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醉翁亭,也不是會稽蘭亭,這個“天下第一亭”竟然在雲南


它就是雲南石屏的“天下第一亭”來鶴亭。高高翹起的簷角,層層如仙鶴羽翅般在素雅古樸的色彩中於空中展開,“俊秀”、“輕巧”和“飄逸”,我從未見過如此“仙氣”的亭子。

來鶴亭始建於明代崇禎六年,亭後的文昌閣脊檁上仍有“明崇禎六年二月建造”的墨書題記。來鶴亭現結構為清康熙十二年重建遺存。2013年,來鶴亭古建築群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鶴亭背後還有兩座形制一樣的木結構抬梁式重簷歇山頂建築——文昌閣和魁星閣。其中來鶴亭與文昌閣後牆相連,工匠的這一巧妙設計,省去了來鶴亭西北兩根簷柱,但外觀造型仍為重簷八角攢尖頂建。這種風格獨特,且造型優美的亭閣結合的古建築實屬罕見。

亭兩側倚著文昌閣的後牆修有偏廈,其上蓋有飛簷。這真是神來之筆,將來鶴亭與文昌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也猶如仙鶴最有力量的兩支硬羽,讓來鶴亭更為縹緲。立於亭側,才發現在山下看到的來鶴亭那層層疊疊的飛翹簷角,其中有四個來自亭後的文昌閣。獨特的空間組合,造就了這視覺上疊加而出的飄逸優美。

這種風格獨特,且造型優美的亭閣結合的古建築實屬罕見。 號稱中國四大名亭的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和長沙愛晚亭,也沒有這般神仙顏值吧!

來鶴亭頂部內置藻井, 亭中倚著文昌閣後牆有上樑,其上塑有呂洞賓騎鶴吹笛的泥像。從亭內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這種“亭閣結合”的巧妙之處。

清風伴風鈴,佇立亭前,憑欄遠眺,把袖臨風,異龍湖淼然無際,四野群山擁懷,倒影氤氳煙塵。好氣勢!清代石屏二次翰林張漢贊曰:“一海三山共,風光聚一亭”,清末經濟特科狀元袁嘉榖題聯:“憶三島舊遊,願與飛鶴輕鷗訂南山北山之約;讓西湖一步,試問秋蘆春柳比蘇堤白堤何如?”。

一百多年前,一個叫羅長華的石屏人,曾考中武進士,任晚晴海軍水師將領,在晚清為官十八載,遊歷了大江南北的諸多勝景,回鄉後為來鶴亭立了“天下第一亭”這塊石碑。“諸多勝景與石屏來鶴亭有較勝者,有不如者,似天然亭景,當以此亭為最。”這是羅長華認此亭為“天下第一亭”的理由。


只是來鶴亭湖水縈繞,浪花拍岸的景緻早已不在,但我們能從大理洱海觀音閣的意境中,遙想一番。來鶴亭所在的末束島要高大的多,也更為險峻,且來鶴亭古建築群也更具規模,更有氣勢與美感,能想象的到當年的來鶴亭是何等縹緲仙境般的存在。所以從“天然亭景”這個角度來說,來鶴亭擔得起羅長華為其題下的“天下第一亭”之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