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神情专注地以竿取蝉。老人动作敏捷灵活,一举一动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看得孔子和弟子们啧啧称奇。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九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拿,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议论说:“用心而不散乱,聚精会神而不分心,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综观世间学有专长之人,都是由于其对某一领域有所偏好,专注于心,穷根究底,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学有所成。柏杨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据柏杨先生的妻子张香华女士所说,近十年牢狱生活,柏杨先生所住的“囚室内只有一支讥讽悬在天花板上四十烛光的日光灯”,柏杨先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停地著作,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和《中国历史年表》三本历史研究丛书。柏杨先生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仍然坚持他的创作,无疑已经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的写作事业之中,同时,他因为“光线微弱,过度辛劳和营养不良”,而严重地损坏了眼睛。
即便如此,“柏杨案上永远堆积着做不完的工作”。如此的全情投入,使柏杨先生收获颇丰,他的一位朋友曾经想要请他列出全部著作的名单,但这位多产的“母亲”自己也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本作品了。柏杨先生让我们见证了毛泽东所说的“世上就怕‘认真’二字”这一道理。
明代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说道:宋代书法家米芾说过,学习书法必须专一于书法,不要再有其他爱好分心,方能有成就。与此类似的是,古代善于弹琴的人,也说必须专攻两三支曲子,方能进入精妙的境界。这里说的虽是小事,但也可以借喻大的方面。把心集中在一个地方,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佛教主张勤勉精进,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专注认真的态度,这样才能提升自我,进入佛境。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时光短暂易逝,没有比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更加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的了。不管我们的人生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专专心心地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力求将其做到最好。
玛丽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地,看现场,还要修改工程的细节。这份工作是异常辛苦的,但她仍然认认真真地去做,毫无怨言。
虽然她是设计部唯一的女性,但她从不因此逃避重体力的工作。该到野外,她就勇往直前;该爬楼梯,就是几十层她也从不畏缩。玛丽对这样的工作从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上司安排她为客户做一个可行性的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接到任务后,玛丽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
在这期间,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弄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天后,她带着满眼的血丝把设计方案交给了上司,并得到了肯定。因工作认真,玛丽很快得到提升了,薪水也随之翻了三番。
后来,上司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因此推掉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样认真工作的人!”
卡耐基说:“一般人只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愿意在工作上投入50%以上能力的人,是值得全世界人脱帽致敬的;至于100%投入工作的人,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出几个。”从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认真专注工作的人是相当可贵的。
专注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斯蒂芬·茨威格曾说过:“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就在于专注,那是一种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于一件事情的本领。”一个人如果能做到除了追求完整意志之外把一切都忘掉,把自己完全沉浸于对自我的提升之中,那他就是一个天才,他就能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
人生不只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多的时候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閱讀更多 昌達勵志課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