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正式发布了新版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并同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HJ)。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文玲教授团队对该指南进行了全面、详细解读,将在"心在线"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一、晕厥(短暂意识丧失)管理单元

这篇文章为建立晕厥单元提供了实用建议。晕厥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见表1。

表1. 晕厥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1. 晕厥单元的定义

晕厥单元是指对TLOC及相关症状进行标准化诊断和管理的设施,由专业人员组成,能进行恰当的检查和治疗。

2. 晕厥专家定义

晕厥专家是指能承担患者危险分层、诊断、治疗和随访在内的标准化综合管理的医生。晕厥专家必须具备充分的知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鉴别出TLOC的所有主要类型,包括假性晕厥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3. 晕厥单元的目标

虽然在不同的卫生保健体系中,晕厥单元或晕厥专家的益处并没有通过科学或经济学标准体现出来,但目前的共识是,专业机构(晕厥单元)从患者危险分层到诊断、治疗和随访,都能提供更好的管理、患者教育及相关人员的训练。

4. 晕厥单元的模式

晕厥单元应对反射性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提供最基础的核心治疗,对心源性晕厥、跌倒、心因性假性晕厥和癫痫提供治疗或优先接诊(表2)。晕厥单元可以完成的检查和评估见表3。

表2. 晕厥单元的结构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表3. 晕厥单元可以完成的检查和评估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二、晕厥单元的临床专科护士

1. 定义

晕厥单元的临床专科护士是指充分了解晕厥的病史特点及体检结果的资深护士,能够辨别出TLOC的所有主要表现,以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其核心能力包括:专科知识、对患者的支持、教育和训练、审核、研究、学科内和跨学科的会诊。

2. 角色及技能

临床专科护士必须能熟练掌握结构式病史采集、12导联心电图、常规血液检查、倾斜试验、站立试验、自主神经检测、心电图监测(Holter和/或体外事件记录)、动态血压监测、植入式事件记录监测的操作和结果解释,能对患者进行后续分流,并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其他技能取决于晕厥单元的模式,如起搏器程控。有些临床专科护士可能需要辅助随访门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和监护、对血管迷走晕厥和体位性低血压的管理(包括对生理性反压力动作的教育)、体外或体内事件记录器的随访、动态血压监测。

晕厥单元中,临床专科护士在与患者和临床医生的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与晕厥专家一起在教育和培训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护士应参与定期审核及数据收集,为质量指标提供信息。

表4. 医生和晕厥单元工作人员在操作和检查中的作用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专家简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刘文玲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主任委员;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大量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晕厥、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在遗传性心律失常诊疗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包括遗传性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在国内首先报道了预激综合征的基因位点,发现了长QT综合征新的基因突变点;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论著3部,参编论著20余部。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郦明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9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获心血管内科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至今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一直工作在临床医疗、教学教育及科研领域一线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重点方向是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及脑卒中的预防及晕厥的诊治。

「指南」刘文玲团队解读2018 ESC晕厥指南(11)——晕厥单元的建立

周蕾,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功能单元主任、教育处副处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衰分会常务委员、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学组副组长,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心脏联盟晕厥学会委员。参与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六大人才高峰第五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5项省部级项目,参加1项"863计划"。以第一/通讯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20余篇。主编人卫社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及论著1部,副主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部及论著2部,参编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教材1部及专著11部。获2006年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2017年南医大扬子江奖教金特等奖,参与获得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3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参与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审、国自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二审、国家科技部出版基金二审评审等。

主要研究方向:心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心超的临床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