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宜兴乡村踏青,感受美丽乡愁,有必要走进乡村深处。
太湖西岸的宜兴王茂村,古寺、古桥等景点错落有致,农宅白墙黛瓦,荡漾古风,油菜花金黄。村里修缮万缘桥时,村里就根据村民意见,从河里捞起部分老石材作为材料,不仅保留老桥风貌,还省下了购买新材料的费用,主要是挖掘村庄的文化底蕴,并使之成为乡村建设的亮点。近年来,宜兴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许多村充分利用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和手工工艺等文化遗产,展示其文化底蕴,体现个性特色,当地乡村风情故事多,也是清明时节踏青的好去处。
位于太湖边上的周铁镇,故事尤其多。千年古村落徐渎村,在一株三国时吴国太手植的千年古银杏,至今枝繁叶茂,与周边的长廊、广场、亭榭一起,为“徐渎文化广场”增色不少;西桥村有陶行知办学处;彭干村有岳飞衣冠冢;下邾村有儒芳里,当年苏东坡泛舟太湖来到这里,赞叹“孺子可教,儒风芳菲”;王茂古村,是画家吴冠中笔下的风景。宜兴山里的西渚镇白塔村,把现代著名剧作家于伶的故居扩建为纪念馆,当地还重新整修了一座宋代千年古窑旧址,展示传统陶瓷生产工艺。白塔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华说:“这些历史遗址,村民们很自豪,外来游客很爱看。”
“因为这些人,爱上这个地方”、“有故事的地方,才有滋味”,宜兴山区湖父镇的旅游宣传册上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宜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另一个着力点。记者在宜兴乡村采访时真切感受到,在宜兴人看来,美丽乡村不仅要水清、树绿、地净、村静,村民安居乐业,而且要有人文魅力。宜兴自古人文荟萃,许多村要么是名人故乡,要么曾有名人到此一游;许多传统村落有老街、老屋、老桥、老树、老井,个个都有故事可讲。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元素,经过妥善修葺保护,能为美丽乡村增添深厚的内涵。(江南晚报记者 何小兵)图片摄影:张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