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兒女》:原來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這麼正


《家有兒女》:原來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這麼正

到今天為止,我又重新刷了一遍《家有兒女》。

以前看《家有兒女》是看熱鬧,就是很簡單的被劇情吸引,這個重組家庭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個性,小雪聰明,劉星頑皮,小雨可愛,劉梅和夏東海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每天都是很歡樂的。


劉星:我鄭重的承諾!

小雨:我隆重的不信!

小雪:我叫夏雪

小雨:我叫夏雨

劉星:我叫“夏”冰雹

劉星:爸媽,要是有個人死乞白賴的非要找你們去跟他談談,你們去嗎?

夏東海:誰要找我們談談啊?

劉梅:病人?

劉星:不是,是……我們班主任……


而現在關注點慢慢轉到了其中令人驚豔的教育方式。

其實《家有兒女》是給父母看的,生活在重組家庭是什麼樣的我並不清楚,但是我相信每一個生活在重組家庭的孩子都希望家裡是這樣的氛圍。


01


《家有兒女》:原來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這麼正

父與子的難題貫穿著每個男性的一生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在人的一生中,父子關係大致可概括為5個階段,“偶像化”時期,“不和”期,進化期,“接受”期,最後你會有可能會成為“你的父親”。

你們甚至無法與父親溝通,你們在對未來的選擇上有著不可化解的分歧。你們無法安然地坐在沙發上看完一段電視節目,甚至在聊天時,你都無法直視他的眼睛。

你明白你沒做錯什麼。但你和父親之間的相處依舊充滿了尷尬感、不適感。你們無法對話。在極端的狀況下,你們甚至會爭吵或冷戰。

而《家有兒女》中夏東海和劉星的父子關係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妙的範例。亦父亦友才是父子關係中最穩固的模式。


02


《家有兒女》:原來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這麼正

記得一位知乎網友的回答:

去商場裡的衛生間,位置滿了,需要排隊,我們前面有兩個人。然後又來了一個很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女孩。

媽媽對小女孩說,人有點多,要排隊,你堅持一下。小女孩說好。可沒過幾秒鐘,小女孩就說堅持不住了。媽媽說那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然後我們排在前面的幾個人也都聽到了,就說讓小女孩先去吧!媽媽說了謝謝之類的,就讓小女孩說謝謝。媽媽帶著小女孩上完就出來了,小女孩問媽媽,媽媽你不上嗎?

媽媽說: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的,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

其他人聽這個媽媽這麼說,都說讓她先上。但這個媽媽拒絕了,她說:我們要排隊的,剛才插隊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最主要的是她要教小孩子養成規則意識。於是帶著孩子回到隊伍,重新排隊了。

作為父母,尤其是在孩子面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你不經意的不良習慣就有可能被帶到了孩子的身上,甚至跟隨孩子一生。

夏東海的教育方式無疑是成功的。以身作則不光光是領導者的必備,每一位父母都必不可少。


03


《家有兒女》:原來夏東海的教育方式這麼正

說到這裡,想起一則新聞:

浙江一位年輕的小夥小王離家出走。3天后,他更新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就這座島上,和所有一切永別了。

三天三夜沒閤眼的媽媽瞬間崩潰了:“兒子這是要做傻事?”

手機一響,收到了小王的微信:“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發信息了,希望你們幸福快樂。”

媽媽顫抖著雙手,撥打了110。

11點30分,小王跳海。

11點50分,警方發現一男子漂浮在海面上,立刻救人。

現在,小王正在舟山接受治療,無生命危險。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小王是幸運的,自己的生命還在,可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面對挫折選擇逃避還不是樂觀面對?

正如夏東海和小雪說的,面對挫折,一要鎮定,二要堅強,三要團結,最重要的是要樂觀。

《恰到好處的挫折》中說:

“如果我們能放慢腳步,喘口氣,並採用新視角,我們就能從挫折中找到機會。”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納你不能改變的,才是最好的人生。我想這是夏東海要真正講給小雪的吧。


寫在最後:

孩子就像一朵花,是昂然盛開還是始終掩埋地下,取決於土壤,而父母有機會為孩子選擇一塊更好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