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百科
問題:《春江花月夜》這首唐詩為什麼這樣聞名?
前言
要說《春江花月夜》非常聞名,還要看什麼時代,這首詩在明朝以前一點也不出名。為什麼現在這麼出名呢?程千帆先生有這樣一句話:“
在文壇上,作家的窮通及作品的顯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的甚至具有決定性”。簡單來說,一首詩無論好與不好,是否出名還是要依靠很多的偶然因素。從另一方面說,好馬還需要伯樂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能在今天聞名天下,是因為又4個貴人。
一、第一位貴人 北宋郭茂倩
郭茂倩是北宋鄆州人,他編撰了一本《樂府詩集》,其中收錄了幾個詩人的《春江花月夜>.
第一位是隋文帝楊廣,他有兩首《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化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漢水逢遊女,湘川值兩妃。第二位是隋朝諸葛穎,《春江花月夜》
花帆渡柳浦,結纜隱梅洲。月色含江樹,花影覆船樓。第三位是唐朝張子容,《春江花月夜》
第四位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第五位是晚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
玉樹歌闌海雲黑,花庭忽作青蕪國。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千里涵空照水魂,萬枝破鼻團香雪。漏轉霞高滄海西,頗黎枕上聞天雞。蠻弦代雁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裡。後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這五位詩人中,張若虛留下來的詩最少,只有兩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除了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被收錄後,一直到明朝就再沒有人提起了。因此很多人認為,這首詩之所以被郭茂倩注意,僅僅是因為郭茂倩認為這是一首樂府詩而已。
二、第二位貴人 明朝李攀龍的《古今詩刪》
距離張若虛過世700年以後,明朝高棅在《唐詩品彙》中收錄過此詩。
時光又過去了100年,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從李攀龍的《古今詩刪》開始,不斷被各種唐詩選本所收錄。可以說"後七子"的領袖人物李攀龍是張若虛的第二個貴人。
隨後比李攀龍年輕幾十歲的胡應麟《詩藪》中也提到了這首詩,這是第一次在詩話中出現。
三、第三位貴人 晚清王闓運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出自《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什麼是西洲格調?《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抒情詩: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王闓運認為這張若虛的詩為:宮體之巨瀾也。
他認為這種改造後的宮體詩,對於後來李賀、李商隱以及宋元的愛情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用現在的話說,這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宮體詩,不再是齊梁時代簡單描寫肉慾的豔情詩。
王闓(kǎi)運(1833—1916),曾國藩的湖南同鄉,年輕時曾在肅順家裡任教。民國三年受袁世凱聘入國史館任館長,編修國史,兼任參議院參政。王闓運半生講學,大畫家齊白石、傳奇人物楊度和"戊戌六君子"中的楊銳、劉光都曾經是王闓運的學生。
四、第四位貴人 聞一多
聞一多寫《宮體詩的自贖》不知是否研究過王闓運上面這段話, 很像是把這句話展開了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就是《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話,把張若虛的這首詩推上了頂峰:
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 至於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淨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後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從估計的。結束語
其實這幾位貴人沒有一個人說過,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後來的人以訛傳訛,把聞一多和王闓運的兩句話摻和到了一起,造出了一個”孤篇蓋全唐“的說法,在前人眼裡的一首”宮體詩“突然成了全唐詩的頂峰。
假如這首詩真得那麼好,以至於”孤篇蓋全唐“,從唐到宋、元、明朝前期,有那麼多大詩人,有浩如煙海的《詩話》、《詞話》,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起並且評價過這首詩,真是匪夷所思。
可見,一個人的出名或者一個作品的出名,真得具有很多偶然因素。結束時,我們可以再回味一下程千帆先生的話:
在文壇上,作家的窮通及作品的顯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這種作用,有的甚至具有決定性”。梵高有的是,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在我們眼裡,他的畫還一文不值。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裡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
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春江花月夜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安琪養好花
先謝謝大家欣賞! 詩詞是什麼?我認為詩詞是個人情感的集中表現。當然也是通過文字、發音來表達的。但是不管怎麼說,不能把詩詞“當真”。就是說一個事情你想通過詩詞來全面表達、還想表達清楚,那你一定錯了;一個事情什麼都上來,那不是詩詞,是說明書、是操作法。有人說《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壓全唐”?我反對,我堅決反對!如果《春江花月夜》壓全唐?那就說明唐朝詩人都是笨蛋;可能嗎?當然,《春江花月夜》寫的很美,但是不能說壓誰壓全唐了;正所謂“文無第一”嗎。
很簡單,一個事情或者說一段事情需要那麼多文字解釋說明嗎?是故意還是不故意呀?如果說是故意,那麼簡單的事(就算景色描寫)讓古人費了那麼多筆墨,效率何在?精彩何在呀?難道說越多越精彩嗎?那精又怎麼理解呀?
如果說那些描寫的段落都是正確的,請問哪個是重點哪個又是中心思想?就是說你想表達的是什麼?別人看了又怎樣去理解吶?囉嗦至極!想面面俱到,最後什麼都不是對不對?
如果說作者不是故意這樣寫,很難說服別人,也更說明你是很難說清楚的對不對?一條江,一個月晚;一件事,只能是一個主題一個思想(人的精力與情感問題,就是說情感越突出越集中;詩詞說白了就是文化人的情感語言精煉化外露;另外此詩“情感”重疊重複、甚至沒有必要,我判斷不是一人作品,應當是後人逐漸“積累完善”的,這點大家要注意);大景色描寫是需要色彩或者是筆墨論證的,而論證過程越多越複雜越是失敗(詩詞不需要科學驗證,所以不能太細化寫實)。如果把很多很多東西都虛構描寫美化進去,那它就不是個東西(應當說不是具體東西);因為幾個事實都往一起堆砌其結果就都不是事實了!這是中國典型的“書呆子”做法!就因為與事實相差很遠自己還不清楚,還努力為之,不是嗎?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意志想象高於一切更高於現實;如果把這些思想及文化轉化為行動,中國永遠是“感性世界”;中國詩詞就是“感性事件”,過於繁瑣龐大,容易影響爭奪現實社會。
如果作者是一種長篇詩詞美的追求(早期人類可以這樣,因為對人類起源過程等等認識不清,可以作為一種崇拜或者追求而長篇描寫,就是說早期詩詞可以看做“神話”而可以長篇大論似的描寫存書),那它告訴人們大眾的就是“虛幻主義”的兒戲思想;崇拜越深,影響越大,最後化作神,就與人爭利了!因為老百姓受到此影響會脫離現實的,那樣就進入到一種“病態文學社會”;我們再看看今天中國的文學價值觀都有什麼?武俠、功夫、仙神、穿越、搞笑、神劇等等等等。不想再說了。
今天我又得罪一大批人物,還有歷史人物也得罪了。哈哈、哈哈!!!
大峰上雨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陳後主(陳叔寶)所創,隋煬帝、溫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唯張若虛所作的《春江花月夜》最為出名。張若虛,揚州人 ,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詩多散佚,《全唐詩》僅錄存二首,另一首為《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抒寫遊子思婦的離恨閨愁,同時交織著對人生哲理、宇宙奧秘的探索。全詩雖然帶有感傷氣息,但語言清麗流暢,感情婉轉回蕩,韻調循環往復,意境甚是幽美。
麟角1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有詞,理,意興。南朝人尚詞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
春江花月夜,可以說是開了,全唐詩,詞,理,意興三者起飛境界的先河。
詞極優雅,理極深邃,意興又極高。
這首詩用海上明月共潮生開篇,以落月搖情滿江樹結尾,描寫了月升與月落一整夜的情景,就說明了遊子,一夜未眠,看著天上那輪明月的思考。
人先看到的是景,江天一色的景緻,而這個一也成了統領全篇的重點。
古人和今人,同看一輪明月,比處與彼處又共看這一輪明月,事件萬物共同籠罩在這一輪明月下。
鴻雁長飛光不度,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這輪明月就在天上掛著,無論你做什麼都逃不出它的光芒。
而這月光又是那麼的美,沒有任何的悲傷和喜悅。
只是年年之相似的照耀人生代代無窮已。
當我門站在這樣的月光下,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同藉著這皎潔的圓月,逐月華流照與君相交。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十五將至,圓月再升,而人卻在過完年後,相互離去,能讓我共同傳達感情的只有這輪圓月,明晃晃的掛在天上,不喜不悲。
目西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聞一多先生稱此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以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評價為“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以江月起筆,可謂“橫絕”。江連海,海生月,月照春江,這樣一幅連環的美景呈現於千萬裡的闊大時空,極見詩人胸襟之大,眼界之廣,有一種仰視宇宙的氣魄。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之繞,花之林,汀之沙,用來襯托月之光。其美似霰,似霜,微妙的心靈體驗讓人在靜謐和清麗中獲得瞬間的生命享受。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皎月當空,江天無塵,一色淨美。這美出自詩人的內心,又以何人何年來叩問:有限的個體生命能夠超越時間的規定而獲得永恆無限的價值嗎?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生命卻一代傳一代,沒有窮盡,如同江月永恆於宇宙天地。莫非江月也屬情種,它在等待自己的情人嗎?如果江月有情的話,那麼人就應該更有情;但是有情的個體生命有限,看看長江流水的永恆,那後浪推前浪不正像人類的代代相傳嗎?詩人似乎從宇宙天地頓悟到有限與無限的平衡。這是詩化了的時間,詩化了的哲學。
“白雲一片去悠悠,清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在永恆的時間裡,情永恆,情純潔;愛也永恆,愛也純潔。“過去的愛,在一個永在的回溯所形成的永不消失的真實中重新開花,而現在的生命也就挾有未來希望和踵事增華的幼芽了。”由江天而遊子,而思婦,由宇宙之大而人間相思,足見純潔愛情是超時空的。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寫遊子之思。遊子內心對客觀實在的認識直陳為詩意化的心境。由此及彼,自我內心所體驗過的內在感受而及對方。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寫思婦之情。高樓思婦難於排遣的相思之情,呈現出直觀主體與直觀對象的交融統一境界。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寫遊子之思和思婦之詞。在思念中,時間被取消了,凝化為永恆。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終以江月落筆,回扣起筆,同樣妙絕。“月可落,春可盡,花可無,而情不可得而沒也……”千端萬緒,總在此情字內。
全詩雖然帶著一種淡淡的哀愁,但洋溢著濃郁的青春氣息,音調嘹亮,意境清沏而透明。
記一場美味邂逅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是初唐詩歌的頂峰。此詩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
(一)張若虛其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1] 他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 寫真 摯動人的離情 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二)賞析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 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多麼漂亮,流暢,優美,輕快呦! 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與悲傷,一種“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憧憬與悲傷。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寫道,少年時代在初次人生展望中所感到那種輕煙般的莫名惆悵和哀愁。春花春月,流水悠悠,面對無窮宇宙,深切感受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少年時代對人生,宇宙的初醒覺得自我意識:對廣大世界,自然美景和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視,對自身存在有限性的無可奈何感傷,惆悵與留念。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範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它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於同一首詩的空白。聞一多稱之為“這是詩中詩,頂峰上的頂峰”。
談美
看到此問答,因比較喜歡張若虛及其《春江花月夜》,忍不住想說幾句,當然不是解析,只講些個人或大家認為詩聞名的因素。
張若虛是揚州人,做過兗州兵曹,當時文學上與賀知章齊名,在全唐詩只存二首,一首《代答閨夢還》風格,水平不突出。另一首即《春江花月夜》,此詩不事雕琢,只集中描寫當時月夜下的江流,月亮,白雲,青柧,扁舟,高樓等,和思婦之情及由此而抒發的人生感嘆。比較出色,很有生活氣息,情景交融,反覆詠歎。
然而,如此清麗婉暢的詩,據說在當時乃至整個唐朝並未流行,也就是說並不出名。也許因人因事吧,“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許多文人雅士引其作詩作曲,供宮廷娛樂,在紛亂雜陳中一時難以發現,也就不算希奇了。
另外,大家看初唐四傑之盧照鄰《明月引》,當然其為賦體,但所敘之內容都差不多,…浮雲卷靄,明月流光…碣石兮瀟湘…高樓思婦,飛蓋君王。…試登高而極目,莫不變而回腸。如此平鋪直敘,無由突破,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卻情景交融,聲韻俱顯。不出名,不流行也難吧?
胸內竹青畫上春
張若虛寫春江、寫花草、寫江月,由此而感嘆人生,引發了讀者對千古至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詩寫得淺白易懂,朗朗上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再經專業藝妓配曲演唱,不聞名都不可能。
王風77662802
詩詞大會上酈波老師說了,這首詩能這麼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寫的好,還因為它是唐詩的開始。詩歌不是一成不變的,唐詩也不是一下就有的,就從先秦到漢到魏晉再到唐,詩歌都在不斷的演變。直到《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唐人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格律,唐詩才有了自己的特點,後人把這首詩當做是唐詩的開端。因此把這首詩稱作孤篇壓全唐不僅僅是因為寫的好,還是因為它是後面一個時代的開始。這樣一個名韻境情都有的長詩,不出名那就太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