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縣大槐樹上的鳥窩:到底是“老鴰窩”,還是“老鸛窩”?


我國中部很多地方的民間,都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其實在河南省北部的滑縣,很多兒童從大人口中聽到的不是“老鸛窩”,而是“老鴰窩”這是為什麼呢?圖為山西省臨汾市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的大槐樹。

據文獻記載,從明洪武3年至永樂15年近50年的時間裡,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就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活動,主要遷往京、冀、豫、魯、皖、蘇等18個省的500多個縣市。圖為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的根雕“老鸛窩”。

據《洪洞縣誌》記載,明朝時,洪洞縣有一座自唐宋以來便建有驛站的廣濟寺院,寺院宏大,殿宇巍峨,位處陽關古道旁。在廣濟寺山門左側有一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西面汾河灘的一些老鸛便紛紛在這株大槐樹上構巢壘窩。到了冬季樹葉凋零之時,古樹上星羅棋佈的老鸛窩,甚為壯觀,引人矚目。


明初移民時,官府在廣濟寺和大槐樹下設局駐員,集中移民,編排隊伍,併發給“憑照川資”。當移民起程時,依依惜別,不忍離去,走了很遠再回首,只能看見那株高大的槐樹和上面的老鸛窩。因此,“大槐樹”和“老鸛窩”就成了夢繞魂牽的家鄉標誌,幾百年口口相傳,有的甚至把“老鸛窩”誤傳為村莊了。圖為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的“老鸛灘”。

經過600年的輾轉遷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後裔。圖為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內的根雕“老鸛窩”。

豫北民間之所以把“老鸛窩”說成是“老鴰窩”,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豫北這裡老鴰常見而老鸛基本不見,二是老鴰gua、老鸛guan發音相近。圖為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門前尋根祭祖的遊客。

一個月前,無人機航拍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瑞視覺》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