哭了起來,崔護也忍不住哭了,請求讓他進去看一下,見姑娘躺在床上,雙眼緊閉,已經沒有氣了。.崔護抱著他的頭,一面哭一面叫道:"崔護在這兒,崔護在這兒!"過了一會兒,姑娘居然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在日夜恩唸的人兒的懷中。病頓時好了大半,不幾天姑娘的病就痊癒了。老翁也看上了這個有才學的年輕人,就把姑娘嫁給了她.。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崔護考中了進土。

以花比喻美女的太多了,但此時所寫,這是眼前實景,把景色和人物融化在一起,說明詩人當時已眼花繚亂,分不清是花是人。他創造了一種特有的美感,對於一切美好的事物,人們不但喜愛,而且長期的保留在記憶中,永遠難以忘懷,這是大家共有的生活經驗,"人面桃花"

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從古代起就編了很多戲曲和雜劇,例如"人面桃花","借水贈釵"等。一直到現在,仍是廣大人們喜愛的劇目之一,1980年國慶節,中央電視臺就曾經進了陝西碗碗腔的"借水贈釵"。





木山文


詩歌固然出名,但是我想,更出名的應該是詩歌背後的愛情故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膾炙人口,背後的愛情故事也千古流傳。

話說唐時崔護,容貌英俊,文才出眾,性情孤潔寡合,來到都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

由於距家路途遙遠,便尋居京城附近,準備來年再考。

他來到長安城郊南莊的一處莊園門前,園內芳香四溢的桃花很是醉人。

崔護叩響了門扉,一位秀美的姑娘出來熱情地接待了他。

姑娘神態嫵媚,姿容豔麗,崔護跟她說話逗她開心,她只靜靜站在桃花樹下,猶如桃花仙女般遺世獨立、默默不語。

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終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姑娘心有情愫,欲語還休;公子顧盼流連,悵然而歸。

別後,崔護心裡一直掛念著這名女子,卻因備考艱難,就忍住沒有再去見她。

一晃又到了第二年的清明節,他對女子的思念愈發瘋長,到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的地步,於是他決定再去城南去找她。

可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經上了鎖。

崔護內心失落之極,久等不歸,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下這首詩,而後離去。

耐心等待幾日之後,他再次來到城南,去尋找那位女子,卻聽到園內有哭聲傳出,急忙叩門詢問。

有位老人走了出來問道:“你是崔護嗎?”

崔護點頭稱是。

老人傷心欲絕,對著崔護說:“是你害慘了我的女兒啊。”

崔護聽了心裡非常緊張,竟不知所言,停了一下,崔護急促問道:“老人家,此話怎講?

老人流淚說道:“我女兒已經到了及笄之年,知書達理,尚未婚配。不知是何原因,多戶人家上門求親,都被她拒絕了。自從去年清明節以後,她時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前幾日家裡來親戚接她出去散心,回家時看見門上有題字,看完之後我女兒就病倒了,茶飯不思,絕食數日無論我怎麼勸慰,都沒有讓女兒留下性命啊。你若真心待我女兒,又怎會累她如此?”

說完又接著大哭不止。

崔護聽了,十分傷心,瞬時痛哭流涕,央求老人讓他進門祭拜。

崔護看著女子,哭的不能自已,訴說滿腔思念之情,痛恨自己害了她一世年華。

許是上天感動他的一片真心,女子竟睜開了眼睛,活了過來。老人和崔護喜極而泣,認為這是天意,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

從此,這段愛情佳話就流傳千古,這首詩歌自然也跟著千古流傳。



耕根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這首詩膾炙人口,幾乎人人都聽過。為什麼這麼出名呢?我想和一首與之相近的詩做對比來解答這個問題。

一、

崔護,唐代詩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博野縣)人。他雖在唐代詩名不盛,但一首《題都城南莊》卻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唐代獨孤及有一首《和贈遠》,其內容與主題與崔護詩頗為相近,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曾提到:“此詩(指《和贈遠》)與崔護詩意無異。”

但內容相近的兩首詩,一首很出名,另一首卻少有人知,這就很有趣了。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首詩。

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獨孤及《和贈遠》

憶得去年春風至,中庭桃李映瑣窗。

美人瑟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

今年新花如舊時,去年美人不在茲。

借問離居恨深淺,只應獨有庭花知。

兩首詩講得都是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在春天桃花盛開的日子有一場邂逅,他遇到一個美麗的姑娘,站在桃花邊,美人與桃花相映成趣。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二人卻情愫暗生。第二年再次尋訪時,桃花依舊嬌豔萬分,美麗的姑娘卻已經不知所蹤。

而且,《題都城南莊》和《和贈遠》都將去年與今年做對比,去年美人與桃花俱在,令人欣喜,而今桃花依舊,不見人影,遺憾之情溢於言表。

同時,兩位作者都營造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跨度——從去年到今年,而不是從昨日到今日,一年的時間跨度創造了極具藝術價值的審美距離,讓情節更顯曲折。

二、

雖然有這麼多共同點,但是兩首詩之間的差異卻決定了崔護的詩能如此出名。

1.崔詩精煉,獨孤詩繁長

崔護《題都城南莊》用四句詩寫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前兩句寫過去,“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去年今日”點明時間,“此門中”寫出地點,後一句“人面桃花”點明

人和物,兩句內既概括了故事內容,又刻畫出一個甜美爛漫的少女形象。

後兩句寫現在,相同的是桃花依舊在,不同的是佳人已離開,相同與不同對比之下,哀情已油然而生。雖然只有四句,但簡潔凝練富有表現力。

相比之下,獨孤及的《和贈遠》則略顯繁長。他選擇了“七言古詩”這一體裁敘述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雖然多了些細節,如具體寫出了“美人”的形象,“美人瑟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但是略顯拖沓,不夠精簡。

2.崔詩更長於傳達情感

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有強烈的情感力量,“寓情於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詩的一大特點”,雖然沒有直抒情感,但作者的感情已與景物融合在一起,桃花也有了擬人的色彩。獨孤及的《和贈遠》以敘述故事為主,只有結尾兩句單獨用來表達感情。

3.崔詩以樂寫哀,寓情於景

崔護在詩中寫到的景物都有明媚的色彩,整首詩都呈現著清新明麗的風格,“人面桃花相映紅”寫的是樂景,“桃花依舊笑春風”寫的也是樂景,然而詩中所寫的故事卻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崔詩的景物是‘桃花’、‘春風’,色彩是‘紅’,動態是‘笑’……此處用‘笑’,唯覺哭意,人面不知何處,桃花仍笑春風……以樂寫哀,哀情倍增”。

獨孤及在詩中敘述了故事之後則直抒胸臆,少了許多韻味,崔詩以樂寫哀、寓情於景的含蓄相比無法引起人多的共鳴。

總體上說,崔護的《題都城南莊》更加形象生動,更具藝術特色,而獨孤及的《和贈遠》略顯蒼白,缺少藝術感染力。

也許單獨講“桃花依舊笑春風”不好理解它的魅力,對比之下就更清楚了。

1李明:《真摯的人生體驗,自然的情感流露——崔護賞析》

2黃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崔護與趙嘏對比》

3杭潔:《人面桃花所蘊含的時空意識和情感力量》

4蔣曉城:《舊歡如夢杳難尋:崔護審美解讀》


小俠記


桃花依舊笑春風確實很美麗,這首詩裡.寫的景色很美,戀情也很澀美,是青年朋友的最愛,我想用一首詩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美妙與不真實。

一瓢清泉潤心中,

十里桃源尋愛情。

若是少年真有心,

何須桃花相映紅。

~~~~~~~

去年今日愛思湧,

賞花借水戀如影。

妙筆詩心精彩處,

獨賞依舊笑春風。

詩人的去年今日此門中,我想最美的就是去年今日,而不是單獨的去寫去年或今日,這就是說明了愛情的記憶.魅力與動力。

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其實就是作者的中心思想,桃花是粉紅色,而且十分美麗,人面也是粉紅色,這更說明了姑娘的美麗打動了小夥子的心,不然不可能再次來。

人面不知何出去,道出了思戀,與可惜的心理讓人心痛,似乎有些為戀者而惋惜,但是詩人寫的好像有點單想思的意味,雖然最後的桃花依舊笑春風,讓人替詩人的愛情憂傷,但是這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如果真的男人追求女孩,不會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了,而是昨天今日此門中了,如果姑娘有愛,也不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而是人面桃花相映紅,或者佳人桃花笑春風,所以說愛情的詩詞很多,但是細品都有其藝術性的美麗,應該說只有藝術性高的詩詞能真正的打動讀者,使其流芳千古。

崔護這首詩也是我喜歡的詩詞之一,詩詞通俗易懂,又不失美妙,非常難得!






辛兆金


多情種子最怕兩首詩,一首是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另一首就是這崔護的《題都城南莊》。

人面桃花,相應成趣,回眸間那一霎時的驚豔,輕撩心絃,實在令人神迷,用心找尋,卻是桃花依舊,人面無蹤。悵然若失,似有若無,無處捉摸。也許抬頭一輝清月,低頭半盞殘酒,一縷香風,幾行舊箋,陡然又上心頭,徒留一聲嘆息。

人世間有多少個痴男怨女,就有多少個去年今日。也許本就不該在茫茫人海中留下這驚鴻一瞥。所謂此門,實是情關心扉,輕易怎生得開。


詩魔獨孤求踹


這首詩之所以如此出名,因其背後的美麗故事。

根據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中記載:崔護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驚為天人。次年清明節再去探訪,少女卻蹤跡全無。於是題寫此詩。

人面桃花,仙女下凡,似乎就成為一種理想的夢境一般,長存心中。大概維其不可得,所以才一直保持他的美好,千年以來令人反覆嘆詠。從此,“人面桃花”成為愛慕而不得相見的女子的代稱,並形容因此而帶來的惆悵之情。


唐以後的詩詞中也經常出現人面桃花的痕跡:

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 宋 晏幾道

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宋 袁去華

人面桃花,未知何處,但掩朱扉悄悄。 -- 宋 柳永

雨後初涼生水際。人面桃花,的的遙相似。 -- 宋 蘇軾

風又雨。斷送殘春歸去。人面桃花在何處。綠陰空滿路。 -- 宋 石孝友

去年今日看花時,人面桃花在何處。 -- 明 張寧


送張明甫

宋代: 王安石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會同。

南去北來人自老,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源圖詩

明代: 程敏政

冬青之木鬱蔥蔥,日落水流西復東。

歲歲年年人不同,桃花依舊笑春風。


劉阮洞

宋代: 王沔之

流傳晨肇隱無蹤,搜發仙源屬鄭公。百尺靈泉清澈底,千尋蒼玉勢凌空。

飄香故跡人雖到,採藥巔崖路不通。二女深沉斷消息,桃花依舊笑春風。


偈頌七十六首 其六十六

宋代: 釋子益

瞿曇色相紫金容,雨後青山插半空。覿面當機如不薦,桃花依舊笑春風。


集古 小桃

金朝: 李俊民

桃花依舊笑春風,悵望無人此醉同。應是夢中飛作蝶,樹頭樹底覓殘紅。


趙子昂仿顧長康

元代: 鄧文原

蒼厓突兀白雲封,雨潤金芝色更濃。採藥劉郎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殘陽暮裡酹江月


桃花依舊笑春風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全詩如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陽春三月,桃花盛開,詩人乘興賞桃花,忽然看到一個美麗的女人,花襯人嬌,人比花燦,美若天仙。女子美麗的容顏深深烙在詩人心中。第二年桃花盛開之時,詩人又前往觀賞,可是卻再也見不到去年那位美麗的女子了,物是人非,桃花依舊在,佳人在何處?春風依舊笑,花比去年紅。去年觀花笑,今日笑觀花。



一葉孤帆行萬舟


謝謝你!很高興作答。

詩人崔護看似簡單的一段經歷,卻道出了世人似曾有過的共同體驗,佳句能千古傳誦,理所當然。

世有名花千萬,人們情有獨鍾,依舊獨愛桃花朵朵開。

詩人崔護在桃花裡等待姑娘。

崔護舉進士未中,在清明日獨自踏青長安南莊。口渴向一戶人家求飲,走出一女子,給他一杯水。桃花灼灼,少女姿容甚美,交相輝映,溫暖動人。“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第二年清明,崔護憶及去年情景,情之所至,又故地重遊。天不遂人願,姑娘不知去往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盛開在和煦的春風裡。“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詩人回憶美好,惆悵交織,難以釋懷。

歌唱家在桃花裡思念家鄉。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桃樹倒映在水面,明亮靜逸,那裡無憂無慮,人人嚮往,那是我們可愛的家鄉。蔣大為深情地歌唱。無論在哪裡放哨站崗,戰士懷著對故鄉深深的思念。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讓我們難以相忘,卻又回不去的地方。

二月的春風似剪刀,裁出柳的婀娜嫵媚;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催開千樹萬樹的梨花;滿園的春色,怎能關住耐不住寂寞的紅杏;等待認識東風的時候,春已是萬紫千紅。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瘟神雖猶在,桃花依然開。期待再相見,把酒話桑麻。

【大家好!我是趙旭666。希望喜歡我的原創文字。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共同進步,傳承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