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人都是考验,这其中,也包括“新生代”的95后。

之所以把他们和大几岁的90后区分开来,不仅是因为他们更年轻,也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更有特色。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他们,思维更加活跃,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条件更优越。当然,初出茅庐的他们,也有着自我意识过强、特立独行、团队意识弱等共同特点。他们之中,有很多人还在高校读书,但也有很多人已经走上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新生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乏95后青春的身影。因为年轻,他们从事的都是基础工作,在每一个团队中都是新兵。但也正因为年轻,他们是每一个行业的未来,每一项事业的接班人。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性,在各种压力、危险考验中工作的非常经历,都让95后在入职伊始,就经历了一次大考,经受了一次磨难。这些家人眼里的宝贝疙瘩,同事身边的职场新人,在空前的挑战面前,承担着职责使命,贡献出青春力量。我们采访和记录的这些95后,是环保工作者,是空乘,是出租车司机,是社区工作者,是城管队员,是物业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很平常,工作很平常,话语也很平常。但正是像他们一样千千万万的平常95后,在疫情防控中出乎意料的表现,让我们感受到新的变化,看到了新的希望。

一次真正的考验,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在每一天投身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在一次次感受危难中,大家精诚团结、众志成城,95后的青春和成长,自此有了不同寻常的底色,有了付出和承担的厚重。待疫情过去,我们再看他们时,必定已是不同的模样。 (李近远)


冯夕凌 向着武汉逆风飞行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冯夕凌(右一)和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在一起。

2月5日零时40分,东航包机MU2000次航班载着甘肃省第二批援助湖北100名医疗人员,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出发,星夜驰援武汉。

这是东方航空甘肃分公司第二次执行甘肃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的包机保障任务。此次航班共有9名机组成员,全部是党员,25岁的冯夕凌便是其中一员。

冯夕凌是一名空姐,2019年3月加入东方航空。2月4日下午5时许,冯夕凌突然接到公司电话,称有一趟运送甘肃医疗队飞往武汉的包机保障任务。她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随后迅速收拾行李。姥姥很担心,不停地嘱咐她一定要注意安全。妈妈理解女儿的选择,叫她做好防护。晚8时,冯夕凌告别家人前往中川机场,和同事们做好航前检查和筹备,准备执飞。

在客舱中引导旅客时,冯夕凌看到一名医疗队员正在跟孩子视频。“当我听到那名队员对孩子说,妈妈很快回来,你不要担心,要听爸爸的话……那一刻特别想哭。”她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完成客舱引导,回到后服务舱,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行程中,冯夕凌努力克制自己的伤感,在分发干点和饮料时,她尽可能保持语气平和,让队员们安心。

“我们的飞机预计在2月5日凌晨2时25分到达武汉天河机场。你们在当前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毅然奔赴前线,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里,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千千万万国人的希望,驰援武汉,为你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感动!有你们在一线的付出,我们会更加有信心。”冯夕凌说,自己第一次承担这么重要的包机任务,听着机舱广播响起,觉得身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当飞机平稳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时,客舱里鸦雀无声,冯夕凌清晰地感受到了大家的紧张感和使命感。

“最美最勇敢的你们一定会战胜病魔,请一定平安归来!到时候我们接您回家!加油英雄!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客舱里回响着这段哽咽的广播词,冯夕凌在心里一遍遍默念:请多多保重,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去接你们回家!

执行完此次任务,飞机返兰,冯夕凌回到在中川机场的宿舍已是6时许,她和全体机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作为一名党员,能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是我的光荣和责任!”冯夕凌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时刻提醒自己,以更饱满、更精致和更专注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飞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杨柳 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杨柳分析饮用水中的有机物项目。

今年25岁的杨柳是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一名监测人员。入职刚半年,就经历了这场特殊的战“疫”。

2017年,杨柳只身前往英国求学。2019年5月,她进入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在外求学期间,我一直没有回国。3年没在家过春节了,一想到今年可以和家人过个团圆年,我特别期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杨柳的愿望化为泡影。

1月22日,单位通知所有人待命,随时开展疫情期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杨柳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她放弃了回静宁与家人团聚。1月28日,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全员到岗,开展平凉1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

得知各县(市、区)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样将于当天中午送达,杨柳早早来到单位。“为保证分析过程中设备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确保测试数据准确,我需要提前对一些仪器设备进行预热。”完成仪器设备调试后,杨柳又开始准备实验分析中所需的器皿和试剂,并焦急地等待样品。

“样品来了!”水样送达后,大家立即投入工作,样品分取、添加试剂、仪器测定……“由于有机物项目的分析过程耗费时间,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我才完成所有工作,走出实验室又累又饿,但顺利完成工作的喜悦战胜了一切。”

2月4日,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始对全市涉疫情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废水进行监督性监测。“此时崇信已有确诊病例,我有点害怕,但同事们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工作的精神感动着我,更激励着我。”杨柳努力克服恐惧,做好自我防护,顺利完成了平凉市人民医院、崇信县人民医院和各县(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中的六价铬、总铬和余氯项目的实验室分析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平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累计外出采样14次,采样里程5600余公里,投入监测力量370余人次,采集分析样品742个,获得监测数据1500多个,共向省、市报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2160个,出具水质监测报告和空气质量日报告共48份。

平凉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距离市区十几公里,疫情发生后,周边餐厅、商店全部暂停营业。“大家每天只能靠方便面填饱肚子,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都在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工作,前辈们对待工作主动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作为单位最年轻的同志,我应该更有冲劲,在工作中少几分畏手畏脚,多一些坚持和担当!”杨柳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马雪娇 用心守护我们的家园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马雪娇给电梯消毒。

“我们共抗疫情,守护家园,共渡难关!”这是一名95后物业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

马雪娇今年23岁,是兰州伊真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员工。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伊真大厦的电梯、公共卫生间喷洒消毒液,消毒工作结束后,她又急匆匆地协助保安员为进入大厦的人员测量体温。

“您好,请配合一下,给您测一下体温。”虽然戴着口罩,但能看出马雪娇始终是微笑服务。她说,大厦共29层,有25家私企单位,3家政府单位,共400多间办公室,随着上班的单位越来越多,每天进入大厦的人流量达到了2000多人,仅凭保安员测量体温是忙不过来的。

主动担当,用心服务。疫情发生后,正在休假的马雪娇主动向物业公司递交上班申请,要求到物业公司所服务的5家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1月27日,马雪娇被安排到七里河区的明仁花苑小区,和这里的物业人员一起用实际行动筑起疫情安全防线。

“刚到小区,发现有业主不戴口罩出入,我和小区保安员一起劝说,让业主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做到出门戴口罩,回家就洗手的习惯。”马雪娇说,经过两天多的宣传,小区业主都能做到出门戴口罩。

除了给业主测量体温、扫描疫情查询码查看有无到访外地史、外来人员登记造册工作外,马雪娇每天还对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单元门等公共场所和设备进行4次消毒,在单元门口引导业主按规定倾倒垃圾。

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出行限制给业主带来的不便,马雪娇主动与小区超市联系,协助超市给业主送货上门。“我们需要饮料、牛奶、冷冻食品等物资时,只要拨打超市电话,马雪娇就会帮助送货上门。”业主陈琳说。

2月,马雪娇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明仁花苑小区、水车苑小区和伊真学府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帮助业主倾倒垃圾、送快递,有效减少人员出入和聚集。另外,马雪娇还与社区工作人员配合,严格实行居住小区封闭式管理,24小时对所有进入小区人员及车辆司机测量体温,落实住户佩戴口罩凭证出入制度。

3月,随着复工复产工作不断推进,马雪娇又回到大厦,每天和同事们一起并肩、全力以赴守护业主平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汪嘉豪 保护好大家才能呵护好小家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汪嘉豪(右)在一线工作。

“我和3名队员在雁南街道华富小区卡点执勤,从昨晚8时到早晨8时,刚交完班。”3月5日,记者见到汪嘉豪时,他刚回到宿舍准备休息,满脸疲惫。

今年刚满25岁的汪嘉豪是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局直属二中队的执法队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汪嘉豪和队友们扛起了卡点执勤的责任。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他们配合社区对小区住户进行详细排摸、宣传引导,对持证出入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对出入车辆进行详细的记录,劝返外来人员,还承担了小区每两小时一次的消杀处理工作。

“小区住户有保洁人员、有上夜班的工作人员,随时都有人出入,执勤工作二十四小时不能间断。”汪嘉豪说,由于人手不够,队里安排他们4人一组进行轮班,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抓紧睡觉,然后接班。“你多睡一分钟,其他队员就要多站一分钟,这时候大家都很辛苦,都很自觉地坚持着。”卡点工作细碎而繁琐,有时候遇到群众不理解,还要非常耐心地引导和劝说。小区有位80多岁的老人,记忆力不太好不便出门,但在家久了待不住,2月18日那一天非要出门,汪嘉豪和队员上门劝导了3小时,才让老人情绪稳定下来。

汪嘉豪说,他最近最大的特点就是“唠叨”,对每个从自己面前路过的人说“戴好口罩,勤洗手,尽量少出门”,因为他觉得一定要说出来才踏实,反复叮嘱总会起到作用。

疫情刚发生时还是寒冬,值班到凌晨时经常手都冻僵了,但汪嘉豪依然坚持整理好当天的值守记录,因为上面不仅仅是数字,更是责任。

“吃了30多天泡面,基本把所有口味都吃了,最近牛肉面馆开业,终于能换换口味了。”复工复产后,汪嘉豪每天的工作就是核查外来户、租住户,对从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来的返兰人员进行核查,还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去给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上门服务,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买菜送生活用品,兼丢弃垃圾。

一只口罩,一身深蓝制服,这是包括汪嘉豪在内所有执法队员的标配。汪嘉豪告诉记者,队员大多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大家充满活力,不怕苦不怕累,虽然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但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更多的人。

汪嘉豪的妻子如今已有九个多月的身孕,疫情发生后,他拜托父母照顾好妻子,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马上要当父亲了,希望孩子出生的时候疫情能结束,我自己辛苦一点也没关系,保护好大家才能更好地守护小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吴星园 在战“疫”一线不断成长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做好返兰人员登记。

“这两天的工作主要是排查境外回兰人员,只要发现就要立即上报,劝导他们进行隔离。”吴星园是酒泉路街道畅家巷社区的一名城管专干,也是网格员、楼院长,还不满25岁的她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承担了大量一线工作,不仅要去卡点执勤,还要每天入户做排查工作,从腊月二十九一直忙碌到现在。

畅家巷社区位于主城区,辖区多为老旧楼院和三不管楼院,原有居民多已不在此居住,大多为租户,人员流动很大。疫情发生时正值农历新年,多数租户都已回家,增加了入户排查难度。吴星园管辖的网格楼院有337户,入户排查时,经常上门多次都找不到人,只能一遍一遍不断核查。

吴星园被安排在庆阳路的一个卡点,每天值班时间为8时到14时,之后由同事接班,她回到社区进行入户排查,每天下班基本都是晚上十一二点。吴星园说,过年期间一到晚上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回家时心里特别害怕,后来天天如此就慢慢习惯了。

“停车场在家对面,每天回家停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路程,真得累到不想回家,想直接睡在车上。”吴星园告诉记者,父母对她的工作虽然心里很担忧,但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她,每天晚上都会等她回家吃饭,妹妹每天也会在家门口等着她,进门前为她做消毒杀菌。

“其实大家心理压力真的很大,天天劝别人不要出门,自己却要天天出门,也很纠结,但大家都这么坚持着,人就这么多,这是你的工作你不做谁做。”吴星园说虽然会遇到很多人的不理解,如入户时已经去了好多家,人家会远远地说,你把表放在那儿,我填好了你再来拿,心里就特别难过,但也能理解,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很配合,而且社区工作就是要和群众打交道,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事,尤其是在这特殊时期。

近日,随着复产复工高峰期到来,返兰人员增多,吴星园变得更加忙碌。不仅要在卡点值守,承担楼院楼道的消杀工作,对辖区返兰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居家隔离人员进行14天隔离监测,还要针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监测,对店面建立登记和消杀台账,督促相关负责人签订承诺书等。“前段时间大家都习惯拿出入证,最近几天有人觉得风险降低了,为什么还要这么严,每天都要给大家解释好多遍。”吴星园说。

“对居家隔离人员要进行上门服务,一天两次测量体温,询问有无生活方面需求。”疫情防控期间,吴星园每天的工作除了值班,还要前往居民家里做排查。负责的多是老旧楼院,没有电梯,每天几个单元来回跑,不断爬楼梯,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

“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疫情结束了,口罩可以摘了,好好地睡一觉。”采访结束,吴星园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肖扬 全力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甘肃:95后 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

肖扬给车辆消毒。

靠边停车、迅速下车,对着汽车把手和座位快速消毒……95后出租车司机肖扬对这套操作流程熟练又规范。

“每一名乘客下车后,我都会用装有消毒液的喷壶去给出租车消毒,然后再准备拉下一个乘客。”在肖扬的心里,宁可耽误拉客,也要将车停在路边把毒消彻底,避免交叉感染。

肖扬今年25岁,是兰州交发新能源出租汽车公司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肖扬的工作从一顿早餐开始,然后带上中午饭出车,直到晚上8时许才收车回家,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是他的职责所在。

少出门、少聚会。正月初三是肖扬节后第一天上班,街上乘客不多,一天下来也就收入100元左右,但肖扬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出车不光是为了挣钱,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尽管收入不高,但有些人的钱是不能挣的。”肖扬说,有一天他从南关什字拉了一名女乘客去兰大一院,了解到这名女乘客是名医生后,便没有收取她的车费。

在肖扬的眼里,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第一线,而他能够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出行,是最快乐的事情。

出租车行业面对的乘客形形色色,所以在宣传和防范这方面必须更用心,提醒乘客坐后排、上车不要摘口罩,下车请用微信支付车费等,成了肖扬工作中的口头禅。

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给出租车司机发放了消毒液、手套和口罩。工作中,肖扬发现有的乘客急需口罩,他便将自己节省下来的口罩送给乘客解燃眉之急。

“看似一只小小的口罩,对于买不到口罩的乘客来说就是大事。”肖扬说,乘客在接过口罩时连声道谢,这让他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从正月初三开始到现在,肖扬没有休息一天,认真落实“一乘一消毒”要求,为市民提供安全可靠出行服务。因为家住安宁区培黎广场,肖扬在市区送完最后一名乘客后,才将车驶向回家的方向。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市民安全出行,这就是肖扬这段时间的信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