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當中,“崑崙三聖”何足道的武功是什麼水平?

騎蝸牛走高速


“射鵰三部曲”的開篇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開篇出場時武功很厲害的人,卻絕非是最終的絕頂高手,比如《射鵰》中的丘處機,《神鵰》中的李莫愁,《倚天》中的何足道同樣也是這樣的高手。何足道的出場不可謂不驚豔,崑崙三聖之名獨挑少林,竟讓少林合寺震動。不過,便是他這樣的高手,在小說中的出場意義,也只不過是為後續故事情節的開展作服務,側面忖托出小說中絕頂高手的水平境界如何而已,並沒能繼續留下他的傳奇故事。



假如沒有覺遠師徒出現,少林武功不敵“崑崙三聖”的消息當會傳遍江湖,何足道後半生會陷入被不斷挑戰的武學生涯。

何足道向來在崑崙山苦修,琴、棋、劍三藝皆絕,境能入聖,因而西域人送“崑崙三聖”的美稱。他並非狂傲自大之徒,人送此稱號,非他之所想,故而改名何足道,以顯自己不敢自居不疑。但在西域武林,既然他能以一身絕藝,闖下這樣的名頭,本來就已說明他是西域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雖說他挑戰少林一節,事出有因,但也是有這樣的實力,他才敢遠赴中原,一探少林武學。

本來何足道只是受尹克西所託,到少林向覺遠大師傳話的,卻因西域少林的三個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和衛天望不服他的“三聖”名號,欲挑戰他去他“劍聖”一名。何足道心想反正要赴少林寺一趟,西域少林武功也是出自祖庭的中原少林,秉著兩番功夫一番做,因而才約他們到中原少林見面,見識少林絕技。可見他原非是要挑戰少林,只是他到少林之後留書羅漢堂,約拜山門,卻未能細說其中緣故,倒是給人大言不慚之感,也引得少林合寺震動。

見是一張詩箋,箋上墨汁淋漓,寫著兩行字道:“少林派武功,稱雄中原西域有年,十天之後,崑崙三聖前來一併領教。”筆勢挺拔遒勁。《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能讓少林合寺震動,上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怕是還要數七八十年前的那起“火工頭陀事件”。不過,少林為何單憑何足道的留書便大為震動呢?這點小說中說得清楚。這羅漢堂固定有八名弟子輪值,日夜不斷,何足道能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飛身入堂,並在離地三丈之高的降龍羅漢手上留下簡貼,用無色禪師的話說,輕功之佳,已是實所罕有。在加上潘天耕等人到達少林之後,先於山下已敗在何足道手下。料想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合寺便即加緊防範,天鳴方丈由此傳下法旨,五百里以內的僧俗弟子,一律歸寺聽調,更是將寺中輩分最高的“心禪堂七老”都請來壓陣。

天鳴禪師一得訊息,心知今日少林寺面臨榮辱盛衰的大關頭,估量自己和無色、無相的武功,未必能強於潘天耕等三人多少,這才不得不請出心禪堂七老來押陣。心禪七老的輩分高於天鳴,至於武功到底深到何等地步,誰也不知,是否能在緊急關頭出手製得住這崑崙三聖,在方丈和無色、無相三人心中,也只胡亂猜測罷了。《倚天屠龍記•第二回》

少林合寺震動,擺下這麼大的陣勢迎接何足道的挑戰,但何足道在山門前畫石為局的一個舉動,小說中說得清楚,已讓天鳴方丈、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達摩堂首座無相禪師以及心禪堂七老等人面面相覷,心下駭然。天鳴方丈自知何足道這般渾雄的內力,少林寺中無一人能及,當下服輸。可見何足道一人,已能勝過當時的少林一眾苦修多年的武功高手。假如沒有之後的覺遠師徒出現,不久之後,少林武功敗在“崑崙三聖”之下的消息便會傳遍中原武林。少林作為天下武學之源,何足道此舉,怕是會從此引來中原武林高手的無數挑戰,自此不能再安心潛修三藝了。覺遠師徒打敗他,卻也能說的上是救了他。



何足道單挑少林讓天鳴方丈認輸,只能說明他已是當世第一流的高手,敗在覺遠師徒手下,更證明了他的武功還未到絕頂高手的境界,金庸先生寫他的武功另有意義。

不過,何足道單挑中原武庭少林,一出手就讓天鳴方丈當下服輸,他的武功就真的到了絕世無敵的地步嗎?很明顯不是,之後毫無外功基礎卻有一身深厚內功的覺遠就讓他頓感壓力,僅跟楊過學過四招,又在一對鐵羅漢中練就十招“羅漢拳”的張君寶,照樣憑藉這樣的粗淺武功和一身深厚的內力,硬接了他十招,讓他自覺狂傲。

其實在內功為上的金庸武俠裡,當時的少林,雖為天下武學之源,但除了練就“九陽神功”的覺遠和同修九陽的張君寶,寺中武僧的武功修為是遠遠不足領袖於武林的。西域少林的潘天耕等三人在何足道手下過不了幾個回合,天鳴方丈估量自己和無色、無相的武功,卻未必能強於潘天耕等三人多少,可見此時的少林武學有多衰落。就連郭襄在初上少林時,也在疑惑為何兩次華山論劍,皆未有少林高僧參與。

她望著連綿屋宇出了一會兒神,心想:“少林寺向為天下武學之源,但華山兩次論劍,怎地五絕之中並無少林寺高僧?難道寺中武學好手自忖並無把握,生怕墮了威名,索性便不去與會?又難道眾僧修為精湛,名心盡去,武功雖高,卻不去和旁人爭強賭勝?”《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少林武學的衰落自然也是事出有因的,惡源便是之後小說中交代的“火工頭陀事件”。火工頭陀重創兩堂高手,兩堂首座一死一走,少林武學自此竟爾中衰。所以說,單從何足道單挑少林,讓天鳴方丈認輸一事,只能說明他是當世第一流的高手,卻不足以顯示他更深層的實力。而從他的內功不及覺遠甚至是張君寶一節來看,他的武功修為也還不及當世五絕那樣的境界,畢竟覺遠的內功是能與郭靖和一燈大師媲美的。

實際上,何足道在小說中出場的意義,金庸先生就是把他的武功與絕頂高手的差距,作為一個參照對象,來忖托出“九陽神功”的威力罷了,也藉此說明了為何後來的《九陽真經》,即便是殘本也能助少林一派的武學實現復興。不過何足道挑戰少林一事,對中原武林的影響確實深遠。他的出現,是覺遠大師救張君寶和郭襄出逃少林的導火線,經此波折,覺遠圓寂,臨終前背出《九陽真經》,從此一經緣分三脈,造就了少林武學的復興,峨眉武當兩派的立派崛起,徹底改變了中原武林的格局。

總體來說,何足道的實力能夠得上第一流高手的級別,以他三十來歲的年齡,在沒有像楊過那般特別奇遇的情況下,能夠練到這樣的境界,也是極不簡單的。實際上,從“射鵰三部曲”的設定來看,真正要想成為絕頂高手,除非與最上乘最高深的武學功法有牽連,這也是三部小說中像《九陰》《九陽》等武學秘笈,還有像“降龍十八掌”等高深絕學出現的原因。不然未能窺探上乘武學,縱是苦練多年,也難有更大的作為。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別看何足道在少林寺耀武揚威不可一世,把少林派幾千人嚇得屁滾尿流,要不是覺遠和張君寶及時救場,少林上千年的名頭也就毀於一旦了。其實放眼當時武林,何足道根本不堪一擊。能把他打趴下的大有人在。

第一,中原大俠郭靖。郭靖當時五十多歲,正處於武功的巔峰時期,第三次華山論劍其實他是第一,只是郭靖為人謙厚,沒有當這個虛名而已。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冠絕武林,就何足道那兩把刷子,根本不夠看。



第二,神鵰大俠楊過。楊過的黯然銷魂掌跟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在伯仲之間,他還學到了獨孤求敗的無敵劍術,練成十二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那麼厲害,都被楊過一掌拍死,區區一個何足道,就是使出他最拿手的劍術,也是幹不過楊過的。



第三,東邪黃藥師。黃藥師的短板是年齡大了,如果不能短時間之內打倒何足道,陷入持久戰的話,估計黃藥師夠嗆,畢竟拳打少壯。但是黃藥師那麼多武功,實戰經驗又比何足道強出那麼多,應該能把何足道打的滿地找牙。還有周伯通一燈大師,武功更在黃藥師之上,何足道根本不夠看。



張君寶只是被楊過指點了幾招,就能跟何足道打成平手,何況這幫大拿親自出手。


唐風宋月


答:《倚天屠龍記》中崑崙三聖就是何足道,崑崙三聖是何足道一個江湖外號。何足道是崑崙派掌門青靈子的徒弟,習得一手好劍法,加上他喜歡玩琴加下棋,這三樣本領在西域都是無人能及,所以西域的江湖人士送稱崑崙三聖。



這個何足道到底武功如何呢?算起來何足道與武當張君寶張三丰、少林覺遠大師是同一輩人。所以從這年齡上看在屠龍記中武功修為也是頂級高手,他離開西域隻身來到中原挑戰少林,一時讓少林眾僧捏了一把汗。少林方丈天鳴禪師、達摩堂無相禪師以及羅漢堂無色禪師為啥如此忌憚,原因是在西域的少林有三位天子輩的人物被何足道輕鬆解決,這三位分別是天耕、天望、天勞。從這來看中原少林眾僧才覺的何足道是個厲害角色,其實在倚天屠龍記中對何足道武功修為多少是有點塑造了。


何足道一直在西域,一直與中原武林高手沒有過什麼正面的交集。只能從一些相近的人物推測一下何足道的武功修為到底有多高。何足道,張君寶是有過正面的交鋒,內力方面何足道都不如上述二人,何足道在神鵰俠侶中武功修為只能說一般,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倚天屠龍記中武功修為又不一樣與張三丰,覺遠大師是一個級別了。所以從這些方面綜合考慮,在倚天屠龍記中何足道也算是一位頂級高手。


杏花牧童


何足道,自號"崑崙三聖"。崑崙派前輩,以琴、棋、劍三聖著名。他自負才高,上少林寺論劍,風度脫俗,清純不染。何足道頗有書呆子味道,也有令人尊敬的情操和道義感。引郭襄為知音。

談武功,天字輩的三位西域少林僧已經可以信手擊敗郭襄,而何足道連續輕易地擊敗三人,境界高了一個層次。

這三個西域少林僧的水平和少林方丈是差不多的,少林方丈甚至認為整個少林寺所有高手也不一定能拿下何足道。

另外何足道也沒輸給覺遠和張君寶,覺遠雖然用腳抹去了何足道的棋盤,但是也是借了四百斤水缸的力,並不能說就一定強於何足道,而兩人交手由於覺遠不會武功只是內力深,因此也是隻有招架之功,繼續交手也凶多吉少。這次交手可以看出何足道內力雖然比覺遠要差一些,但是覺遠可是練得九陽真經呀,張無忌練個三五年就堪比張三丰一百年的童男子內功了,內力輸給覺遠不丟人。而且何足道才三十多歲,內力能到這個程度已然是堪稱震古爍今了。其實這個場景天龍里也出現了,段延慶用鐵杖在青石板上寫字,蕭峰隨便就用腳抹去了,比這倆不知高到哪去了,不過跨書比較不太靠譜,畢竟丘處機老牛鼻子還展示了一次腳趾版的六脈神劍逼出了酒,難不成這老道隱藏實力深藏不露?

總的來說何足道的武功略遜於當時的五絕,但考慮到他當時才三十多歲,畢竟拋開那些開掛的主角們,老五絕第一次華山論劍也三十多,當時洪七公還沒學全降龍十八掌,可見武功不一定及得上同年齡的何足道,基本可以說在五絕死後,基本上武林中張三丰第一,何足道第二。

非一流電影


一劍西來,天外飛仙。崑崙三聖何足道的武功當有準絕的水平,大致相當於《倚天屠龍記》裡的陽頂天、《射鵰英雄傳》裡的裘千仞水平。


首先,不要拿何足道的內力不如覺遠大師和張三丰說事。

這二人覺遠的內功是絕頂水準,張三丰九陽神功已有小成,本身又是未來的天下第一,一代宗師。

令狐沖即使沒有內力,以他的獨孤九劍,照樣能打敗沖虛道長。


其次,何足道要是尋常一流高手或者超一流高手的話,少林寺方丈和達摩院首座等幾個人就足以對付了。

可事實上,少林寺如臨大敵,天鳴、無色、無相驚慌失措,要搬出七位老傢伙出來坐鎮。

這種情形堪比《天龍八部》裡大輪明王挑戰天龍寺和少林寺的情形一樣。

第三,同樣身為準絕高手的裘千仞“鐵掌殲衡山”,一個人挑了衡山派。大輪明王是絕頂高手,差點讓天龍寺和少林寺聲名掃地。



綜上,只有準絕水準以上的人,才能有如此實力和威懾力。

崑崙三聖何足道因為內力原因,比絕頂高手尚差一個檔次,當為準絕高手。


孫少俠品金庸



崑崙三聖何足道,想必大家聽到這個名字之後,都會認為這是三個人,其實三聖是一個人,既然如此,為何稱為崑崙三聖呢?



何足道是崑崙派掌門,平生有三大嗜好,分別是琴、劍、棋,故而綽號為崑崙三聖,這三種愛好,可謂讓他如痴如醉,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身帶琴、劍、棋。


崑崙三聖武功什麼水平呢?


琴和棋與武功無關,故而我們避而不談,何足道的劍術,可謂相當高明,尤其是迅雷劍,曾經逼退覺遠大師,雖然覺遠大師招式不純,但是內力尤為深厚,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何足道的劍術。連刺一十六招,密不透風,令敵人難以招架。



何足道的內力,也是相當渾厚的,曾經撿起一個小石子,劃地為局(地上劃棋盤),此等內功,身懷九陽神功的覺遠,也不敢小覷。我們都知道九陽神功是絕頂武學,而何足道卻沒有修習,只是憑藉自己的崑崙派內功,就能與覺遠大師一較高下,這側面反映何足道的內力,絕非泛泛之輩。



除了覺遠大師之外,何足道還與張君寶比試,張君寶是俗家弟子,也就是後來的武當創始人張三丰,張君寶十二三歲,便練習九陽神功中的武學,可謂勇猛精進,他與何足道過招,論巧勁,自然是何足道取勝,但若論武功基礎和內功,張君寶更勝一籌。


書中原文:何足道正自全力與覺遠比拚,顧不得再抵擋張君寶這一掌,噗的一下,肩頭中掌。豈知張君寶小小年紀,掌法既奇,內力竟也大為深厚,何足道立足不定,向左斜退三步。



從何足道反映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防禦能力,不亞於少林空見高僧,須知此時的張君寶,內力絕非凡品,打在何足道的肩頭,也只是斜退三步而已。


雖然何足道年齡要比張君寶大出許多,但是論內力,自然張君寶更加精湛,同時他的羅漢拳,也是技驚四座。許多人說何足道與張君寶切磋,並未使出全力,其實並非如此,何足道挑戰少林,已經用出本門絕學,也盡了全力,書中早已給出答案。



這時少林寺前數百人聲息全無,人人皆知這一拳是何足道一生英名之所繫,自是竭盡了全力。


雖然張君寶倒地,但是在場的少林高僧,都已看出何足道不敵,而何足道也自認少林武功名揚千載,絕非浪得虛名。隨後何足道展開輕功,連躍數丈離開少林,口中說道:覺遠大師,那人讓我轉告一句,說“經在油中”。



何足道的綽號崑崙三聖,並非自詡,而是江湖中人往他臉上貼金,而且何足道非常自謙,並非無中生有,厚顏無恥的的小人。


原著中何足道輕功描寫,也是相當霸道的,少林高僧見到之後,都認為他的輕功卓越,絕非籍籍無名之輩。



書中原文:他足尖連點數下,遠遠的去了,身法之快,實所罕見。


何足道雖然不敵少林張君寶,但是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何足道放在張無忌時期,他的武學水平,又該如何呢?


小編認為倚天屠龍記中,武功最強的是張三丰、張無忌、三渡神僧、明教四大法王、光明左右使,何足道武功至少持平四大法王和光明左右使。畢竟能夠獨闖少林,自然不容小覷,只是運氣不佳,碰到身懷九陽神功的張君寶而已。


古金武俠


是我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

何足道武功如何並不重要,肯定是第一流的,或者更高一點,但又肯定比主角們差一些,在小說裡,他不是一個重要的人物。

但他是金庸小說裡,少有的,讓我感受到人格魅力的角色。

有的人狂,只是為了掩飾他內心的自卑,比如楊過。

有的人狂,僅僅因為他就是狂。比如何足道。

即使聰明睿智如郭襄,也看不清,或者不想看清,那個令她情竇初開的偶像,其實至始至終都在被少年時的自卑陰影所折磨,不得不戴上一個“狂者”的面具和盔甲。而真正的狂士,則如高山流水一般。

每次讀到二人的分散,都有許多遺憾。但遺憾本身就是一種“美”。

縱橫十九對影弈,

深山鳥語鳳來棲。

天涯曲散微餘憾,

緣自相識不相依。


帖木兒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崑崙三聖”何足道是《倚天屠龍記》開篇出現的人物,他受伊克西臨終託付,從西域前往中原少林寺,帶一句話給覺遠禪師,但是西域少林寺在當地名聲也很大,但是其弟子多好勇鬥狠,他們聽到何足道的名號非常不滿意,覺得這人太狂,要和何足道比試武功,目的就是何足道把“崑崙三聖”的名號去掉,至少也要去掉“三聖”中的“劍聖”,因為少林寺也有劍法。

但是何足道是一代狂生,他雖然表示對著“三聖”也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並沒有不用這個名號,他是寧願改名字,也不願意去掉這個“三聖”,所以他改名“何足道”,意思是自己叫做“三聖”,實在是不足掛齒的。

何足道考慮到西域少林源自中原少林,因此中原少林的武功應該要比西域少林高,因此他告訴西域少林三人,自己要去中原少林寺,你們要和我比武,那就去少林寺吧,到時候我一起領教你們中原少林和西域少林的武功,結果西域少林的三人氣不過,就和何足道約好日期,也從西域前往中原,在少林寺切磋。

那麼,崑崙三聖何足道的武功到底如何呢?

小哥從輕功、內功、招式、身法四方面詳細分析。

崑崙三聖何足道的輕功

何足道的輕功可謂是《倚天屠龍記》中的頂尖水平,在原著中有明確的描述。

參考《倚天屠龍記》小說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第二章《武當山頂松柏》。

無色道:“這事我們也想過了,可是決計不會。降龍羅漢的手指離地有三丈多高,平時掃除佛身上灰塵,必須搭起高架。有人能躍到這般高處,輕功之佳,實所罕有。寺中縱有叛徒,料來也不會有這樣好的功夫。”

這段描述了何足道親自將挑戰書,放在了少林寺羅漢堂降龍羅漢神像的手掌上面,而羅漢堂每天有八名弟子輪值,也就是說,何足道在羅漢堂有弟子巡視看守的情況下施展絕頂輕功,將挑戰書放在了降龍羅漢神像的手掌上面。可謂是神不知鬼不覺。

何足道右手一揮,苦笑道:“何足道啊何足道,當真是狂得可以。”向天鳴撣師一揖到地,說道:“少林寺武功揚名千載,果然非同小可,今日令狂生大開眼界,方知盛名之下,實無虛士。佩服,佩服!”說著轉過身來,足尖一點,已飄身在數丈之外。他停了腳步,回頭對覺遠道:“覺遠大師,那人叫我轉告一句話,說道‘經書是在油中’。”話聲甫歇,他足尖連點數下,遠遠的去了,身法之快,實所罕見。

前面一段原文描寫何足道輕功身法的輕和飛的高,這段描寫何足道輕功的快,足尖一點,已飄身在數丈之外。

在《倚天屠龍記》中,楊逍的輕功也是非常好的,那麼金庸先生如何描繪他的輕功呢?

左手仍是抱著楊不悔,伸右手拉起張無忌,也不見他提足抬腿,突然之間倒退丈餘,一轉身,已在數丈之外。

這一段描述非常精彩,因為楊逍不用任何動作就可以如殭屍一般後退丈餘,而他一轉身,必然是腳底下有了動作,然後就是“數丈之外”,但是我們看看何足道的輕功,他是足尖一點,就“飄”到了數丈之外,這份飄逸瀟灑的身法是其他人萬萬不能及的, 同時要是他腳下發力,那麼這個距離肯定要比“足尖一點”多的多。

所以說,何足道的輕功應該要比楊逍的輕功高。



崑崙三聖何足道的內功

關於何足道內功的描述有很多文字,小哥就以何足道“顯露內功”和“實戰內功”兩個方面來分析。

何足道顯露內功

那三人見他壓破亭頂而下,顯非尋常,初時尚且忍耐,要瞧瞧這個白衣怪客到底是甚麼來歷。

這段描述了何足道躺在休息的亭子頂上面,他看到西域少林三人(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難為郭襄,而郭襄又是他一見鍾情的女子,因此果斷出手,用深厚的內力壓塌了亭子,從上面掉了下來。

何足道不答,俯身拾起一塊尖角石子,突然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縱一道、橫一道的畫了起來,頃刻之間,畫成了縱橫各一十九道的一張大棋盤。經緯線筆直,猶如用界尺界成一般,每一道線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餘。這石板乃以少室山的青石鋪成。堅硬如鐵,數百年人來人往,亦無多少磨耗,他隨手以一塊尖石揮劃,竟然深陷盈寸,這份內功實是世間罕有。

他這手劃石為局的驚人絕技一露,天鳴、無色、無相以及心禪堂七老無不面面相覷,心下駭然。天鳴方丈知道此人這般渾雄的內力寺中無一人及得。

這段描述了何足道用一塊尖尖的石子,在堅硬如鐵的青石上面,非常快速的畫了一個圍棋棋盤,每道線都是非常筆直的(一氣呵成),同時每道線都是深入大石半寸有餘,為什麼以石畫棋盤能顯示其高深內力呢?因為石子是小小的石子,之所以能花這麼深,是因為何足道將內力灌注在手指和石子上面的緣故。

通過這兩段描述,特別是何足道用小石子快速畫了一副棋盤,我們可以看出來,何足道的內力是相當深厚的,少林寺眾高僧都自認沒有如此深厚的內力。



何足道內功實戰表現

衛天望雖未受傷,但五臟翻動,全身骨骼如欲碎裂,一口氣緩不過來,登時委頓不堪。那紅臉矮子方天勞見師弟吃了這般大的苦頭,暗自驚怒,臉上仍是笑嘻嘻的說道:“閣下掌力之強,真乃世所少見,佩服佩服。”

這一段描述崑崙三聖對戰西域少林弟子衛天望,衛天望自付外功當世第一,但是和崑崙三聖硬碰硬三次,最後一次直接被打飛出了亭子,幸虧兩個師兄同時出手,才化解了衛天望被打到重傷的危機。

何足道在和潘天耕比試的時候,他用極短的斷劍一邊為郭襄彈琴,一邊對戰潘天耕,撫琴的時候,更是用嘴裡吹出的氣來代替手指,因為另外一隻手要拿短劍和蟠天耕對戰。而潘天耕的實力是不輸少林寺無色、無相等人。

何足道自肩上受了他一掌,早知道這少年的內力遠在潘天耕等三人之上,但自忖十招之內定能將他擊敗。

說到武功家數,何足道比之張君寶何止勝過百倍?但一經比拚內力,張君寶曾自“九陽真經”學得心法,內力綿綿密密,渾厚充溢。頃刻之間,何足道便知並無勝他把握,當即縱身躍起,讓張君寶的拳力盡皆落空,反掌在他背上輕輕一推。張君寶僕跌在地,一時站不起來。

何足道為人熱血輕狂,是名副其實的一位“狂士”,他用石子畫棋盤,被覺遠大師藉助裝滿水的鐵桶重量,再施加深厚內力於雙足,用腳搽去了深入青石半寸的棋盤,所以何足道認為覺遠大師的內力高於自己,但是真實情況如何?其實也是覺遠大師取巧罷了,但是後面覺遠大師用兩個鐵桶夾住何足道的軟劍,何足道抜不出來,則是實打實的內功比拼了。

何足道對戰張君寶,很多人認為張君寶此時的武功雖然高,但是並不是一流高手,其實不然,張君寶此刻的武功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流高手,因為他的羅漢拳法度嚴謹,同時他的內力更在潘天耕等人之上,前面也說了,潘天耕的內力和無色、無相等差不多。

但是何足道面對張君寶,目的要在十招之內打敗他,雖然後來證明何足道確實輕敵了,但不可否認,何足道的武功要比張君寶高很多,因為最後一式出計謀把張君寶推倒了,張君寶一時三刻竟然站不起來,要是兩個人性命相搏,何足道早以用劍刺殺了張君寶,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何足道武功的招式、身法

何足道的招式有多麼厲害呢?從前面一隻手為郭襄彈琴,一隻手持短劍對戰用劍高手潘天耕,最終擊敗潘天耕。

文中也說了,崑崙三聖何足道相當於出了一半的力就擊敗了西域少林三人,可見他劍法的高超,那麼,他在和覺遠對戰的時候,全力施展的情況下,劍法如何呢?

(何足道)叫道:“大和尚,可小心了!”長劍顫處,前後左右,瞬息之間攻出了四四一十六招。但聽得當噹噹噹一十六下響過,何足道這一十六手“迅雷劍”竟盡數刺在鐵桶之上。

何足道使勁回奪,哪裡動得半毫?他應變奇速,右手撤劍,雙手齊推,一股排山倒海的掌力,直撲覺遠面門。這時覺遠已分不出手去抵擋,眼見情勢十分危急,張君寶師徒情深,縱身撲上,使出楊過昔年所教那招“四通八達”,揮掌斜擊何足道肩頭。便在此時,覺遠的勁力已傳到鐵桶之中,兩道水住從桶中飛出,也撲向何足道的面門。掌力和水柱一撞,水花四濺,潑得兩人滿身是水,何足道這雙掌力便就此卸去。

通過這兩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來,何足道的劍法確實非常高超,覺遠大師憑藉深厚的內力和碩大的大鐵桶做擋箭牌,以靜制動,致使何足道的劍招都被鐵桶擋住,但是何足道立馬棄劍,用雙掌攻擊覺遠大師,“情勢十分危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覺遠和尚輕則受傷重則斃命,這個時候一流強高手張君寶及時出手,但是在張君寶偷襲(類似於偷襲)的情況下,何足道不過是向左退了三步而已。



通過細緻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何足道的內功修為非常了得,最多稍遜覺遠禪師(用鐵桶夾薄劍,鐵桶比較有優勢),同時金庸先生描寫一個人內力高深,用“排山倒海”四個字的並不是很多,其中就有喬峰、洪七公、歐陽鋒和郭靖,在《倚天屠龍記》中,百歲張三丰曾推測張無忌的內力表現和覺遠大師相近,而陽頂天的內力則比張無忌低了很明顯的幅度,所以參考覺遠禪師、張三丰、張無忌,何足道的內功要比陽頂天高,武功在《倚天屠龍記》中,早期基本上可以排第一(郭靖、楊過、周伯通等人不算),單挑少林寺這是陽頂天也做不到的事,後來崑崙三聖不再踏入江湖,也就不再做對比。


古梁鏞


何足道只是在倚天前期出手兩次,內力與覺遠較量一次,可以得出,何足道是頂尖高手!

第一次出手對付天字輩三兄弟,輕鬆辦掉,對潘天耕更是一隻手撫琴,一隻手應對,那潘天耕也只是稍遜天鳴無色等寺中高手,卻被何足道輕鬆搞定,完虐。可見何足道武功上的早已非常之高,此時也不過30來歲。潘天耕回去報告後,天鳴和無色無相都知道根本不是對手,於是請出心禪堂七老來,但心裡也沒把我贏得了何足道。也就是說在少林寺中,除了覺遠,沒人是何足道對手,這水平除了神鵰五絕,沒人能達到吧?

與覺遠比較內力。原文:“何足道不答,俯身拾起一塊尖角石,突然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縱一道、橫一道的畫了起來,頃刻之間,畫成了縱橫各一十九道的一張大棋盤。經緯線筆直,猶如用界尺界成一般,每一道線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餘。這石板乃以少室山的青石鋪成,堅硬如鐵,數百年人來人往,亦無多少磨耗,他隨手以一塊尖石揮劃,竟然深陷盈寸,這份內功實是世間罕有,只聽他笑道:“比劍嫌霸道,琴音無法比拚。大和尚既然高興,咱們便來下一局棋如何?” 他這手劃石為局的驚人絕技一露,天鳴、無色、無相以及心禪堂七老無不面面相覷,心下駭然。覺遠聽了天鳴之言,再看了看石板上的大棋局,知此人竟是來寺顯示武功,當下挑著那擔大鐵桶,吸了一口氣,將畢生所練功力都下沉雙腿,在那棋局的界線上一步步的走了過去。只見他腳上鐵鏈拖過,石板上便現出一條五寸來寬的印痕,何足道所劃的界線登時抹去。天鳴等自知一人內力再強,欲在石極上踏出印痕,也決無可能,只因覺遠挑了一對大鐵桶,桶中裝滿了水,總共何止四百餘斤之重,這幾百斤巨力從他肩頭傳到腳上的鐵鏈,向前拖曳,便如一把大鑿在石板上敲鑿一般,這能鏟去何足道所劃的界線,倘若覺遠空身而行,那便萬萬不能了。”。表面看來覺遠因為能抹去棋盤,內力更為深厚,其實若不是挑了大鐵桶,做不到的,內力比拼顯然是不相伯仲,也就是覺遠與何足道差不多,而覺遠在神鵰後期出現過,與神鵰5絕內力相差不大,故,即使達不到5絕水準,也差不了多少


第二次出手是與張君寶,也就是後來的的張三丰。此時的張君寶因為與覺遠一起修習了九陽神功,何足道未能打敗他,但也沒輸,張君寶內力抗住了,招式上的運用使得何足道無功而返。而實際上當真動手,何足道招式上肯定會佔優,只不過何足道想用內力取勝有點託大了。何足道自覺臉面無關,在不踏足中原。

綜上,何足道的水平水準不低,內力堪比覺遠,應該與神鵰5絕差不讀,可能劍術上比不過楊過。但當時不過三十來歲,我估計何足道哉巔峰其武功能堪比5絕。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不足之處請指正!


火大怎麼辦


何足道,金書中用劍高手能排的上字號的人物。號稱劍聖,與劍神卓不凡,風清揚等人名列金書劍術高手之巔。

去少林寺的路上,何足道毫不費力的擊敗西域少林寺三名高手。此三人的功夫按照書中的原話:天鳴禪師一得到訊息,心知今日少林寺已面臨榮辱盛衰的大關頭,但估量自己和無色、無相的武功,未必能強於潘天耕等三人多少,這才不得不請出心神堂七老來押陣。

西域少林寺三名高手未必弱於中原少林寺天鳴,無色,無相多少。從天鳴禪師的佈置和內心想法來看:少林寺已經面臨融入盛衰的關頭,而後請心神堂七位老僧前來壓陣,再者少林寺五百里以內的僧俗弟子盡歸少林寺調動。

何足道可以輕易的擊敗相當於三個無色級別的人物。 為首的驚人絕技一露,天鳴、無色、無相以及心禪堂七老無不面面相覷,心下駭然。天鳴方丈知道此人這般渾雄的內力寺中無一人及得,他心地光風霽月,正要開口認輸,忽聽得鐵鏈拖地之聲,叮噹而來。

何足道用石頭在石頭上寫字,天鳴等人心下駭然,感嘆何足道內力雄渾。用劍高手一般內力不高,貌似風清揚的內功似乎不高。但何足道內力渾厚,至少在天鳴知道的範圍內少林是無一人能及的。

其後與覺遠師徒過招,達摩堂首座無相看了何足道的招式後說:何居士此言差矣!你號稱崑崙三聖,武學震古鑠今,如何能和這烹茶掃地的小廝動手?若不嫌棄,便由老僧接你十招。讚歎何足道武學震古爍今,貌似金書中只有寥寥幾人擔當過這個稱謂。而且是從少林寺一等一高手的無相口中讚歎出來的,不僅如此,無相禪師還自貶低身份說接何足道十招。由此可見何足道確實不凡。

沒有任何的證據何足道不如神鵰五絕,只是何足道平生很少踏足中原,所以籍籍無名再也正常不過了。以上細節可以看出何足道號稱崑崙三聖並非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