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u2322
在如今的伏爾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蘇維埃大街三十九號,坐落著一面殘缺不全的磚紅色牆壁式建築,這便是巴甫洛夫大樓紀念牆;而巴甫洛夫大樓曾是蘇聯反法西斯衛國戰爭的重要遺蹟,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更是上演過以寡敵眾的慘烈戰鬥。
隨著蘇軍在1942年5月12號發起第二次哈爾科夫反擊戰並慘遭德軍圍殲,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序幕也由此拉開。9月13號,來勢洶洶的德軍開始向斯大林格勒城市發起進攻,而此時城內早已在德軍轟炸機的肆虐下毀傷殆盡;次日,德軍從斯大林格勒城的北部突入,城市巷戰一觸即發!
面對德國人聲勢浩大的進攻,視死如歸的蘇軍也展開了激烈的防禦。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底有多慘烈?據悉趕赴支援蘇軍士兵的平均生存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四小時、軍官的平均生存時間不超過三天,而德軍向前推進的距離也是用“米”來計算;蘇德雙方甚至會因為爭奪一堵牆發生戰鬥。
9月26號,此時德軍已經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蘇軍為了儘可能多的控制對自己有利的制高點,時任蘇軍近衛步兵團團長的葉林上校下達了攻佔列寧廣場上一座四層建築的命令。最終,該任務被交由近衛步兵七連連長瑙英夫上尉去完成。
任務下達後,率先由蘇軍中士巴甫洛夫帶領三名列兵:亞歷山德洛夫、格盧先科以及切爾諾戈洛夫對大樓進行了偵察,在確定未落入敵人之手後實施了佔領。在接下來的兩天兩夜當中,以巴甫洛夫為首的四名蘇軍頑強的抵禦住了德軍的數次進攻,而當時滯留在這座大樓地下室內的三十多名蘇聯民眾的協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隨後的幾天裡,巴甫洛夫等人堅守的這座大樓等來了數次支援:以阿法納西耶夫中尉為首的七人攜帶一挺重機槍、以索布加伊達上士為首的六人攜帶三挺反坦克步槍、以切爾努申科少尉為首的四人攜帶兩門50毫米迫擊炮,再加上負責現場指揮戰鬥的瑙英夫和一名到現在都不清楚姓名的士兵,就是當時蘇軍鎮守大樓的全部力量。
客觀而言,僅憑上述的人力和武器確實很難在德軍的大規模強攻下屹立不倒,因此蘇軍在佔領大樓後便開始了針對性的改造:比如在大樓周圍埋設地雷、挖鑿通向後方的地道和戰壕、在大樓外設置鐵絲網、儘可能的武裝滯留在大樓內的普通民眾等等;最終,在瑙英夫的指揮下,這二十三名蘇軍士兵和民眾堅守巴甫洛夫大樓長達58天之久,直到德軍從進攻者變為防守者開始後撤。
儘管德軍在戰鬥中意識到巴甫洛夫大樓對於戰鬥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從未停止過對這座大樓的進攻,但始終難以成功。筆者以為這其中除了有戰術安排合理、防禦措施完善、人員協作到位等原因外,瑙英夫和巴甫洛夫等人誓死不屈的戰鬥意志才是最為關鍵的取勝因素。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以前酷愛玩遊戲《使命召喚1》,裡面就有一段是防禦巴普洛夫大樓。
巴普洛夫大樓為什麼能夠守住?
原因如下:
第一,德軍沒有使用重炮和轟炸機攻擊。
很多人認為斯大林格勒都被炸平了,其實不是這樣。
大家也許不知道那個年代的俄羅斯城市是什麼樣子?
斯大林格勒或者說伏爾加格勒,本來就是俄羅斯的重鎮。
這種城市的主要建築物都是老式建築,主要使用石料建築,非常堅固。今天俄羅斯很多房屋已經使用超過100年甚至200年,從外表看仍然是完好的。
普通炮擊對它們沒用,只能重炮連續直接命中才行。
而巴普洛夫大樓是蘇聯時期建造的4層大樓。
而蘇聯初期的建築風格還是以前那套,建築物外表普通但修建的非常結實。
德軍一是難以有效摧毀巴普洛夫大樓這種堅固建築物,二是他們也不準備摧毀。
因為巴普洛夫大樓是這裡附近重要的制高點,距離伏爾加河碼頭,德軍佔領這裡也是為了這個制高點。如果將大樓炸平,就沒有意義。
第二,德軍沒有持續攻擊。
德軍只是一度殺到伏爾加河邊,很快又被擊退。
所以,其實巴普洛夫大樓承受的攻擊時間是有限的,並不是50多天都在被攻擊。
一說德軍對於巴普洛夫大樓並不重視,不然不可能佔領以後只派1個班部隊駐守,被蘇軍反攻輕鬆佔領。
而且,巴普洛夫大樓是當時這一片唯一的高建築。德軍炮兵需要利用巴普洛夫大樓作為地標進行炮擊,也不願意將它摧毀。
即便如此,德軍零星炮擊和轟炸,也讓巴普洛夫大樓失受損嚴重,戰後已經沒有敢住。
第三,蘇軍防禦戰術很完美。
資料中這麼寫:最外層,蘇軍在大樓外修建了4層鐵絲網,還設置了1米深的壕溝,因大雨裡面都是水。
中層,蘇軍設置了大量地雷。
內層,圍繞著大樓設置無數火力點,地下室有1門反坦克炮,頂樓還有PTRS-41反坦克步槍,敵人坦克火炮無法打到他們。
這裡每個窗口都設置了機槍火力,部署了很多狙擊手,還有迫擊炮支援。
蘇軍將房間裡的牆壁打穿,能快速便捷地出入各個房間,做到互相支援,迅速撤退。
第四,沒人敢撤退。
為遵守斯大林的第227號命令——“不許後退一步”,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建立防禦工事並死守大樓,沒有人敢後撤。
他們只要後撤,一定會被槍決。
薩沙
漢斯打到客廳,伊萬在臥室堅守,漢斯打進臥室,伊萬撤到衛生間,漢斯終於佔領了衛生間,卻發現伊萬把地板打通又竄到樓下,漢斯跳下去結果發現伊萬又回去把客廳給佔了……
朝之夢夜之歌
其實,德軍已經攻下了這棟大樓,但是德軍顯然忽視了它的重要價值,防守大意,被巴普洛夫帶領幾名士兵 ,偷偷的幹掉守衛士兵,重新佔領了這棟大樓。
此後德軍不斷地對這棟大樓發起攻擊,但都以失敗告終。其原因有幾點,其一,伏爾加河已經封凍,蘇軍軍隊,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支援大樓裡的蘇軍,更了大樓強有力的保障。
其二,對岸蘇軍已經集結了強大兵力,以大樓為觀察點,炮火給以進攻的德軍猛烈的打擊,這也是德軍進攻屢屢受挫的原因。
其三,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經過長時間的消耗戰,早已經疲憊不堪,各種物質,人員補充又跟不上,士氣非常低落,根本不想再耗下去了。即便佔領了大樓,也很容易成河對岸蘇軍炮火的靶子,而封凍的大河已經從天塹變通途,蘇軍隨時都能從封凍的河面殺過來。
最後,大樓裡防守的士兵戰術得當,也非常英勇。
總的說來,耗時200天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成功的阻擊了德軍的進攻,死死第把德軍耗在這裡,不但造成大量德軍死亡,也讓德軍的閃電戰徹底的熄了火。而蘇聯人則趁機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重新集結了大量有生力量,為反擊殲滅德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至此,天時地利人和,慢慢倒向了蘇聯。
時光工坊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由這麼一座樓,四層,紅磚,本來是挺普通的,卻成為了蘇聯人戰勝納粹德國的精神支柱,這座樓就是巴普洛夫大樓。這座大樓是以蘇聯一個名為巴普洛夫的中士命名的,因為這個中士,曾帶領著23個蘇聯士兵,足足堅守了德國猛烈攻擊長達58天。說句不好聽的,整個法國在德國攻擊下才抵抗了38天,還不如蘇聯的一座大樓!
德國軍隊如此強悍,怎麼就攻不下一座大樓呢?小刺史分析了一下,大概就是三個原因吧。
首先,巴普洛夫大樓並不是一座單獨的一座樓,而是一個掩體群。
先想想,一場戰爭,要考慮的事情方方面面,進攻、防禦、後勤啥的都要滿足,而58天時間,大樓裡的士兵肯定能夠得到充足的補給,難不成他們開啟了無限火力模式?不可能。
這就說明了,巴普洛夫大樓不是單獨的,相反,在巴普洛夫大樓附近,連接著周圍的麵粉廠和工廠,這些建築物連成了一個掩護群,能夠有效阻止德軍的進攻。而且,這座大樓裡不僅僅只有蘇聯士兵,還有幾十名的市民,這些市民不僅幫助了蘇軍打通了地下管道,戰爭的間隙還和蘇軍一起構建防禦體系。
其次,巴普洛夫大樓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制高點。
講到這一點前,有必要說一下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情況,從戰役開打後,其實整個斯大林格勒都差不多被德軍轟炸成一片廢墟,也只有四層的巴普洛夫大樓是整個城市的唯一制高點。
所以德軍也想佔據,而沒有派出轟炸機和和坦克。巴普洛夫大樓的制高點優勢,也是蘇軍士兵能夠成功抵擋德軍的關鍵,因為大樓位於伏爾加河邊上,既可以俯瞰整個列寧廣場,還可以控制四周的多條道路。這就意味著德軍的一切動向蘇聯士兵能夠看得一清二楚。
最後,巷戰後德軍發揮不了重火力的優勢。
前面說到了,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整個城市到處都是瓦礫廢墟,幾乎找不到一條平坦的道路。沒有可行的道路,坦克無法深入城區,德軍只能被動地進入巷戰。
可以說,巷戰方面,德軍明顯是劣勢於蘇軍的。因為德軍在橫掃歐洲時候,在坦克洪流的幫助下,習慣了速戰速決,毫無壓力可言。而蘇聯軍大多數都是抵抗為主,巷戰是比較拿手的。
戰役拖入巷戰,是蘇軍的一大優勢,而在蘇軍頑強的抵抗下,成功抵擋了德軍強烈的進攻,從此巴普洛夫和這座大樓緊密相連,書寫了一段反法西斯的戰歌!
最最後,也許大家會問,德國士兵不會在巴普洛夫大樓附近仍炸彈什麼的對樓體進行轟炸嗎?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巴普洛夫大樓的外牆結構是屬於兩層磚的,這也是蘇聯人民為了自己保暖,況且,當時正值寒冬,這個大樓的外層都被裹上了一層厚厚的冰,德軍就算這樣做,也無濟於事!
嶺南小刺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我國損失慘重之外,恐怕再就是前蘇聯了。當時德軍一路挺進,差一點就將莫斯科攻下來。所以,有關前蘇聯與德軍的對戰,那是相當血腥、慘烈的。為此,前蘇聯付出的血淚絕對罄竹難書。不過,在若干重大戰役之中,前蘇聯卻有一次戰事是極經典,被人稱為奇蹟的,那就是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
六人小分隊加七人機槍排,與六人反坦克小組以及四人迫擊炮組,組成以一敵十的戰鬥“神兵”
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發生在斯大林格勒戰過程當中,這時的前蘇聯已經損失了上百萬軍隊,更有無法計算的無辜百姓。這是一場決定生死存亡的戰爭,前蘇聯人民用血淚堅持對抗德軍猛烈的摧殘。
位於列寧大街與蘇維埃路之間的巴甫洛夫大樓,是這場戰役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據點。因為這座大樓是當時周邊唯一的制高點,對於觀察敵情是極具優勢的。同時,大樓旁邊就是伏爾加河畔的一個碼頭,國內東西兩岸的物資轉運都需要這處大樓來承接。
可是,作為如此重要的一處戰鬥據點,當時卻僅有23個紅軍把守。德軍的進攻極為兇猛,於1942年9月,通過強火力將巴甫洛夫大樓攻下。
事實上,最初的時候,蘇聯紅軍並沒有意識到這座大樓的重要性。當失去之後才發現,它的制高點作用是非常關鍵的。於是,23人再經過一場極其激烈的鬥爭,重新奪回了巴甫洛夫大樓的控制權。
德軍自然不會放棄重新搶奪,於是一場拉鋸式的鬥爭開始了。幾百名德軍對著樓內的23名紅軍瘋狂反撲,而樓內的蘇聯紅軍則誓死抵抗。
雖然蘇聯紅軍只有23人不假,可人家戰略分配得當,六人小分隊加七人機槍排,與六人反坦克小組,再配上四人迫擊炮組,將一座大樓保護得滴水不漏,德軍失去容易,再想搶回來已經非常困難了。
最為重要的是,當時蘇聯紅軍的這支23人小隊伍,在戰略戰術方面很是用心。不但在外圍區排滿了雷,而且還用鐵絲網將大樓包圍起來,而鐵絲網後面就是一米多深的戰壕,裡面被引入了伏爾加河冰涼的河水。
德軍原本以為不過區區23人的隊伍,沒想到竟然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他們反覆向上衝刺,但卻反覆失敗。隊伍的傷亡越來越多,他們的信心越來越小。
就這樣,23個人的小隊與超過自己十數倍的德軍周旋了整整58天。所以,這場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在前蘇聯整個二戰期間的戰鬥中都堪稱經典,它是一場真正多民族團結,誓死不屈的象徵,給德軍重創的同時,也讓整個蘇聯人民看到了希望:只要萬眾一心,就沒有打不贏的戰役。
23人對抗十數倍敵軍,堅守58天時間,你對此說法認同嗎?
雖然說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很是經典,但卻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不可複製性,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人覺得這種23人對抗超自己十數倍的敵軍戰事,本身就有誇大事實的成分。
因為當時情況是很利於以少勝多的,比如物資、彈藥等,大樓內都不缺乏。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巴甫洛夫大樓作為附近唯一制高點,有吃有喝有彈藥,那本身的優勢是可想而知了,德軍想要攻下來確實不那麼容易。
另外,事實上23人的說法有些不真實,據史料記載,當時大樓的地下室內還有著三十多個百姓。他們雖然戰鬥力一般,但幫著運個彈藥、挖個戰壕啥的,那總是還管用的。這無疑就是為23人正規軍加磚添瓦了不是?
事實證明,因為有這些百姓的存在,蘇聯紅軍有了非常大的活動空間,比如通過地下通道與外面情報的傳遞,比如為傷員進行的護理等,都完全可以省去正規軍精力的分散。
根據一些軍事迷的分析,這場戰鬥實際算不上23個人堅守58天的事實。因為巴甫洛夫大樓本身就如同一個據點一樣,它是經過蘇、德雙方進行拉鋸搶奪之後,最終變成相互對峙的一個界點。
既然它並不是以搶奪為主,那打起仗來也就不一定非要搶走大樓的控制權了。如此,德軍只是想突破這一界點,而並非搶奪這一據點。而且,僅僅是一座大樓,德軍肯定不會派出大部隊來搶奪。這勢必就會給蘇聯紅軍以喘息、從容的應對機會,從而一守就是幾十天那麼久。
前面我們也有說過,開始的時候,蘇聯紅軍並沒將這大樓看得多重要,德軍一度佔領了巴甫洛夫大樓。後來又被搶回來就不排除德軍也對其並不重視的因素在內,這是不是就可以說明一點: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只不過是蘇聯紅軍單方面認為的重要據點堅守戰呢?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分析總結。不管怎麼說,23人對抗幾百德軍的事實還是存在的。至少,這種以少勝多的戰例在當時對於前蘇聯紅軍、前蘇聯民眾而言,是非常具有引導勝利意義的戰鬥,確實值得銘記。
其實我們對巴甫洛夫大樓保衛戰可能並沒太多感受,相反倒是那23人小組很讓人感慨,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便會因為共同的利益而站在一起,一致對外。這種團結在過去,在今天,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它不只是勝利那麼簡單,更具有愛國的高度存在。
參考資料:《守衛巴甫洛夫大樓的 23 名蘇軍戰士 》
汗青正浩
巴普洛夫大樓本來只是一座普通的員工宿舍,二戰中因為一個保衛者,名字叫雅科夫·巴普洛夫的蘇聯中士而得名。因為巴普洛夫中士僅僅帶領著23個士兵,在德軍猛烈的攻擊下,足足將大樓堅守了58天。巴普洛夫大樓因此載入史冊!
23人VS“虎狼”德軍,德軍為何久攻不下?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在德國以第6集團為主力的炮火攻擊下,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很快就變成了一片廢墟。
雖然戰事很慘烈,但對於題目來說這是很關鍵的。
正是因為斯大林格勒幾乎變成了廢墟,因此整個城市到處都是瓦礫廢墟,幾乎找不到一棟完整的建築和一條平坦的街道。
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便形成了傳統的巷戰!
眾所周知的是,二戰中德軍之所以能夠橫掃歐洲,靠的是坦克和機械化炮兵的裝甲洪流。
處處是影響德軍前進障礙的斯大林格勒,使得德軍的坦克壓根無法深入到城區,只能逗留在城市的外緣。
所以德軍在進攻巴普洛夫大樓的時候,坦克和機械化炮兵基本排不上用場,頂多只能進行概略的火力支援,而且還是沒有任何精確度可言的打擊。
這是德軍發麵的一個劣勢。
那麼問題來了,進攻巴普洛夫大樓既然是巷戰,那德軍方面的重火力應該還有迫擊炮和手投式的炸彈吧?
這是肯定的,毋庸置疑。
由於斯大林格勒地區冬季是十分寒冷的,所以巴普洛夫大樓本身牆體的建造厚度都很厚,加之寒冬凜冽,所以德軍迫擊炮的威力對大樓無法造成致命的損毀,即使千瘡百孔也不至於大樓的主體會坍塌。
這是自然與人為因素,但也對德軍很不利,因此德軍又處在了一個劣勢。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點:巴普洛夫大樓是重要的戰略制高點!
因為斯大林格勒的高大建築在德軍前期的轟炸中基本已經被夷為平地,所以高大四層的巴普洛夫大樓是一個難得的戰略制高點。
這裡位於伏爾加河畔,俯瞰列寧廣場,更是可以控制周邊縱橫的多條道路。
對於防守的蘇軍23人來說,這個制高點可以提前發現敵人的進攻動向,進而做好全方位的防禦。
其實德軍之所以沒有使用轟炸機炸平巴普洛夫大樓,出發點也是這個制高點。因為德軍也想佔領這個制高點,所以才會不計代價奪取大樓而不使用轟炸機。
其實巴普洛夫大樓在9月中旬曾經一度被德軍佔領,但是沒有意識到大樓的重要性,大樓的控制權在9月27日就被巴普洛夫中士帶領的30人的突擊小隊給奪走了。
另外,在巴普洛夫大樓中,不僅僅只有23名蘇軍,還有幾十名的市民,他們幫助蘇軍打通地下的管道,使得大樓和附近的麵粉廠、工廠等掩護體連成一片。
戰爭的間隙這幾十名市民也協助蘇軍構築防禦和提供生活補給。
無論德軍如何想要攻下巴普洛夫大樓,都無濟於事,這也和蘇聯士兵的頑強抵抗是分不開的。
畢竟蘇軍沒想過後退,在殘酷的巷戰中,巴普洛夫小組的勝利,不僅表現在軍事上,更是振奮了蘇軍士氣。
三顧歷史
戰爭是殘酷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最經典的戰鬥當屬“巴普波夫大樓保衛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個僅有4層的小樓房裡,只有23個士兵卻能面對自己數以倍計的德軍苦戰58天,這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巴普洛夫大樓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成為蘇軍和德軍爭奪的對象。為了爭奪這個斯大林格勒的至高點,雙方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德軍更是發起一次次進攻妄圖拿下這座大樓,但是面對只有23個蘇聯士兵的大樓,卻遲遲沒有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
在大樓裡有充足的戰備物資。巴普洛夫大樓在被德軍戰領時德軍在裡面就放置了大量的槍支彈藥等軍火物質。這就會為日後堅守這個大樓和德軍作戰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裝備。不光有軍用物資,樓裡還有德軍留下的食物,這樣23個士兵的食物供給也有了保證。其實在這個大樓的地下室藏著一些蘇聯老百姓,他們也為堅守這座大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老百姓幫助士兵修地下攻勢,還能救治護理傷員。在大樓內部挖掘地下通道,使外面的蘇聯軍隊給大樓裡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補充。必要的時候,這些老百姓還能投入到戰鬥中去。
一場戰爭的輸贏往往不是僅僅取決於人數的多少,並不是人多就能夠取得最後勝利的,在勝利的背後還有許多密不可分的原因。
家庭歡樂劇場
這是關於英雄的故事,細節上肯定有真有假,要看宣傳的需要。斯大林格勒戰役,普通蘇軍士兵的生命只有1-3天,只有極少數的老兵才能幸運的熬過這場血肉磨坊般的戰役。所以,23人只是一個參考數字,肯定是每天都不停的有人犧牲,然後不停的新兵補充,一棟雙方爭奪不休的大樓,起碼要填進去一個營以上的人員傷亡。只要主角人物還在,這個英雄群體的故事就無需過分推敲。
虎眼看書
"這個建築融合了戰爭與勞動的豐功偉績,我們會保衛並重建你,親愛的斯大林格勒。"
這是斯大林格勒中的一棟叫做巴普洛夫大樓的建築的銘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甫洛夫大樓雖然殘破,但卻是蘇聯永遠不倒的豐碑。
德軍在圍攻斯大林格勒的時候,兩個月斷斷續續的進攻,投入了重點兵力圍攻巴甫洛夫大樓,但是仍然沒有將他攻下。
當德軍衝進斯大林格勒展開巷戰的時候,蘇軍經常是白天丟失一塊大樓,丟失一個陣地,等到晚上再次發起衝擊將其奪回。
說實話,在慘烈的巷戰之中,一座大樓的丟失似乎並不是一件非常大的損失,但是在接近兩個月的圍攻之中,蘇聯人還是牢牢守住了巴甫洛夫大樓,因為在慘烈的戰爭中,他們太需要一個可以鼓舞人心的故事了。
之所以能守住一座大樓,一個方面是因為巴甫洛夫大樓擁有著強大的火力和充足的後勤補給,即使是德軍坦克前來,也會被擊毀。
同時對於德軍來說,真的沒有十分的必要把所有的資源全部投入到攻打一座戰略位置並不是十分重要的大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