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房的高曉鬆,年輕人,到底該買房嗎?

高曉松的一句話: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火遍朋友圈。但是,買房的確是因為很多現實壓力。年輕人,到底該買房嗎?


不買房的高曉松,年輕人,到底該買房嗎?


不買房的高曉松


關於房子,我跟大多數人概念不一樣。


我從小住在清華校園裡,家是那種二層的小樓,外表看起來很普通,面積也不是特大,但是特別安靜。


這地兒都沒動過,也沒裝修之說,從我生下來就是這樣紅色的,很老很舊。但我在那兒真覺得挺好。


有一個家,不僅僅是睡覺的地方,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房子多少年了。


我們也在感慨:後邊的院子多好啊,出門就是操場、游泳館,還有漂亮的女生,白髮的先生;四周的鄰居,隨便踹開一家的門,裡面住的都是中國頂級的大知識分子,進去聊會兒天怎麼都長知識,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前面的院子。


小時候有什麼問題家裡老人就寫一張字條,說這問題你問誰誰誰。我找到人家家裡,打開字條一看,哦,你是那誰家的孩子,那你講吧,都是中國頭把交椅啊。


這才是住處真正的意義吧,它讓你透氣,而不是豪華的景觀、戶型和裝修什麼的。


2007年, 我們搬了出來,因為家人都在國外,我又不在清華教書,學校就把房子收回去了,後來我去了洛杉磯。去了美國,我一樣是無房戶,堅定的無房主義者。


剛去美國的時候,我做編劇和開發,只賣出了兩首電影歌曲。美國流行音樂是草根文化。

美國賣吉他的黑人當我師傅都有富餘,不是說他彈得比我好,是同樣一個琴我們彈的都不是一個級別,出的聲音都不一樣。


國外很多偉大的樂隊,都是一個班的同學,在中國整個高校也選拔不出一個牛的樂隊。為啥?國內很多年輕人的熱情都分散了,賺錢的熱情大過音樂本身,比如買房。


鄭鈞有一天跟我說,有些藝術家被抓進精神病院,成了精神病;有些精神病人從精神病院逃出來,成為藝術家,你就是那後者,你的生活就像行為藝術


不過,我肯定不屬於時尚人士,因為從來不關注別人的流行趨勢,也算不上中產階級,如果我的錢只夠旅行或是買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時除了聽聽歌,看看電影,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滿世界跑著玩。大概去過三十多個國家了,到一個地方就買一輛車,然後玩一段時間就把車賣了,再去下一個地方。


經常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然後很快成為朋友,然後喝酒,然後下了火車各自離去。


之前還在歐洲碰見一個東歐樂隊,我幫人彈琴,後來還跟人賣藝去了,跟著人到處跑到處彈唱,到荷蘭,到西班牙,到丹麥……


我媽也是,一個人揹包走遍世界,我媽現在還在流浪,在考察美國天主教遺址。


我妹也是,也沒有買房,她掙的錢比我多得多。之前她騎摩托橫穿非洲,摩托車在沙漠小村裡壞了,她索性就在那裡生活兩個月等著零件寄到。


然後在撒哈拉沙漠一小村子裡給我寫一個明信片,叫做“彩虹之上”,她在明信片裡告訴我說,哥,我騎了一個寶馬摩托,好開心。


我看到沙漠深處的血色殘陽,與酋長族人喝酒,他們的笑容晃眼睛……


因為我跟我妹都不買房,你知道你只要不買房,你想開什麼車開什麼車。你想,你一個廁所的面積就恨不得能買一奔馳。


然後她就開一寶馬摩托,壞了,說整個非洲都沒這零件,她說你知道我現在在做什麼嗎?我在撒哈拉一個小村子裡給人當導遊。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財產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後我倆都不買房,就覺得很幸福。


我媽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教育。


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


越是年長,越能體會我媽的話。


美國人平均31歲才第一次購房,德國人42歲,比利時人37歲,歐洲擁有獨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為什麼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一畢業就結婚?一結婚就買房?怎樣才能買到房?一套房子會限制你所有的行為和決定。因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沒有人願意嫁給你。即使老婆願意,他們家人呢?別人會怎麼看?孩子以後怎麼辦?以今天的房價,普通人買房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父母出錢資助,這種人基本上前途和發展被父母控股。


第二種人是犧牲了太多的發展機會,典當夢想來成就一套房子。他們購買的,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全感”。他們覺得,有一套房子,會讓自己內心安全一點兒。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來自於一套房子嗎?歸根結底,還是價值觀的問題。


世界再怎麼變,還是要有堅持,即使它是落後。


我不入流,這不要緊。


我每一天開心,這才是重要的。


不買房面對的現實壓力


但是,我們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高曉松那麼瀟灑。面對著很多現實壓力:


1、我相信愛情,可丈母孃不信啊!


2、比較有歸屬感吧。自己的房子才有種家的感覺,會用心去整理裝飾~ 在自己家煮個飯,看看電影,喝下小酒,感覺就很舒服。租房子的話就完全不是這樣的感受。


3、因為房子是我們能抵抗通脹最好的投資。


4、還貸和交房租其實都差不多,如果公積金夠的話,那麼每個月還的房貸也和租金相差不了多少,甚至比租金還低,而且房子還能是自己的,算是自己的一份資產,能保值也能升值。


5、買房有了固定安全的空間,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安全需求。在佈置過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實現自我價值實現需求。可以大量購置物品,不用擔心因為搬遷而丟失。


6、被房東趕出來幾次你就知道了。


7、結婚了,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家,家是個很奇妙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你到哪兒都會思念那個地方,你到哪兒都會想回到那個地方,因為那個地方有你牽掛的人。


8、沒有房子,到哪都是流浪。


上述觀點均來自@知乎網友


怎麼評估自己到底該不該買房


分析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確定兩個前提條件。即購買意願和購買能力。


購買意願即購買需求,對房子存在購買需求的年輕人主要有幾類:


1、開始參加工作,有穩定收入,自己攢了首付或家人提供首付


2、即將結婚,買婚房


3、小中產,買房做固定資產投資


購買力也好理解,有首付、有固定的收入供房(全款的土豪請忽略)


湊齊了以上兩個條件的年輕人應該買房,下面從幾個方面分析。


1、居民將來能承受更高的物價


宏觀上說,中國人均GDP2015年是8016美元,1991年東京房價崩盤時日本人均GDP是28540.8美元,中國居民的收入增長空間仍然非常大,購買力亦然。


也就是說,隨著收入的增加,房價還存在水漲船高的空間。此外,最近幾年來,個人所得稅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通過稅制改革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是遲早的事情(這只是一個方面)。


2、貨幣超發,財富無形縮水,買房可以轉移貶值


不買房的高曉松,年輕人,到底該買房嗎?

2015年中國通脹率是3%,眾所周知官方統計的通脹率會低過實際通脹率,甚至有據機構分析,2015年中國實際通脹率在約7%之間,存款利率、貸款利率的不斷降低,在加快貨幣貶值的速度。


從上表不難看出,當你把一筆存款放在銀行賬戶時,你的利息為0.35%或1.5%,但可能同時卻承受了7%的購買力縮水。你的錢躺在賬戶裡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不買房的高曉松,年輕人,到底該買房嗎?


再來看下上面的表格,商業貸款利率是4.35%-4.90%,公積金貸款是2.75%-3.25%。打個比方,如果你選擇公積金貸款買一套100平、2萬/平的房子,首付了60萬,剩下的140萬分5年供房(60個月,每月供20333),5年下來利息是38500。通過本金+負債,銀行幫你把購買力從60萬放大到了200萬。


如果你不買房,這購買力5年後如何?答案是最多下降35%,也就是說5年後你這200萬的購買力只剩下130萬了。


通過銀行貸款買房的好處在於,你的本金部分由於轉化成了固定資產,具有了升值空間。而你借來的140萬,利息與通脹差在官方的0.25%與機構預測的4.25%之間。也就是說銀行實際上幫你承受了0.25%-4.25%的損失。


3、房子仍然具有升值空間


除了上面提到的銀行替你承擔0.25%-4.25%的購買力損失之外,房子升值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利處,5年之後200萬的房子可能會升值到300萬,而這100萬的增值銀行和債主是不會跟你分的,頂多會在2手房交易時交一點增值稅。


為什麼我敢這麼確認房價還會漲?除了前面提到的購買力提升,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居民理財方式的匱乏,百姓手裡有錢,卻不知道能拿來幹什麼。


時下最流行的理財方式主要有:炒房、炒股、P2P理財。股市經歷3波股災股民心有餘悸,P2P理財已經開始崩盤,3起數百億的金融傳銷大案已經宣告P2P理財走向毀滅,而炒房在2015年-2016年一季度之間再度爆發。


另外你還可以節省掉每月2000左右的租房成本,甚至你還可以出租掉其中的兩個房間,以此轉移購房成本到租客頭上。


4、除了向銀行貸款外,還有哪些渠道可以搞到資金?


答案是借錢,借錢的本質就是把貶值成本轉移到債主身上。能借到越多的錢來買房對你來說就越有好處。富人為什麼往往負債率高?因為他們善於用銀行的錢、用別人的錢來降低自己的成本。


親戚的錢躺在銀行賬戶裡也是不斷的貶值的,還不如支援你來買房。你向他借5萬,兩年後也是還5萬,雖然購買力貶值成本依然由他承擔,但你提前使用了這5萬的購買力,不至於2年後只剩下4萬4的購買力。


如果他拿這些錢去做P2P理財,那面臨的可能是血本無歸的風險,因為P2P金融傳銷是專向中老年人下手的。炒股就更不用說了,賠掉養老金的不計其數。


也許有人會問,買房並不是唯一的財富保值、升值渠道,同樣的錢可以去做其他理財。我相信有人是有這樣的能力的,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你的理財收益要跑贏利率、通貨膨脹率、房租等等之和,而且越高收益的理財方式風險越高,弄不好會血本無歸。


該不該買,怎麼買,大家還是自己評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