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這華麗的面紗啊,人們就管這叫做生活,雖然它畫的沒有真象。
《面紗》講述了細菌學家瓦爾特,攜妻子凱蒂赴中國研究時,發現妻子與人發生婚外情後,夫妻二人來到了溫疫肆虐的中國南方農村,然後瓦爾特染病去世的故事。
毛姆是一個關注人性的作家,在他的骨子裡,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悲觀態度,彷彿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虛幻。而這份悲觀,或許和他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因口吃而產生的自卑感有關。所以,他才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成為局外人。在這部作品中,毛姆也同樣給一個看似尋常老套的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讓人還未掀開,就已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也許是愛的太卑微,也許是社會太現實,才造成了他們婚姻的悲劇,但紫陌卻認為,他們的不幸,其實是敗在了“無話可說”上。夫妻間因為“無話可說”,所以生疏;因為“無話可說”,所以寂寞。
1. 表面上是冷漠造成的悲劇,實際上是無話可說帶來的不幸
“冷漠”作為推動小說情節發展的主題,成為了他們婚姻的毒瘤,折磨著彼此,讓他們的夫妻關係既熟悉又陌生。凱蒂在25歲時,迫於種種原因,嫁給了她並不喜歡的瓦爾特。婚後,儘管凱蒂努力想更多地瞭解瓦爾特,但是瓦爾特總是對凱蒂有所隱瞞。所以,他們即便結了2年婚,凱蒂也仍然不瞭解自己的丈夫。
越不瞭解,就越憋悶;越憋悶,就越討厭;越討厭,就越無話可說。與丈夫的無話可說,讓她婚後變得空虛、寂寞,所以當凱蒂認識了幽默風趣、身材壯碩的湯森時,便意亂情迷,毫無招架之力地掉進了“愛的陷阱”。對凱蒂而言,湯森是迷人的,他們無話不談,相談甚歡。然而,這世上本就不存在秘密,瓦爾特很快就掌握了他們出軌的證據。
凱蒂害怕極了,她希望得到瓦爾特的原諒,但是瓦爾特卻並沒有藉此機會,拯救兩個人的“無話可說”,而是簡單粗暴地給了凱蒂兩個選項:要麼讓湯森離婚後娶她,要麼和自己一起去霍亂之地。在等待的日子裡,他們依舊無話可說,因為瓦爾特自以為是的愛的表白,再一次刺痛了凱蒂的自尊心,當女人被男人揭穿自己的愚蠢、庸俗後,她便不再想與這位“高高在上”的男人多說,因為那樣只會讓自己顯得更愚蠢。
來到霍亂之地,當地人都和凱蒂誇獎她的丈夫,而凱蒂也慢慢對丈夫有了改觀。但是,他們卻還是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要說什麼,也許是因為瓦爾特從沒有真正放鬆過,所以才會給凱蒂一種很難接近的感覺。
所以,表面上看,凱蒂和瓦爾特的悲劇是“冷漠”造成的,其實卻是“無話可說”帶來的不幸。因為無話可說,他們才會越來越不瞭解對方的需求,才會彼此相向而行。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兩個人明明在一起,卻無話可說。瓦爾特愛凱蒂愛到了骨子裡,甚至願意為了凱蒂做任何的改變,但是唯獨不願意與凱蒂多說幾句,也就是因為他不願意多說幾句,所以才會親手推走了妻子,並親手結束了他們的緣分。
2. 三大現實原因,註定了凱蒂與瓦爾特無話可說
在毛姆的《面紗》裡,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心理的描寫,以“第三者”的敘述視角,既突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也解釋了瓦爾特和凱蒂“無話可說”背後的原因。
①瓦爾特的語言裡,藏著愛的卑微,也為“無話可說”埋下了伏筆
我竭力去喜歡那些討你喜歡的東西,忍受折磨也要對你隱瞞起自己,實際上我並不無知粗俗,不愛散播醜聞也不愚蠢,我知道你何等害怕智慧,並盡我所能讓你覺得我是個大傻瓜,跟你認識的其他人一樣。我儘量不讓我的愛來煩擾你,我知道那會讓我承受不起,所以我一直察言觀色,留意我的愛,讓你厭煩的最初跡象。
這一段是凱蒂出軌的事情,被瓦爾特發現後,瓦爾特怒火之下的“告白”。瓦爾特非常愛凱蒂,儘管他知道凱蒂和自己不是一種人,也還是對凱蒂一往情深。為了能討好凱蒂,瓦爾特甘願藏起真實的自己,變成一個“傻瓜”。因為凱蒂並不聰明,而她也討厭面對一個聰明的丈夫。
但是,越是卑微的愛情,越容易適得其反。瓦爾特的“假裝”,非但沒有打動凱蒂,還令凱蒂更加厭惡,她討厭瓦爾特只展示給自己,他想要展示的一面;也痛恨瓦爾特面帶譏諷地看著自己喜歡的一切;更受夠了瓦爾特的不解風情。在凱蒂的心裡,瓦爾特愛的越卑微,就越心虛,而這樣的瓦爾特,讓凱蒂惱火不已,所以便再也不願與“虛偽”的丈夫多說什麼。
②凱蒂的心理描寫,暗示了無愛的婚姻,很難有話可說
她很高興能一走了之,到那時多莉絲已經結了婚,如果她還是單身一人就顯得她更老,如此一來也就更沒人要了,對她來講就談不上美滿婚姻,但總算是結了婚,事實上,去中國生活也會讓事情變得容易些,她害怕母親那張不饒人的嘴。
這一段是凱蒂答應求婚時內心的心理活動,她嫁給瓦爾特並不是出於愛情,所以這段婚姻也算不上美滿,因為這不過是凱蒂迫於年齡等壓力,逃離父母的一種辦法。沒有愛情基礎的兩個人,再加上性格上的諸多不同,在婚後,是很難有話可說的。 瓦爾特喜歡讀書、不善表達;凱蒂喜歡聚會、愛笑愛聊天。雖然瓦爾特出於愛,儘量去做一些他認為凱蒂會喜歡的事;但是凱蒂卻因為不愛,而不願為了瓦爾特做任何的改變。
凱蒂內心是糾結的,她習慣了享受瓦爾特對她的好,而不願意遷就瓦爾特的喜好,做出任何改變。因為愛你,所以你喜歡的事,我都喜歡;因為不愛你,所以不願關心的你的喜好,更不願與你聊你的喜好。
③男權社會下女人只有順從,很難與男人平等的對話
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女性從呱呱落地開始,便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出閣前,聽父母的;出閣後聽丈夫的。她們社會地位極低,也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當然也不能出外謀生。所以,凱蒂和凱蒂的母親,才會那麼想讓凱蒂嫁一個有權勢的男人。由於長期盲目服從父權主義社會的等級觀念,凱蒂缺乏女性自主的意識,基於女性“內在性”的特徵,和社會環境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凱蒂在25歲時,迅速嫁給了瓦爾特。
波伏娃用內在性來描述女性的性別特徵,即沒完沒了地重複著對歷史不會產生影響的工作處境。在這種處境中,女性處於封閉被動而無所作為的生存狀態,其外在表現最直觀的就是,女性在經濟上文化上對男性的依賴。
婚後,雖然瓦爾特對凱蒂百般寵溺,但他畢竟是自己的丈夫。丈夫不想說的話,凱蒂要識趣些別再追問;丈夫的決定,凱蒂沒有迴旋的餘地,必須絕對服從。因為在當時,男性有絕對的統治權。所以,即便凱蒂並不想跟瓦爾特去霍亂之地;即便他埋怨湯森事到臨頭毫無擔當,也沒辦法與男人們抗議,因為男人和女人本就不平等,當時的社會,也沒有給女性與男人分庭抗禮的機會。
《最完美的離婚》中所說:最壞的結局不是離婚,而是成為面具夫婦,對對方沒有愛,也沒有任何期待,卻在一起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兩個明明很親近的人,卻要像路人一樣,呆在一起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因為比起吵架的氣急敗壞,無話可說更令人憋悶。通過作者的語言、心理描寫,以及結合凱蒂的原生家庭教育,與當時社會大環境的分析,他們夫妻二人“無話可說”的真正原因也浮出了水面。
3. 共同愛好有助於創造共同話題,告別“無話可說”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裡,有這樣兩對來民政局辦理業務的夫妻。
工作人員問離婚的夫妻:“你們為什麼離婚?”他們面無表情地回答:“說不著。”女方說:“三月了今天說了頭一句話‘離婚’。”
再問另一對新人:“你們為什麼結婚?”“我們說得著!”
對於夫妻而言,有話可說,才能將愛意傳遞,也才能維持婚姻長久。而無話可說就像化骨綿掌一般,將夫妻間關係擊垮,並傷害夫妻感情於無形,最後甚至以“離婚”散場。所以,真正幸福的婚姻,是無話不說,不是無話可說。
而為了避免掉進“無話可說”的困局裡,從共同的愛好入手,更容易讓彼此有話可說。就像趙明誠和李清照一樣,他們通過雙方共同的愛好,每天創造出了許多話題和樂趣。李清照在18歲的最好年紀,遇到了趙明誠。兩個人一見如故,經常在一起切磋詩詞文章,還經常一起去相國寺一帶的市場上,蒐集和購買名人書畫、古董漆器。
夫妻在一起久了,總會因為新鮮感全無,而無話可說。可李清照和趙明誠卻沒有這個擔心。因為他們總能發明出很多新鮮的玩意兒,來增添生活的情趣。就比如“賭書潑茶”的遊戲,就是比賽看誰最先說出典故的出處、位置,誰就能先飲茶,然後贏的人,會因為高興過度,而將茶灑到自己身上。
對於趙明誠和李清照來說,他們有相似的愛好,又一起為了共同的話題,而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他們才能在你來我往中,越來越深愛彼此、越來越有話說。而凱蒂和瓦爾特卻不同,他們的性格本就相差甚遠,也沒有共同的愛好,瓦爾特又偏偏總是不願意交心,而是一味用搪塞,澆滅凱蒂的好奇心,所以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無話可說,才會讓凱蒂越來越厭惡瓦爾特。
劉震雲說過,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當兩個人的婚姻,變成了一場心不在焉的啞劇,這無疑對夫妻來說,是最大的悲哀。因為比起一人獨坐的孤獨,兩個人的無言才更讓人絕望。當戀愛時的甜蜜散去後,平凡日子裡的一地雞毛,也許會讓你疲於關心身邊的另一半,所以有些人即便一開始是基於愛的結合,最後也會活成瓦爾特和凱蒂的樣子,所以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會用無話可說,傷害那個曾經禍福與共的愛人。
而有些人,卻像趙明誠和李清照一樣,即使在平凡的日子裡,也能共同創造出新的話題和驚喜。因為對他們而言,努力創造夫妻之間的共同話題,增加夫妻間的互動,並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為愛而做的努力,因為值得所以珍惜,因為珍惜所以努力。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熬不過歲月的蒼白,而用“無話可說”傷害了最愛自己的人。不幸的婚姻,各有不同,而“無話可說”,一定是破壞婚姻關係的史詩級“殺手”。於千萬人之中,遇到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人,並不容易,所以千萬別讓“無話可說”毀了你們的緣分。
但願每一對戀人,都能甜蜜到“無話不談”;但願每一雙夫妻,都不會被“無話可說”,消磨掉最美好的時光。
閱讀更多 紫陌讀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