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意思?

2019年4月,德勤公司發佈了《2019年全球人力資本趨勢報告》,其中提到,員工感受不到工作意義,這件事成為全球管理者面臨的頭等大事。國內的企業也深有同感。意義感的缺失,已經成為了員工離職的第一誘因。 殺傷力更大的,是年輕人所謂的“佛系”問題。“我沒有追求。我打工就是為了掙份錢。我會做好手頭的活兒,但別和我說那些沒用的。”這種情況下,工作有什麼意思?領導想要激勵員工也是無從下手。


為啥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意思?

二十年前工作為什麼意義?

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讓個人對工作產生高度的意義感,主動工作,那就必須滿足兩個邊界條件: 外部環境要能給個體提供寬容的價值評價體系; 個體要能從外部獲得進步的榜樣,最好是一個努力階梯。

以上說的可能不是人話,換人話來講,大意就是,你不能總在個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要看大環境,比如我單身,那我未來的媳婦丈母孃希望我是做什麼的(最熱的當然是公務員,次一點的呢,是教師、醫生、國企員工)?比如我是國企員工,企業內是九級四等的話,我能不能一年升一等,三四年跳一級呢?

活著再換一個說法,比如您是老師,那您應該從來沒覺得自己缺乏工作意義,這倒不是要因為您的思想水平有多高,而是因為職業特殊。您現在是大學教授,之前是副教授,再之前是講師。您是一路依靠教學能力,以及學術發表,爬梯子爬上來的。 當然,做了教授之後,您也不會止步,您還會鉚足勁繼續研究,把您們在組織領域的知識向前推進,哪怕是一點點。您還應該希望自己好好教書育人,成就聽課的學生。 這還沒完。最重要的是,您的工作意義社會是認可的。當您向其他人介紹自己的工作時,不需要作過多解釋。絕大部分人知道大學教授對整個社會意味著什麼。

時間回到20年前,醫生、產業工人、教師、警察,每個職業的社會價值不言自明,沒必要討論。有必要討論的只有敬業程度。


為啥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意思?

現在的工作怎麼沒意義了?

當然我們討論的是這20年新出現的職業。

那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的社會發生了重要的轉變。仔細想想就會發現, 第一,職業變得超級繁榮。 這又是一句不是人話的話,大概意思就是說職業越來越多,多的不可想象。

職業繁榮意味著社會分工更復雜,每個職業距離每一個社會人的認知遠近變得不同,而絕大部分人的社會認知是在一個圈定的範圍內的。 舉個“栗子”。12306的購票系統(不做廣告),身處互聯網行業的人自然能理解,它是程序員、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流程管理者等不同職業分工的人,合作的成果。但想一想,外行會怎麼看?他們會覺得:“這是個程序,是程序員的工作成果。” 程序員以外的職業,外行人根本不會有認知,或者說根本就沒概念。那這些人會認為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嗎?大概不會。比如家裡親戚問您做什麼工作的,您怎麼回答?說我是UI設計師,他們的心理會怎麼想,不就是個打工的嗎,上幾年大學就看不起我們了,還說上英文了,活著不就是個修電腦的麼,還裝X說是什麼狗屁設計師

第二個變化,我們的職業生涯從簡單的階梯式路徑,轉變為一條總體向上,但沒有明顯節點的弧線路徑。

傳統的職業階梯其實是一個價值參照系。你是高級工程師,他是中級工程師,那麼大家對你們倆的認可程度就會不同。同理,你是一個總監,他沒有頭銜,那認可程度也不同。 但這個參照系,如今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共識。因為各種企業的結構,差別太大了。甚至很多企業裡乾脆就沒有設置職業階梯,比如去中心化的組織,大家都沒有頭銜。 這種情況下,個體就不容易找到短期內,一個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

到此,總結一下,既得不到社會其他人的認可,又沒有了短期內可以向上攀爬的職業階梯,那省省吧,我還是佛系吧。


為啥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意思?

工作需要重塑

針對以上問題要怎麼才能解決呢?其實到現在國內外都只是在做試探,還沒有形成成型的解決方法。

有的企業會建立“透明”的企業。用人話說就是把公司內部的具體工作通過各種媒體方式展示給大眾。 比如迪士尼影業原來是在電影結束後,將工作人員的字幕打在黑黑的背景上,顯得非常不重視。現在,他們傾向在電影沒結束時,或者片尾彩蛋出現時,就開始滾動字幕,而且必須加上工種的介紹。來凸顯職業的價值。國內隨著短視頻軟件的興起,很多公司會拍內部的短視屏向大眾介紹公司內部個人的具體工作。

對於職場階梯暫時還沒有聽說有什麼既有效又簡便的好方法。


為啥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意思?

最後希望您的工作對您對大家來說意義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