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鼠疫,在39種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直到今天,歐洲人提起鼠疫依然不寒而慄。

在中世紀時期,鼠疫曾肆虐歐洲,三年內奪走2500萬人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恐懼的歐洲人給它起了一個可怕的名字:黑死病。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10年10月,鼠疫會突然來到中國東北。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當年現場照片

​1910年10月25日,滿洲里發現第一例感染鼠疫的患者。在隨後兩個月時間裡,疫情沿著當時的中東鐵路肆意蔓延,從海拉爾、齊齊哈爾到哈爾濱、長春、奉天(今瀋陽),一路南下,大有席捲全國之勢。

感染鼠疫的患者成批死亡,舉家離世,整個東北地區都籠罩在鼠疫的陰影中。

這場可怕的鼠疫實際上與東北無關。當時爆發的鼠疫,是鼠疫中最兇殘的一種:肺鼠疫。主要存在於西伯利亞的旱獺身上,俗稱旱獺鼠疫菌株。

1910年10月,沙俄西伯利亞地區爆發了這種鼠疫,但沙俄的做法卻極其不負責任,甚至有故意傳播之嫌。沙俄政府選擇嚴密封鎖消息,焚燒掉疫情區的房屋,最後把不明真相的染病勞工,主要是來自中國東北的勞工們攆走,鼠疫就這樣傳播到了東北大地!

當時的清政府內憂外患,但是在抗擊鼠疫的鬥爭中,頭腦還算清醒,在外交部右丞施肇基的推薦下,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並獲得醫學博士的伍連德臨危受命,火速趕往東北,對鼠疫宣戰。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伍連德

伍連德來到了東北最嚴重的疫區傅家甸,在來此之前,伍連德知道此次迎接他的將是艱苦卓絕的戰鬥,早有心理準備,但是他沒想到形勢卻是那麼嚴重,不僅疫情嚴重,而且處處掣肘。

不僅當地官員對疫情毫無認識,而且醫療資源都掌握在俄國人和日本人手裡,但即使如此,伍連德依然毫無畏懼。

他偷偷解剖了鼠疫死者的屍體,終於弄清楚了這是可以通過唾液傳播的肺鼠疫!

接下來伍連德開始行動了,他向清政府要來了指揮權,果斷撤職了一些無能的醫官和隔離區官員,全權負責鼠疫防範工作。他帶領防疫人員挨家挨戶檢查疫情,一旦發現感染病例,立即將患者送到防疫醫院進行隔離,並對其家人進行觀察,

同時,伍連德派1000多名士兵對中東鐵路中方管理沿線進行交通管制,所有途徑旅客都要觀察5天后才能放行。

當時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沙俄(沙俄雖敗於日本,但在東北仍然有大量俄國人)也採取了同樣的方式對自己的國人進行管制。如此一來就有效阻止了患病人員在旅途中擴散病情。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當年現場照片

為了保護醫護人員,伍連德還發明瞭用棉紗做成的簡易口罩,並調動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這種口罩,被後人稱為“伍氏口罩”

然而,即便伍連德採取瞭如此嚴格的防疫措施,鼠疫卻依然肆虐猖獗,哈爾濱、長春、瀋陽……各地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依然上升。

當時,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地區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在這樣下去,不僅東北,乃至整個中國都可能成為疫區。

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終於,伍連德將目光轉向了墳場,並找到了答案。

當時正值隆冬時節,死亡人數甚多,土葬極其不便,而且日本醫生宣稱鼠疫在嚴寒下無法存活,不用埋,正是在這樣錯誤的論調下,被鼠疫的感染的死者屍體都集體堆積在荒郊野外,如此多的屍體堆積在一起,這就是巨大的傳染源啊。

伍連德認識道,唯有將屍體焚燒才是上策,可是在當時,入土為安是傳統,伍連德也不敢擅自作主,他將情況和建議迅速奏請朝廷,請朝廷批准。

同時,哈爾濱的官商紳士們也聯名向吉林總督(當時哈爾濱屬吉林境內)陳情,希望批准火葬。

好在清政府中雖然多是迂腐官員,但這次朝廷支持了伍連德,3天后,伍連德收到外務部發來的電報:准許伍醫生之請。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當年現場照片

1911年1月31日,2200多具屍體在哈爾濱城北的公共墓地進行集體焚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集體火葬。緊接著,各地相繼對鼠疫死者火葬,甚至不少已下葬屍體也從墳墓中挖掘出來,進行焚燒。

當時很多人們對伍連德的作法不理解,民眾中對其詛罵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不管怎樣,通過這種近乎鐵腕的方式,伍連德團隊終於控制住了傳染源。

在集體火葬後,鼠疫的感染人數第一次破天荒的下降,完成了火葬的一個月後,哈爾濱防疫總部收到了最後一例死亡報告。接下來,各地捷報頻傳,死亡報告均為零。

至1911年4月,橫行東北,奪6萬人生命的大鼠疫,​終於被消滅。當然,我在文章中寫的看似簡單,實際伍連德在工作中所面對的困難和艱辛,根本無法用文字言表。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當年現場照片

伍連德當年控制疫情的手段在今天仍同樣適用,即傳染病防治三大原則: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未被感染人群。

伍連德的名字也隨著抗擊鼠疫的勝利,迅速傳遍世界。當時西方人都不敢相信,風雨飄搖的清王朝竟然打贏了鼠疫這場戰爭。

英國《The Times》駐北京的著名記者給伍連德寫信,“由於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績,您的名字在歐洲特別是英國家喻戶曉”

英國《醫學週刊》對這次事件的頭號功臣伍連德的評價: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無以為報,我們永遠感激他。

歐洲人對伍連德的敬佩是發自肺腑的,因為鼠疫在歐洲人心裡永遠是最深的痛,在對鼠疫的戰爭中,歐洲人敗得體無完膚,而中國人卻取得了巨大勝利。

梁啟超曾讚譽伍連德:“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即伍連德)博士一人而已!”

百年前鼠疫席捲東北,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避免重蹈歐洲覆轍

伍連德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史記·淮陰侯列傳》

伍連德,臨危受命,救千萬人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國士無雙,實至名歸。

1911 年 4 月 3 日,伍連德邀請 11 國專家,於瀋陽召開了「萬國鼠疫大會」,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召開國際學術會議。年僅 32 歲的伍連德被推選為大會主席,會議上,伍連德主持,與各國專家共同完成了 500 頁的《1911 年國際鼠疫研究會會議報告書》。

兩年後,也就是1913 年,伍連德整理的相關文章發佈在了醫學頂級雜誌柳葉刀 Lancet 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首位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

歐洲人為何敗給鼠疫,因為他們沒有伍連德這樣的國士。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亞的檳榔嶼逝世,享年82歲。

在《鼠疫鬥士:一箇中國醫生的自傳》一書中,伍連德在序言中寫道: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曆史的偉大文明古國,歷經世世代代的興衰榮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永遠幸福繁榮

參考資料:《鼠疫鬥士:一箇中國醫生的自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