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脱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200~7787米之间。
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南缘巴昔卡海拔仅155米,
短距离内相对高差7000多米。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墨脱县有中国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同时具有热带、亚热带、高山温带、高山寒带等立体气候。波密县城到嘎隆拉隧道,都是柏油路,一直上坡。比较好走。
出隧道后就是两重天了,一眼望去全是原始森林,不过路不好走,水泥路+水毁路,路窄弯多,个别地方单车道。区区120公里单程需要8个小时以上,可以算算车速。
雨季就更不好走了,很多路段积水,山上落石塌方时有发生。扎墨公路适合硬派四驱,轿车建议就不要去凑热闹了。
7、8月为雨季,泥石流、塌方、断道较为频繁,没有经验的驴友,不建议前往!
提醒:从去年开始,墨脱进行阶段性方向,管制一段时间,放行一段时间。建议大家才出发之前,咨询客服,看看是否在进行交通管制,再决定出行计划。
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 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东邻察隅县,南与印度交界(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西接米林县、隆子县、错那县,北连波密县、巴宜区,总面积31394.67平方公里(中国实际控制6367.3893平方公里)。
墨脱县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境内的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在该县境内,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因此“墨脱是每个徒步者心目中的天堂,这条徒步路线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十大徒步线路之首 ”。
这里挑战难度大,景色美,从原始森林到雪山草地,从高山峡谷到铁索吊桥,趟过激流,穿过蚂蟥区,暴雨、烈日、雨林你都会经历……”
一直以来墨脱路充满神奇,无论寻迹户外的老驴,还是刚步入旅行江湖的菜鸟,无论是在北京路品味细啜下午茶的小资美眉,还是都市里驾驶着越野车的“流氓大亨”。
只要听闻过墨脱的传说,无一幸免地会中了墨脱的“毒”,胸中波涛汹涌起一个铿锵的墨脱梦。
历史沿革
- 原始社会时期,此地是珞巴人居住地。
- 8世纪,墨脱曾名为白玛岗。
- 十七世纪中叶,居住在门隅的门巴人开始向此地迁徙。大约在300多年前,门巴人从门隅、主隅开始迁入墨脱,最早到达的已有12代人,最晚的移民也有8代人了。
- 约在十九世纪后半叶,门巴族和珞巴族之间因争土地和猎场发生纠纷,进行械斗。波密土王先后在墨脱地区建立了地东宗和嘎朗央宗,势力扩及到下珞瑜地区,进而统治了墨脱及大峡谷地区。
- 约在清光绪辛巳年(公元1881年),噶朗王(波密土王)旺秋绕顿为将统治势力伸入白玛岗,在地东建立了地东宗,首任宗本是门巴族的诺诺拉。
- 19世纪,改地东宗,后迁宗址到墨脱村,易名为墨脱宗 (1881年波密王在墨脱设宗)
-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因地东缺水,将宗政府迁至墨脱,并改地东宗为墨脱宗。
-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至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噶厦政府与波密王之间爆发战争,波密王战败,墨脱直接归西藏地方政府统辖。噶厦政府将墨脱分封给色拉寺、倾多寺和松宗寺,三寺各自建宗,一直延续到西藏和平解放。
- 1959年7月,建墨脱县,属塔工地区。
- 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
- 1986年2月,划归林芝地区管辖。
- 2015年3月,撤销林芝地区,设立地级林芝市,墨脱县属林芝市管辖。
波密到墨脱海拔从2720米降至1200米,进出波密的主要通道是扎墨路,全程119km,波密至嘎隆拉隧道为柏油路。
过隧道后水泥路面和土路相加,很多水毁路与积水路瀑布路,路窄弯多,轿车慎行。
通行时间最好选择4、5月和9、10月通行。
林芝派镇至墨脱有一条新建道路(派墨路)2018年底以通车,通车后可以从扎墨路进,派墨路出,但是这样就会错过了318国道波密到林芝这段最美道路。
墨脱距离318国道波密县119公里(扎墨路),行车时间8小时,很多水毁路与积水路瀑布路,路窄弯多,轿车慎行。
波密往墨脱方向31公里处,过嘎隆拉隧道后有一个检查站,这里会给限速条和检查边防证,如果没有边防证不允许进入墨脱县,必须返回波密。
閱讀更多 在路上的張老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