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趙明誠去世後,李清照在悲痛之中大病了一場。
他們沒有子女,那付出大半生心血、見證兩人愛情的的2萬多冊書籍,2千多件金石文物,就是他們的孩子。
李清照決定不惜一切保全它們。
但是一個病弱的寡婦,帶著十幾箱的文物,那就像個移動的提款機,還沒有密碼的那種,到哪裡都會引人注意。
她想起趙明誠有位妹婿在朝廷擔任兵部侍郎,如今正在江西洪州護送太后,把東西交給他保管再合適不過。
她將趙明誠吩咐需要與身共存亡的宗器、珍貴字畫、古籍等隨身攜帶,剩下的大宗書籍、文物等託人寄去江西洪州。
誰曾想金軍兵分兩路,一路追到了江西,那一批東西就在戰亂中流失了。
另一路金軍直奔建康而來,李清照擔心自己成為敵軍、強盜的目標,思來想去,決心投奔同父異母的弟弟李迒。
趙明誠屍骨未寒,期間突然出現謠言,傳趙明誠將一個珍貴的玉壺進貢給金人。
這個謠言無疑惡毒到了極點,趙明誠在建康的不作為更加重了這個謠言的可信度。
李清照擔心趙明誠被戴上叛國的帽子,甚至遺臭萬年,她做了個艱難的決定——把身邊所有青銅器具都獻給朝廷。
此時李清照的弟弟作為南宋皇帝的貼身官員,安保硬件槓槓的,李清照於是從建康一路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追隨。
從1129年9月直到此後2年多,金軍發起2次追捕,趙構被金兵追著打,從建康逃到今天的杭州、紹興、溫州,甚至被逼到乘船出海避難,在歷代皇帝中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如喪家之犬,狼狽至極。
要不是金兵在海上遇到風暴,高宗僥倖脫身,真不知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而李清照一路緊跟,僅僅比金兵快了一步,卻次次撲了個空,始終沒能追上高宗的隊伍。
我大致整理了高宗的行程:
1129年9月抵達蘇州;
10月來到臨安(今杭州),10天后逃往越州(紹興);
12月到達明州(寧波),明州淪陷前一天乘船出海;
1130年1月到達溫州;
4月在越州登岸;
1132年初定都臨安。
不夠直觀的話可以看看這張圖,就知道年近半百的李清照這一路有多麼不容易(圖片來自《才女之累》一書):
在越州,李清照將大量青銅器、手抄本託人交付朝廷,不想東西獻上去以後,當地發生暴亂,動亂中文物又淪落到一位李將軍手中,後來便下落不明。
一生心血,痛失大半。
李清照再也不敢隨意託人寄東西,剩下的五六箱文物,她如同性命一般牢牢看守,放在自己的臥室塌下。
沒想到亂世之中,人心險惡。
一日李清照出門,回來發現牆上被鑽了個洞,5箱珍貴的文物不翼而飛。
她心急如焚,張貼布告願意重金懸賞尋回寶物。
很快鄰居鍾某就拿著18卷字畫前來領賞,李清照一下就明白,盜賊原來就在身邊,她苦苦請求鍾某將剩餘的文物歸還,但那些東西估計早已被他轉手賤賣了。
明代張居正讀到這個情節,都替李清照氣憤難當,居然因此開除一位鍾姓的紹興官員。(鍾某:鍋從天降啊)
從靖康之變以來,他們付出一生心血,節衣縮食收集的萬件金石文物不斷流失,先是青州10餘間屋子的物件被毀,隨後寄去洪州的部分流失,寄去朝廷的銅器下落不明,而今又被盜賊奪去大半,留在手中的僅僅只有十分之一二不完整的書冊字畫,她還是像愛惜自己的頭腦和眼珠子一樣保護著它們。
2年半的流蕩,身心俱疲,李清照又生了一場大病,這次病到差點沒命,家人都已經為她準備後事。
在這樣的時候,一個人突然闖入了她的生活。
帶著狼一樣貪婪兇惡的目光。
10.
這個人就是張汝舟。
張汝舟原本只是軍隊中的小吏,後來成為負責核准軍隊糧草與俸祿的小官,官位不大,沒什麼才幹,卻巧舌如簧。
此時距離趙明誠去世將近3年,李清照已經49 歲,飽經滄桑,病弱不堪,張汝舟的關懷備至和噓寒問暖,使李清照和弟弟李迒以為找到可靠的人。
李清照下嫁後,張汝舟很快露出他的真面目。
原來,張汝舟打從一開始接近李清照,就是為了她是北宋金石收藏大家趙明誠的遺孀,身上的文物必然價值不菲,哪知結婚後得知李清照所剩的不過少許。
張汝舟就露出了面目,開始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暴力不斷,甚至一度起了殺心。
李清照何等的烈女子,十幾歲就敢寫詩反對蘇門學士張耒對安史之亂的看法,25歲寫《詩論》批評蘇軾、柳永、歐陽修等人作詞不合音律,用詞粗俗,30幾歲寫詩批評朝廷南渡逃亡,沒有氣節,此刻,她雖然年近不惑,獨立好強的性格卻不減當年。
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休夫。
公眾人物結婚不到百日就提出離婚,放到現在也是個大新聞,更何況是在宋朝。
對於女性,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尤其是士大夫、貴族的家眷,婦女的名聲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
這件事甚至驚動了宋高宗趙構。
宋朝法律還規定婦女不得主動提出離婚,除非丈夫犯法。
讓張汝州寫休書,那是不可能的,這人雖然背地裡厚顏無恥,表面卻還是人模狗樣兒,愛惜面子。
李清照做了一個兩敗俱傷的決定——告發張汝舟考試作假。
原來張汝舟多次科舉考試不中,但是宋朝厚待文人,只要考試次數達到,也能分配個小官噹噹,張汝舟謊報了考舉次數,騙來個八品的軍中會計的崗位,這個罪名可就大了,是欺君之罪。
張汝州被流放到了江西。
那麼,李清照終於解脫了嗎?
沒那麼簡單,在萬惡的封建社會,婦女休夫還舉報罪行,不說驚世駭俗,也是夠轟動的。
宋朝對舉報自己丈夫的婦女同樣要處以兩年的關押,張汝舟雖然被處分,但李清照也受了牽連,這個奇葩規定真是害死人。
好在趙明誠的遠房親戚到處走動,幫李清照開罪,李清照才得以免遭2年的牢獄之災,也算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這件事卻成了李清照最大的汙點,無論是當時的人還是後朝人提到李清照,都繞不過改嫁休夫這個汙點,同時代的人甚至惡毒地評論:晚節流蕩無歸。
人言可畏,雖然不能直接置人於死地,但是也如同千萬根利劍射向心頭。
李清照卻寧願被世人議論,也不願意委曲求全。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代另一位才女朱淑真,因忍受不了婚姻不幸,丈夫虐待,最終含恨自殺,令人唏噓。
李清照付出巨大的代價,終於重獲自由。
11.
這個夜晚沒有風,花紛紛凋落,李清照獨自坐在梳妝檯前,卻沒有梳妝的心情。
鏡中映出她的容顏,她的兩鬢已經斑白,臉上盡是風霜,眼睛卻炯炯有神。
這幾年事態變化,令她心力交瘁。來不及感慨山河破碎,自己的命運也浮浮沉沉,還未開口已經淚流滿面。
桌上,一張詩稿印滿淚痕: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她已經足夠堅強,這些年什麼樣的苦難沒吃過。跟著流亡的政府四處逃竄,身邊還攜帶著僅剩不多的文物,這是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在紛紛的戰火中,自己的命運也跟那些文物一樣,朝夕不保。
然而這個夜晚,在江南的流水聲中,她的眼角漸漸模糊,眼前浮現少女時代泛舟的畫面……
夏日黃昏,天邊的雲霞燦爛如火焰。
少女的李清照和玩伴們划著小舟,喝著小酒。
荷花又大又多,讓人分不清方向。
小船沒有目的地划著,突然間藕花深處的幾隻鷗鷺被嚇得撲閃著翅膀飛起來,少男少女們又驚又喜,開心地叫起來。
這種快樂直到多年後還讓人沉醉。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但是此時的她,半生顛沛流離,無依無靠,收藏所剩無幾,隨處可見的唯有世人的白眼。
曾經轟動京城的那位驚世才女,就要這樣默默無聞地老去了嗎?
魯迅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李清照這後半生何止是慘淡,簡直黯淡無光,正如她的那首淒涼入骨的詞: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就在當時的人紛紛嘲笑她草率改嫁,任性離婚,晚節不保之際,她依然用一腔熱血鑽進文學創作,寫出她最奪目的作品來。
12.
晚年生活的動盪,越發使她懷念與趙明誠的夫妻情深。
她整理趙明誠的遺作《金石錄》,並寫了《金石錄後續》,回顧兩人30多年收集、整理、保護上萬件金石字畫的歷程,文章還回憶了他們夫妻情投意合,絕世無雙的感情,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想到她用生命保護卻不斷失去的文物,她哀傷地說:
難道是天意認為我性情菲薄,不配擁有他們嗎?或者是明誠地下有知,愛惜珍貴以致不肯留它們在人間?為什麼得來那麼艱難的東西失去卻如此容易呢?
或者天意以餘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猶斤斤愛惜,不肯留在人間耶?何得之艱而失之易也!
回憶自己的大半輩子,她泣血寫道:在這34年之間,我所經歷的憂患得失難以計數。然而有失就有得,有聚就有散,這是人世間尋常的道理。有人丟了弓,就有人撿到它,又有什麼可計較的呢?
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
亡夫的囑託,她以一個弱女子,何其艱難地實踐著,然而亂世之中,保全自己就已經十足的艱難,何況那些收藏,她在哀悼和回憶之中,逐漸讓自己超脫了苦難。
這篇文章傳到朝廷,再次震驚朝野。
士大夫們本以為李清照只是個寫長短句的詞女,沒想到文章也如此出塵絕世。
富有感染力的文采讓人們無不對這位孤苦伶仃的寡婦表示欽佩和同情,李清照在經歷了眾多的流言和中傷後,再次堅強地站起來,不僅重新獲得趙明誠遺孀應得的待遇,也重新獲得人們的尊重。
13.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晚年的生活難免寂寞、苦澀,李清照卻寧願藏身創作,教育子侄後輩,也不願與偏安一隅,不圖恢復的南宋朝廷一樣醉生夢死。
她最思念的是故國,故園。
元宵佳節,熱鬧非凡,朋友開著馬車邀請她出去遊玩。
李清照卻想起汴京的元宵盛況,不禁觸景生情,謝絕了朋友,寧願隔著簾子,看別人去熱鬧。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窗前的芭蕉樹,葉大如蓋。
下雨的夜晚,滴滴答答,讓她這個南渡的北人不忍傾聽。
添字醜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
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李清照多次在詩作中透露思念故國的情思,這無異於與朝廷唱反調。
事實上,宋高宗一心只求偏安,根本不想恢復失土。
李清照用自己微薄的心力,為主戰派發出微弱的吼聲。
這種精神讓人動容。
尤其是她寫給出使金國的韓肖胄、胡之敬的80句長詩中的兩句:
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捧土。
愛國之心,感人淚下。
生活的動盪並沒有讓她失去本心,她還是那個愛恨分明,不讓鬚眉的李清照。
這樣悲壯卻豪邁的宣言,在被稱作婉約派的李清照詩詞中並不少。
順便一提,豪放派的大神辛棄疾還是李清照的迷弟(張居正:我也是哦)。
14.
70多歲時,李清照曾想將一生所學傳授給鄰居一位姓孫的小姑娘,沒想到孫姑娘卻說:才藻非女子所為。
李清照是山東人,山東的泰山被稱為五嶽之尊,李清照更是婉約派一帶詞宗。
孫姑娘的行為可以說是有眼不識泰山,可悲的是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
73歲,李清照在居住了20年的臨安(杭州)去世,她至死也沒有歌頌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人間天堂——杭州。
李清照的才學後繼無人,作為千古以來最出色的才女,她與李白、杜甫、蘇軾、王維等一流文人並駕齊驅,但在她的時代,她卻顯得那麼特立獨行,那麼格格不入。
有句很時髦的話是這麼說的:你只看到她的悲慘,卻沒有看到她的高貴。
我想,這句話放在李清照身上同樣很貼切。
她的一生看似不斷地失去,失去安逸富足,失去美滿愛情,甚至失去國家,失去家庭,還失去尊嚴。
但她始終沒有失去一個絕世才女的驕傲和堅強,她不斷創作,不斷突破自己,在詩、詞、文中都取得出色的成就,僅憑50首流傳下來的詞作就與蘇軾、秦觀等一流男詞人相提並論。
她的生活是孤獨的,但卻不空虛,她還有廣闊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猶如雪裡一株遺世獨立的梅花,驕傲地盛開。
在她的時代,讀書、參政是男人的事,女人們只能躲在男人的身後,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但李清照卻以她奪目的才華閃耀在當時及後世的天空中。
如今她更成為水星上一座環形山的名字,每當我們抬起頭仰望星空,她的光芒依然閃耀。
李清照:像我這麼特立獨行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上)
end
參考書籍:
《多少事欲說還休》——陳祖美(強烈推薦)
《康震講李清照》——康震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艾朗諾
《李清照詩詞選》
《怡情書吧--李清照》
閱讀更多 桓宇媽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