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鼠疫,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直到今天,欧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栗。

在中世纪时期,鼠疫曾肆虐欧洲,三年内夺走2500万人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恐惧的欧洲人给它起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黑死病。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会突然来到中国东北。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当年现场照片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发现第一例感染鼠疫的患者。在随后两个月时间里,疫情沿着当时的中东铁路肆意蔓延,从海拉尔、齐齐哈尔到哈尔滨、长春、奉天(今沈阳),一路南下,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感染鼠疫的患者成批死亡,举家离世,整个东北地区都笼罩在鼠疫的阴影中。

这场可怕的鼠疫实际上与东北无关。当时爆发的鼠疫,是鼠疫中最凶残的一种:肺鼠疫。主要存在于西伯利亚的旱獭身上,俗称旱獭鼠疫菌株。

1910年10月,沙俄西伯利亚地区爆发了这种鼠疫,但沙俄的做法却极其不负责任,甚至有故意传播之嫌。沙俄政府选择严密封锁消息,焚烧掉疫情区的房屋,最后把不明真相的染病劳工,主要是来自中国东北的劳工们撵走,鼠疫就这样传播到了东北大地!

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但是在抗击鼠疫的斗争中,头脑还算清醒,在外交部右丞施肇基的推荐下,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的伍连德临危受命,火速赶往东北,对鼠疫宣战。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伍连德

伍连德来到了东北最严重的疫区傅家甸,在来此之前,伍连德知道此次迎接他的将是艰苦卓绝的战斗,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他没想到形势却是那么严重,不仅疫情严重,而且处处掣肘。

不仅当地官员对疫情毫无认识,而且医疗资源都掌握在俄国人和日本人手里,但即使如此,伍连德依然毫无畏惧。

他偷偷解剖了鼠疫死者的尸体,终于弄清楚了这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肺鼠疫!

接下来伍连德开始行动了,他向清政府要来了指挥权,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全权负责鼠疫防范工作。他带领防疫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将患者送到防疫医院进行隔离,并对其家人进行观察,

同时,伍连德派1000多名士兵对中东铁路中方管理沿线进行交通管制,所有途径旅客都要观察5天后才能放行。

当时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沙俄(沙俄虽败于日本,但在东北仍然有大量俄国人)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国人进行管制。如此一来就有效阻止了患病人员在旅途中扩散病情。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当年现场照片

为了保护医护人员,伍连德还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并调动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这种口罩,被后人称为“伍氏口罩”

然而,即便伍连德采取了如此严格的防疫措施,鼠疫却依然肆虐猖獗,哈尔滨、长春、沈阳……各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依然上升。

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地区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在这样下去,不仅东北,乃至整个中国都可能成为疫区。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终于,伍连德将目光转向了坟场,并找到了答案。

当时正值隆冬时节,死亡人数甚多,土葬极其不便,而且日本医生宣称鼠疫在严寒下无法存活,不用埋,正是在这样错误的论调下,被鼠疫的感染的死者尸体都集体堆积在荒郊野外,如此多的尸体堆积在一起,这就是巨大的传染源啊。

伍连德认识道,唯有将尸体焚烧才是上策,可是在当时,入土为安是传统,伍连德也不敢擅自作主,他将情况和建议迅速奏请朝廷,请朝廷批准。

同时,哈尔滨的官商绅士们也联名向吉林总督(当时哈尔滨属吉林境内)陈情,希望批准火葬。

好在清政府中虽然多是迂腐官员,但这次朝廷支持了伍连德,3天后,伍连德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准许伍医生之请。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当年现场照片

1911年1月31日,2200多具尸体在哈尔滨城北的公共墓地进行集体焚烧,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集体火葬。紧接着,各地相继对鼠疫死者火葬,甚至不少已下葬尸体也从坟墓中挖掘出来,进行焚烧。

当时很多人们对伍连德的作法不理解,民众中对其诅骂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不管怎样,通过这种近乎铁腕的方式,伍连德团队终于控制住了传染源。

在集体火葬后,鼠疫的感染人数第一次破天荒的下降,完成了火葬的一个月后,哈尔滨防疫总部收到了最后一例死亡报告。接下来,各地捷报频传,死亡报告均为零。

至1911年4月,横行东北,夺6万人生命的大鼠疫,​终于被消灭。当然,我在文章中写的看似简单,实际伍连德在工作中所面对的困难和艰辛,根本无法用文字言表。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当年现场照片

伍连德当年控制疫情的手段在今天仍同样适用,即传染病防治三大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未被感染人群。

伍连德的名字也随着抗击鼠疫的胜利,迅速传遍世界。当时西方人都不敢相信,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竟然打赢了鼠疫这场战争。

英国《The Times》驻北京的著名记者给伍连德写信,“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英国《医学周刊》对这次事件的头号功臣伍连德的评价: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欧洲人对伍连德的敬佩是发自肺腑的,因为鼠疫在欧洲人心里永远是最深的痛,在对鼠疫的战争中,欧洲人败得体无完肤,而中国人却取得了巨大胜利。

梁启超曾赞誉伍连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百年前鼠疫席卷东北,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避免重蹈欧洲覆辙

伍连德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伍连德,临危受命,救千万人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国士无双,实至名归。

1911 年 4 月 3 日,伍连德邀请 11 国专家,于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年仅 32 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会议上,伍连德主持,与各国专家共同完成了 500 页的《1911 年国际鼠疫研究会会议报告书》。

两年后,也就是1913 年,伍连德整理的相关文章发布在了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 Lancet 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欧洲人为何败给鼠疫,因为他们没有伍连德这样的国士。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在《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一书中,伍连德在序言中写道: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永远幸福繁荣

参考资料:《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