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山針,就是縫山用的針。
以大膽的藝術想象,警示人們:人類過去的無序採石帶給地球“身體”的傷害。作為創意的一部分,焦作市“縫山針公園”內,有一枚巨大的醫用“手術針”雕塑,用不鏽鋼製作,高約20米,重10噸,最粗直徑80釐米,是焦作市“縫山針公園”標誌性雕塑,呈彎月狀矗立在河南省焦作市區北不遠處的太行山頂。
從19世紀末英國公司在焦作開辦煤礦時起,距焦作較近的太行山便成了一座採石場,經過100多年的無序開採,這座山南部幾里長的山體被削去了半邊。岩石裸露,慘不忍睹。近年來,焦作市委、市政府對無序開採的鳳凰山石料場進行整頓,直至將其關閉。並在山下建立一座公園。但如何處理採石場這一帶的殘破山體,當時還沒有想出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1999年冬,焦作市兩位青年雕塑家薛駿猷、閆國喜受市政府委託,來到鳳凰山下實地考察。當時,採石場已經封閉、封山,以前學過醫學的薛駿猷默唸著:“封山……縫山……”他突然被自己的想法也嚇了一跳,對,縫山!大山也是一個生命體,它的傷口也需要縫合。他們決定用藝術的手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處理殘破山體。 當他們第一次把效果圖放到焦作市政府領導的案前時,市政府領導為這個大膽的創意拍案叫絕,並當即為巨型手術針雕塑取名為“縫山針”,並將擬在山下建起的公園定名“縫山針公園”。
2 0 0 5年6月5日,世界環保日這天,焦作市“縫山”藝術行動拉開帷幕。2 0 0 6年元旦,“縫山針”雕塑安裝完畢。按照圖紙設計,在長度1000餘米殘破山體的山頂邊緣,將綴起一個個象徵縫合傷口的紅色“針角”,這些“線”用不鏽鋼鋼管制成,噴上紅漆,與巨型手術針雕塑構成一體,將永遠矗立在這座山上。
2007年初曾改名為“鳳凰山公園”,但不久後又恢復原名“縫山針公園”。
閱讀更多 雲臺陳廣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