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悯农》,让我们记住了李绅的名字;“一餐食鸡舌三百余”的半路消息,使得很多人认为李绅是个穷奢极欲的大贪官。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早年文坛扬名,晚年政坛得意,名声播于天下,纵然不是完人,却也当不起后世的这许多“污名”。
一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李绅生于江南常州无锡县,祖上出自河北望族赵郡李氏,曾祖父李敬玄,是唐高宗朝宰相,封赵国公。李绅六岁那年,父亲去世,由母亲卢氏抚养李绅和他的哥哥,家中贫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是少年李绅的切身体会。
由于好学能文,“能为歌诗”,到了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李绅在常州当地文人圈子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又因为长得“短小精悍”,“短李”之名不胫而走。然而,李绅的科举之路却并不顺利。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27岁的李绅在长安第一次应进士举,落第。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李绅第二次应举,并获得韩愈的举荐,仍落第。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李绅第三次应举,终于进士及第,这一年他35岁。
在三次赴考过程中,李绅结识了人生中两位挚友——元稹和白居易。李绅在乡时深受常州刺史韦夏卿的赏识,元稹则是韦夏卿的女婿,两人关系尤为密切,当时李绅一度借住在元稹家中,元稹写《莺莺传》,李绅则作《莺莺歌》相和。
科考及第后,李绅决定暂时还乡,行前元稹、白居易均有诗赠别。途中经过润州,为镇海节度使李锜所赏识,邀请李绅留下来担任自己的幕僚。不久李锜抗旨造反,命李绅起草文书,李绅假装害怕拿不住笔,被李锜关进狱中。叛乱平定后,李绅又先后在浙西和浙东观察使幕府任职。
大约在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左右,李绅再次回到长安,在此后十年时间里宦游京师,历任校书郎、国子助教,同时与白居易、元稹的关系日益密切,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李绅曾作《乐府新题》二十首赠予元稹,元稹随即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并成为其中的代表作品。可以说,李绅前半生的成就,大多在文坛。
二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48岁的李绅前往汉中,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数月后就被召回长安,任右拾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唐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李绅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代翰林学士多为皇帝心腹之臣,有“内相”之名,李绅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从藩镇幕僚到皇帝近臣,足见唐穆宗对他的赏识和信赖。
与李绅同时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的还有监察御史李德裕,这是李绅重要的政治盟友。第二年(即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元稹也出任翰林学士。在学士院中,三人关系尤为密切,时称“三俊”。
萌芽于唐宪宗朝的“牛李党争”到了唐穆宗朝愈演愈烈。这年礼部贡举揭榜后,李绅与元稹、李德裕一致指出考试不公,导致主考官被罢,“牛党”中的二号人物、时任中书舍人李宗闵因为帮助自己的女婿打通关节外贬剑州刺史,“牛党”重要成员杨汝士之弟杨殷士重试落榜。此次事件被视为“牛李党争”的一场标志性事件,李绅自然也成为“李党”中的重要成员。
长庆二年(公元821年)二月,元稹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三人中最早拜相者,李德裕调御史中丞,李绅为中书舍人,并继续担任翰林学士。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牛党”一号人物李逢吉回朝任兵部尚书,设计离间老臣裴度和元稹,导致两人同时罢相。接掌相位的李逢吉想要拉“牛党”另一位重要成员令狐楚回朝,遭到李绅的坚决反对。于是李逢吉就想了一招“借刀杀人”计,撺掇唐穆宗将李绅调离学士院,担任御史中丞,同时又以吏部侍郎韩愈为京兆尹,制造二人间的矛盾。
按照规制,御史台执掌“邦国刑宪”,因此官员在获得新任命后应参见御史台官员,称为“台参”。李逢吉却请唐穆宗下旨特免韩愈台参,作为御史中丞的李绅就“论台府事体”,指出这不合规矩。韩愈听说后很不满,毕竟自己当年还举荐过李绅,两个性格刚烈之人就杠上了,在工作上御史台和京兆府不时发生冲突。李逢吉一看自己放的火烧起来了,就建议将二人一并罢免,同时贬逐李绅至外地。但不舍李绅才情的唐穆宗最后没同意,而是让李绅继续留在长安,担任户部侍郎。有了唐穆宗这个大靠山,李逢吉对李绅暂时也无可奈何。
三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正月,唐穆宗去世,敬宗即位,“牛党”势力大兴。李逢吉勾结宦官王守澄,进谗言说李绅曾向先皇建议立深王为太子,对新皇怀有二心。16岁的唐敬宗哪能辨明真假,在李逢吉和王守澄内外操纵下,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李逢吉党羽仍不满意,说处罚太轻,唐敬宗已经口头同意处死李绅。关键时刻,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疏为李绅呼冤,并指出李绅是先皇信赖之臣,即使真的有罪皇上也要等到三年孝期过后再作处置,暂时保住李绅的性命。后来唐敬宗翻阅宫中文档,发现李绅向穆宗建议立自己为太子的奏疏,才明白李绅遭人诬陷。
第二年(即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四月,唐敬宗大赦天下,李绅得以内迁为江州长史。据唐末孟棨所著《本事诗》记载,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归京,赴李司空宴,席上赋诗一首:“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书中并未指明“李司空”是何人,但现在许多人说是李绅,这首诗也成为李绅生活腐化的证据,其实不然。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是在宝历二年(826年)冬天,经扬州、汴州回洛阳,然后赴长安任职。在扬州刘禹锡与刚好罢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即作于此时,然后二人结伴北返。这时候的李绅还在江州,不过一介长史,如何与李绅在京中相遇,更不可能被呼为“李司空”。李绅直到二十年后的会昌六年(846年),才被授检校司空,这时刘禹锡已经去世四年。这里的“李司空”应当另有其人,而且唐宋时文人互赠歌妓在当时社会观念中也只是平常事。
太和二年(827年)秋,李绅自江州长史调任滁州刺史,后又担任寿州刺史、浙东观察使等职,至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当时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多年,刘禹锡自汝州赴同州刺史任暂留洛阳,加上李绅,都是仕途失意人,三人又同岁,经常诗酒唱和。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四月,李绅就地起任河南尹。洛阳城中多无赖少年,“免帽散衣,聚为群斗”, 或“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李绅上任后“以革弊为急”,施政刚严,这些人“皆望风遁去”,但大概也就是从这时起,李绅有了“酷吏”之名。三个月后,李绅东往汴州,出任宣武节度使。
四
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起用淮南节度使李德裕为相,李绅接替淮南节度使。会昌二年(842年)二月,李绅入朝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政治生涯达到顶点,“李党”在朝中势力也是如日中天。
会昌四年(844年)秋,73岁的李绅以老病罢相,加检校尚书左仆射,重任淮南节度使。当年主张置李绅于死地的李逢吉党羽张又新罢江州刺史,过境淮南,担心李绅报复自己,写信向李绅道歉,李绅就邀请其至扬州相会。席间张又新遇到了自己二十年前相识的歌妓,酒酣题诗一首:“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李绅看到后,就将这名歌妓送给了张又新。此事与刘禹锡赴“李司空”宴事可能被后人混为一谈,引发误会。
至于李绅吃鸭舌的故事则完全不见古人记载,被今人张冠李戴。《隋唐演义》作者褚人获是明末清初人,在其另一本著作《坚瓠集》中记载,宋代宰相吕蒙正“微时极贫,比贵盛,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吕蒙正晚年官司空,吕司空就被传作是李司空了。
五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去世,宣宗即位,此时李绅方加检校司空,才能被称为李司空。朝中风云突变,李德裕罢相,“牛党”势力在唐宣宗支持下重新抬头,“李党”面临清洗。风雨欲来的前夕,李绅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但身后仍遭打击。大中元年(847年),“牛党”为“吴湘案”翻案,李德裕在内的“李党”主要成员均遭贬责,当初负责审理该案的李绅也被追夺三任官告。一年后,牛僧孺去世。再一年后,李德裕去世。一代人物谢幕,历经了六朝的“牛李党争”趋于结束。
閱讀更多 閒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