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空殼比較嚴重什麼原因?

邪惡女女-LL


水稻空殼比較嚴重,根據一個老農民對水稻的瞭解,主要原因有兩種!

一,高溼對水稻的影響,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高溫秕實。意思就是說,在水稻揚花結實期,水稻的最適宜溫度在30度到35度。而由於高溫,超過了水稻所能承受的最佳溫度,反而會造成水稻秕殼的產生,從而影響產量。


二,在水稻孕穗期,受稻飛蝨的病蟲害影響,雖然防治措施得當,也將稻飛蝨控制住了,但是肯定會對水稻生長髮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被稻禍害過的植株,對水稻的揚花灌漿期肯定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造成了秕粒的加重,從而導致水稻的減產。
那麼怎樣預防水稻秕殼的產生呢?

一是在溫度超過35度高溫天氣時,應釆取田間保持深水管理,同時噴施葉面肥,來提高水稻植株,抗高溫的能力。


二,在水稻生長髮育過程中,特別是中後期,一定要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做到勤觀察,細分析,切不可掉以輕心,造成前功盡棄的悲局發生!
記得在2000年前後,本人所承包責任田的隔壁,有一塊麵積約七畝的田塊,承包人是本家兄弟,比我大兩歲。

在水稻灌槳期間,鎮農科站下發了防治稻飛蝨的通知。

第二天早上,我就拿上檢查稻飛蝨的工具,到我的承包地裡去檢查稻飛蝨的情況,沿著自己的田檢查了一遍,比較理想,就在我準備回家時,發現我隔壁的田裡有三塊受到稻飛蝨禍害的地方,當時面積還不大,有三塊比洗臉盆稍大,我把工具伸進去,兩邊一擺弄,抽出來一看,我愣了,稻飛蝨在工具裡厚厚一層,蓋住了整個工具的底部,我迅速的端著工具,跑到我那本家兄弟家裡,讓他趕緊去治稻飛蝨!


可是他辜負了我的關心,馬馬虎虎地防治了一遍又一遍,眼看著水稻被稻飛蝨禍害的越來越嚴重。從當初的三小塊,迅速發展到大田的十分之一,八分之一,五分之一,最後整個大田的水稻植株不足百分之四十了,終於控制住了!

等到秋收後,別人家的水稻,一蛇皮袋的重量大多都在80斤到100斤左右,而他家的一蛇皮袋的重量不足40斤,所有下鄉收稻穀的小商販們,沒有一人肯要他家的,最後託關係,賣給了一個養鴨專業戶,三文不值二文的處理掉了,所以說水稻中後期的管理是相當重要的!

本人觀點。


三農問題探討者


水稻空殼多,應該是水稻生長中後期,遇到惡劣了天氣,或者水肥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不到位所引起。

1、天氣影響:水稻抽穗結實期,溫度要求不能太低也能太高。在抽穗開花期,最低臨界平均氣溫粳稻為20℃、秈稻為22℃,連續3天低於臨界溫度就易形成空殼和癟粒,當連續3至5天日平均氣溫高於35℃以上,會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的適宜氣溫一般為20℃至22℃,太低太高都會影響結實率。



這一期間,也需要合理的光照來完成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穀粒的運轉,合適的天氣就很重要,否則影響產量增加空殼和癟粒。實際生產中,就需要根據當地氣候,選擇著合理的播期。


2、水肥管理:在幼穗分化期要求田間最大持水量保持在90%以上,如果缺水乾旱,則會影水稻正常生理活動,不利於穎花發育,當然也不能受水淹。在灌漿期需水量相對要少些,要是水分不足會影晌葉片同化能力和灌漿物質的運輸,也就是說這兩個時期沒有合適的田間保水量,都會造成空殼和癟粒增多。在實際管理中,我們就需要根據田間情況,及時排灌。

在拔節孕穗期是碳氮代謝兩旺的時期,需要大量的養分供應,此時要是缺乏營養,會對幼穗分化產生不利影響。一般要在抽穗前30至40天即第一苞分化期施肥,可促進穎花分化,2次枝梗數增加,被稱作“促花肥”。在抽穗前10至20天即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施肥,可防止穎花敗育,確保粒多,被稱作“保花肥”。

這一期間穗肥施入確實能減少空癟粒存在,我們一般前期施足肥,在拔節期內、曬田結束重新覆水的時候,根據苗情或多或少都會施一些穗肥,通常畝施10斤左右的氮肥,在年份不好的時候,還會增施葉面肥或調節劑。

3、病蟲害防治:病蟲害的威脅,對空癟粒的形成,影響也是很大的。像稻曲病就是危害水稻穗部的病害,不僅毀掉病粒,還能消耗整個病穗的營養,致使其它籽粒不飽滿,隨著病粒的增多,空秕明顯上升,也會影響稻米品質。還有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分蘗期如果沒有根治好,在孕穗期危害水稻,就會產生白穗的出現。



針對病蟲害的防治,我們可以根據病蟲害的發生時間,田間診斷結果,以及農業部門的防治報告,綜合一起確認最佳防治時間,選對合適用藥,及時防治,以減少損失。

綜上所述!防止稻穀空殼增多,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播期,同時搞好田間管理,及時排灌、合理施入穗肥、及時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亮仔為農


在實際生產中,你不難發現,水稻發生空殼現象,多與氣候條件,品種特徵特性,肥水管理,病害,及施藥人為造成水空殼率增加是相對比較嚴重的。總體來講這幾點因素是影響水稻結實率下降重要原因。

水稻空殼比較重什麼原因?

這幾點很關鍵,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障礙性冷害的形成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也是寒地水稻,在減數分裂期氣溫驟降易發生的冷害,也是造成水稻白穗空殼主要原因之一。

減數分裂期是水稻幼穗正處在花粉母細胞減數期對低溫最為敏感,此階段如果日平均溫度低於17℃,易造成花粉不育,不能受精結實,形成空癟粒。

圖(1)

圖(2)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如何準確判斷,水稻減數分裂期,我在這裡額外的給您提供兩張圖片以供參考。

圖(1)是水稻減數分裂期的低溫敏感期。

圖(2)是水稻以過減數分裂期。

如果按葉片來判斷,通常以劍葉葉耳,與倒二葉葉耳為中界點。也就是劍葉葉耳與倒二葉葉耳正負10cm時為水稻減數分裂期,敏感期的判斷為劍葉葉耳與倒二葉葉耳中界點為正負5cm。也就是說此階段發生溫度變較大時,最易造成水稻障礙性冷害,使其形成白穗,空癟粒。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更應該注意人為造成冷害,也就是水稻低溫敏感期,深水護胎。對於井灌區的稻農朋友們應該注意這一點。地下水的溫度遠比低溫冷害的臨界溫度低的多。一般剛出井口的水溫是8~10℃左右。我們輸送到臨近的田裡也就是12℃左右,遠一點水溫也會在臨界溫度邊緣。因為如果你在攝氏20℃情況下進行井灌,其溫度是不會超過低溫臨界溫度的。如果我們不是地上水灌溉,深水護胎預防障礙性冷害,我們還需要慎重行事。避免人為造成水稻空殼率增加。


肥害在實際生中即影響水稻產量又影響水稻的質量,容易引發病害蟲害,也更容易發生延遲性冷害貪青晚熟,空癟粒增加。

實際上我們在從水稻產量要效益的同時無形中增加了施肥量,由其在基肥施足的情況下,再過於偏施氮肥,造成水稻田間長勢繁茂,群體密度大,通風透光度差,葉片濃綠,導致水稻前期莖葉幹物質積累少,後期幹物質生產能力弱,光合效率低,對水稻中後期空間營養需求供給嚴重不足。此時對於水稻穎殼內的花器易產生影響,形成花粉敗育,造成空癟粒。

水稻穗頸瘟,枝梗瘟早期發生時多會形成白穗白穎空殼。該病主要發生時段是在出穗後,揚花前後。雖然這種現象發生量不多,但也不容忽視,一定要做好前期預防作業。(在水稻破口前~齊穗後進行施藥預防)。避免病害發生和擴展。


二化螟為害水稻。發生白穗,枯穗,導致水稻穀粒空殼不灌漿,影響水稻產量。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重要害蟲,其發生輕重情況與品種,及施藥防治有密切關係,二化螟的發生危害特點為幼蟲孵化後,先在葉鞘內側群聚為害,造成鞘枯,2齡後開始分散轉株並蛀莖為害。分櫱期為害造成枯鞘,枯心,孕穗期為害引起半枯穗白穗。或枯穗蟲傷。形成空殼,或半子實。二化螟應以防控為主,治療為輔。

預防應把握準確時間,一般施藥時期以水稻第一基原包生長時段至一二枝梗分化時段為預防最佳時間段。

施藥可採用復配形式,如毒死蜱加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殺蟲單可單劑施用。每畝用量30毫升。亦可參照產品推薦量施用。

水稻空殼比較嚴重什麼原因?

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您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水稻空殼在我們當地叫秕穀,稻粒的穎殼跟正常的穀粒一樣,但殼內沒有穀物。主要是水稻抽穗前雌雄性器官發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過程或穗部穀粒營養供應不全,造成水稻空殼。



水稻空殼的原因是:

一、種植過密,會導致封行過早,通風透光差,會使空殼增加。

二、水層管理不當,如果在抽穗開花期缺水,會造成受精結實不良,導致水稻空殼多。如果水層過深,長期深水,也會引起水稻空殼。水層應保持在3—5釐米最佳。



三、受溫度影響,在水稻出穗前,如果溫度低於17℃,花粉會因為低溫失去生命力,導致揚花時不能進行授粉,從而出現空殼;在水稻揚花期如果溫度高於35℃,會造成花粉粒短時間內失水,使花粉管不能萌發,從而造成不育形成空殼。



四、病蟲害,水稻遇到病蟲害時,要及時防治,不然會導致水稻空殼增多。

防治措施:

一、選用結實好、抗病性好、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種植的品種。



二、移栽時不能種植過密。

三、合理施肥、灌水。

四、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總之,水稻空殼對產量影響很大,我們在種植水稻時,要科學管理,做好相關措施,防止空殼增多。


彝州小沙沙


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1:氮肥過重;

2:揚花期高溫多雨;

3:磷鉀及微量元素過低;俗稱:千斤長相,500斤產量。等你已發現空疪殼還用磷酸二氫鉀之類彌補已是雨後著缺,勞力勞神為之晚也。


舉世平安


是水稻高溫熱害,在水稻抽穗結實期,氣溫超過水稻正常生育溫度上限“超過35度”,影響正常開花結實,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減產甚至絕收。遇到這種情況,水稻田間應該灌深水,葉面噴施蕓薹素+磷酸二氫鉀,增加稻株對高溫的抗性,減輕高溫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