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變幻,觀其妙;萬象紛繁,察其理。
用敏銳的洞察、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覓真相。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觀象山
最近短短20天內,中央密集開會,除了疫情,還部署了一件事情——“新基建”。一時間,“新基建”成為一個經濟熱詞。
區別於以“鐵公機”等大項目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通常所說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
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指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站在開放發展新風口的青島,自然希望站上“新基建”這個風口。青島站在未來看今天,用未來倒逼和引導今天的投資方向。去年6月,青島就提出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抓住新興產業投資機遇,加快發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在今年1月13日公佈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將新型基礎設施單獨列出一類,項目數量達20個,總投資632億元。
在“新基建”這一輪賽跑中,各大城市都紛紛起跑。
截至目前,萬億俱樂部中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南京、青島、長沙、鄭州9個城市發佈了2020年的重大項目計劃或清單。
從已披露具體項目計劃的城市來看,最近刷屏的經濟熱詞“新基建”成為各大城市項目規劃的重點,“新基建”背後的大市場讓不少城市“躍躍欲試”。城際軌道、高鐵、5G基站等新基建項目頻頻出現在各大城市的重大項目清單中。
比如5G方面,重慶將新建2.7萬個5G基站納入重大項目名單中。其他城市也不乏5G相關的基礎性項目,包括深圳的鐵塔5G基站建設及改造工程,南京的中興5G通訊設備,成都的中國移動5G產業研究院等。
如何搶佔新基建先發優勢,釋放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這些排頭兵城市或許可以給青島提供借鑑。
1 搶跑“新基建”賽道
為了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努力奪回來,各地方紛紛提高基建投資力度,提振經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份公佈的項目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元。
作為各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萬億GDP城市不僅在復工復產上跑在了前面,在部署2020年重大項目上也是拿出了“起跑就是衝刺”的勁頭。截至目前,萬億俱樂部中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成都、南京、青島、長沙、鄭州9個城市發佈了2020年的重大項目計劃或清單——
從項目數量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長沙。鋪排重大項目1320個(含打捆項目,其中續建項目716個、新建項目604個),預計項目總投資16245億元,2020年預計投資3592億元,投資額相比2019年同比增長近9.0%。在這1320個重大項目中,社會投資項目佔了將近70%,多達900個。
按投資額來看,手筆最大的莫過於成都。1000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為33303.2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686.87億元。這1000個重點項目主要涵蓋了現代經濟體系構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功能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等四大方面。
備受關注的一點是,對新基建賽道的爭搶同樣體現在萬億GDP城市的重大項目名單裡。比如5G新基建方面,重慶將新建2.7萬個5G基站納入重大項目名單中。而其他城市也不乏5G相關的基礎性項目,包括深圳的鐵塔5G基站建設及改造工程,南京的中興5G通訊設備,成都的中國移動5G產業研究院等。
目前,北京已共開通5G基站26000個,北京市政府繼出臺《關於加快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方案》之後,日前又召開了專題會,對北京市5G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此外,北京發佈的重點項目也集中展現出車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浪潮。自動駕駛汽車智能網聯產業化項目、國家車聯網基地建設項目、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項目等,涵蓋了車聯網發展所需的研發、產業載體以及測試等各個方面。
深圳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重鎮和首批5G試點城市,提出2020年要累計建成基站4.5萬個,在全國率先實現5G基礎設施全覆蓋和獨立組網。在深圳發佈的487個重大項目中,有10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其中不乏深圳市第五代移動通信試驗網絡,以及深圳鐵塔5G基站建設及改造工程等。
事實上,“新基建”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開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對此,中泰證券分析師馮勝表示,之所以重視新基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較大的背景下,加快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分析人士普遍期待新基建能在對沖經濟下滑、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個普遍的共識正在形成:在這一輪競爭中,想要走在前列,必須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謀在先,走在前。
2 基建項目仍是重頭戲
如果把城市比作肌體,那基礎設施就是筋骨。“強筋健骨”,城市才能健康發展。
梳理各大城市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計劃,基建項目仍是重頭戲,基建投資仍是主基調,交通基建又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張鐵路開通運營……一體化交通網絡的構建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在北京的重點工程計劃中,包括100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計劃投資662億元。其中涉及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項目19個,助力三地在交通領域實現新突破。
上海公佈的152個正式項目中,城市基礎設施類有57項,佔比37.5%;在57個基建項目中,上海又細分為對外交通、軌道交通、市域交通等多個類別,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合計44個,佔了基礎設施項目大類的77%。
重慶2020年重大建設項目包括鄉村振興、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區域協調五大領域,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總投資2.7萬億元的924個重大建設項目中,共包括交通、市政、水利、生態環保、能源、通信等項目367個,計劃投資約1.45萬億元,佔總投資額的比重為85%。
成都全面對接國家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部署,圍繞全面增強“五中心一樞紐”功能,以實施一批戰略性、引領性、功能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主要抓手,強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共佈局17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0062.48億元,年度投資1665.51億元。聚焦民用航空強樞紐、鐵路發展提速度、公路網絡上檔次,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大通道”雙走廊,推動建設30個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關鍵性、引領性、支撐性作用。當下,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再次受到矚目。
3 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業成主攻方向
各個城市發展層次不同,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不同,掌握的資源不一樣,對大項目的謀劃和部署也各有側重。獨具特色、優勢突出的產業,體現在一張張項目清單中。重點項目的佈局,也預示著城市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北京和上海擁有我國最強的基礎科研實力,也集聚了眾多大院大所、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和大科學平臺。所以,兩個城市在項目建設上也突出抓科創中心建設和大科學裝置佈局。先看北京,在10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中,就包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18個交叉研究平臺及大科學裝置項目。
在對重大項目分類上,上海將科技產業排在了最前面,下面又分為科創中心、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三小類,包括轉化醫學(上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項目等9個科創中心。據有關報道,上海今年的科技產業類的項目增幅明顯,此前五年,上海平均每年在該領域安排重大項目24個,今年一下子驟增到42個。
先進製造業是這些全國排頭兵城市“兵家必爭之地”。以人工智能、雲計算、生物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正在各大城市形成愈加清晰的產業格局。上海、成都、南京等多個城市的重大項目計劃中都將“先進製造業”單列一項,足見其重視程度。
2019年,上海的製造業投資在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一批大項目的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1.1%。2020年,上海列入重大項目的先進製造業項目共有24個,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特斯拉超級工廠、上汽大眾MEB工廠、寬體客機、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業明星項目。
成都近年來先進製造業能級不斷提升。此番聚焦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領域,推動建設218個重點先進製造業項目。以中電科成都產業基地、藥明康德生命健康產業基地、英特爾駿馬二期、京東方智慧系統創新中心等骨幹項目為引領,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曾經是華東乃至全國化工、電子、鋼鐵等傳統工業基地的南京,如今正發力“智造”,將“智慧大腦”不斷嵌入高端製造業。在此次公佈的2020年重大項目中,先進製造業項目多達122個,其中包括新型電子信息產業、綠色智能汽車產業、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等有關領域項目。
4 重大項目建設如何按下“快進鍵”
筆者發現,多數城市的重大項目清單中,只列舉了項目名稱、建設單位等簡要信息,而在南京發佈的重大項目列表中,還十分詳盡地公佈了建設內容及規模、建設起止年限、投資額等信息,甚至細緻到2020年建設內容及進度目標。可以想見,南京在重大項目建設上下足了功夫,不僅掛出了明確的作戰圖,還排出了施工表,保證項目建設進度。
南京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計劃列表
大項目,尤其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有著政府背書,建設、投資、收益都有保障,根本就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如果“藏著掖著”,顯然不利於項目建設,最終傷及城市發展。項目建設是公共資源,公之於眾才能讓投資方有的放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也是南京公開項目信息的原因。
項目清單已定,接下來就是與疫情賽跑,如何把損失“搶”回來?為確保疫情過後一批重點項目立即開工復工,各地可謂開足了馬力。
北京在研究確定2020年“三個一百”市重點工程的同時,成立市級重點項目落地和投資促進工作專班;成都77個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社會事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達到約1707億元;浙江省總投資8864億元的53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河北省要求各市領導包聯536項省重點項目,務必要在6月底前全部實現項目開工建設……
城市項目清單動輒上萬億投資,錢從哪裡來?
地方政府獲取項目資金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財政撥付,二是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目前大概佔到45-50%的比重。其中後者主要包括一般債、專項債,平臺債、平臺貸,PPP等。
2月24日,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歐文漢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財政部將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指導地方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準備工作,儘快形成有效的投資。
為保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多渠道籌措資金,各大城市也使出渾身解數。
北京在項目實施主體上,突出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通過優化政策環境激活民間投資內生動力,確保以民間投資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數佔比不低於50%,投資額佔比不低於70%。
成都提出進一步健全“項目清單+城市合夥人”機制,按雙月推介發佈省、市重點項目融資需求清單,推動項目業主、民間資本、金融機構三方聯動;利用人民銀行“天府融通”線上項目融資平臺,動態發佈重點項目融資需求。
重慶將進一步深化PPP模式改革,積極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拓寬項目建設籌資渠道。同時,加強與人民銀行、銀保監等部門的溝通銜接,暢通銀企對接通道,引導新增銀行貸款主要投向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債權、股權、股債結合、基金等支持力度,切實解決項目債務償還、資金週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
重大項目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投資增長的領頭羊、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各地都按下了重大項目建設的“加速鍵”。
而面對“新基建”熱潮,誰都不想錯失機會。要看到“新基建”背後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同時也要看到,“新基建”對中國經濟空間格局的“馬太效應”也將逐步顯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隨著“新基建”帶來的新經濟的快速成長,城市之間的差距將有可能進一步拉大。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於今天的青島而言,面對未來可能加劇的區域競爭,在“新基建”賽道中加速起跑已經迫在眉睫。要以更具前瞻性的視野謀劃“新基建”的投資與佈局,發揮新基建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塑造城市競爭新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別觀望,看準了就幹!
(作者 佳音 來源 青島日報新聞客戶端“青島觀”)
閱讀更多 青島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