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張儀從著名縱橫家鬼谷子[下畢業後,回到魏國,因家境貧寒,求事於魏王不得,便遠去楚國,投奔在楚國相國昭陽門下,當了一名門客。
有一次,昭陽大宴賓客,卻在宴會上丟失了楚王賞賜的和氏璧。有人汙衊是張儀所盜,昭陽大怒,將張儀拿下並鞭打之。面對這莫須有的指責,張儀有口難辯,只能屈辱地咬緊牙關,任憑血水流過面頰。由於他寧死也不承認偷盜一事,怕鬧出人命的昭陽只好釋放了他。莫名被打一事讓張儀倍感屈辱,也讓他意識到,在昭陽府上不會有出頭之日。於是他離開昭陽府,輾轉來到秦國。在秦國,張儀同樣舉目無親,然而經歷過令人難堪的屈辱之後,他現在最不缺乏的就是決心和毅力。終於,他成了秦惠王的門客。從此,他鼓動如簧之舌,在六國之間遊走,六國的合縱被打破,他的連橫策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張儀在就任秦國相國後,寫信給遠在楚國的昭陽說:“始吾從若飲, 我不盜而璧,若答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他說到做到,不僅讓楚國將土地拱手相讓,還令其臣服於秦國。
張儀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一方面要感謝他的老師,另方面更要感謝那段被欺凌的經歷,正是這種恥辱,給了他無盡的動力。
如若不是當初的屈辱,何來之後剛毅的張儀。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在遭遇別人的不屑甚至欺辱之時,只要不自棄,早晚有一天, 我們會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閱讀更多 小菲看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