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不陌生,他出自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从这首诗歌中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当时南宋所面临的危机与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的无可奈何。从小出生在乱世之中,在母亲孜孜不倦的教导下,岳飞便立志成为一名将军,带领将士们杀尽金人!在他成年以后,他也付出了实际行动,他先是参加了军队从一个普通的小士兵做起,最后成为了大将军,带领宋朝的军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维护了宋朝本就垂危的统治。
但是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岳飞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他并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被奸臣秦桧陷害,从而蒙冤受益,最终惨死在监狱中。对于国家来说,对于百姓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根据《忠愍谥议》记载:“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这不仅是对岳飞的肯定,也是对岳飞蒙冤的申述!
武艺高强,遵母训,精忠报国
岳飞从小便刻苦的学习武艺,拥有一生好本领。根据传说,在岳飞出生的时候,突然有大鸟从天上飞到了他家的屋顶上,于是他的父母也因此给他取了名字叫飞。在他少年时期,他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总是会用实际行动来代替说话。或许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岳飞从小便喜欢读孙子兵法等书籍,并且还拜师学艺,学习怎样行军打仗。
有民间野史记载称,岳飞天生神力,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能拿起三百斤重的弓箭了。
在他成年之后,他积极的响应朝廷的号召加入了军队,来保卫国家。在他的军队生涯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先是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家替父亲守孝,后又因宋钦宗放弃抵抗,决定投降而回到家乡。虽然宋朝朝廷已经投降,但是残暴的金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屠杀百姓。回到家乡的岳飞,亲眼目睹金人入侵后百姓们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便十分的愤怒,再次想要回到军队中,改变这种现象。
但是一方面他又十分的担心,自己家中的母亲已经年迈,而妻子儿女也十分弱小,害怕他们在兵荒马乱中难以保证安全。他的母亲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妇女,在她看来大丈夫就应该上战场杀敌报效国家,于是她就为了勉励岳飞,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或许是受到了母亲的鼓励,在一次上战场的岳飞很快就显露出了与常人不同的本领,打用以高强的武力赢得了士兵们的支持,成为了一名将军。
初露峥嵘,收复建康
在军队中,岳飞经历了许多曲折才有资格面见皇帝。最初,他也只是军队中众多士兵中普普通通的一名士兵,与其他的士兵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每次上战场杀敌的时候,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并且斩下敌人头颅的数量是最多的。
这样一来,他就得到了长官的重视,并将他带在身边,慢慢的他也培养出了自己的军队。在北宋灭亡之后,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这也是南宋的开端。过了不久建康之战就爆发了,岳飞带领岳家军斩杀了数以计百的女真族士兵,并且活捉了几十名军官,这也是岳家军取得的首次辉煌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本来就缺少虎将的宋高宗注意到了骁勇善战的岳飞,于是岳飞也得以首次见到了皇帝,并且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而宋高宗也一一的采纳了,并且赐予了他金带马鞍等物品。
收复六郡,名扬洞庭
在受到了皇帝的重任之后,岳飞便开始着手带领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而他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在他的带领之下,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京城,消息一经传回,就立马惊动了整个宋朝朝廷。在宋高宗赵构最开始接到岳飞的捷报之后,还十分的高兴,多次在大臣们耳边提起岳飞的勇猛,
而岳飞也因此被封为多个地方的节度使,成为了宋朝的中流砥柱。此后,在逐步稳定南宋的边疆之后,他便开始着手解决战乱时国内留下来的起义军队。而当时这些其余的军队主要集中在洞庭湖附近,在岳家军的努力之下,这些本来就没有集中领导的乌合之众,很快便被打败了,南宋也迎来了短暂的安宁。
他的名声也在洞庭一带传了出来,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岳飞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他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他留下满江红这样扣人心弦的作品,让世人能够更加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作为军队的统帅,他充分认识到南宋的军队实力根本就不足以强大的金朝对抗,于是他就在百姓中发展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谋求民间反抗金朝的力量与朝廷的军队相结合,以此来收复失地,还我山河。
《宋史·岳飞传》给予了岳飞这样的评价:“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
此外,他治理军队还十分的严明,奖惩分明,纪律要求严格,并且常常以身作则,使军队中的将士们都服从他的管理。后来,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就是这样一位将军带领军队首付了,宋朝边境的稳定从而为风雨飘摇中的宋朝赢得了几十年的安宁。
《忠愍谥议》
《宋史·岳飞传》
閱讀更多 雲談史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