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的"回归"之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大地上身着标准中山装的国民中,若上衣口袋佩戴着钢笔,那绝对是知识分子、有身份人的象征。甚至当时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佩一只钢笔是小学生,佩两只钢笔是中学生,佩三支钢笔是大学生,于是有人不管是好笔、坏笔,总喜欢将它佩戴在自己胸前。


钢笔的

今天我要说的这支钢笔,是农村里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胡手中经常用着的钢笔。

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贫困的年代,普通老百姓手中没有余钱,因此农村里的学生们将自己手中的钢笔看得比生命还重,倍加爱护,就算当时钢笔已"遍体鳞伤",仍"轻伤不下火线"那是常有的事,就算是笔尖摔坏了,磨一磨,校正一下还得继续"上岗",哪那怕写字已不流畅、划纸也不例外。

那天,小胡放学回家,看见同村许多小伙伴正围在一口水塘边喧哗,好奇好玩的他便径直的走了过去。原来上午的大风将邻里家一棵高大的枇杷树吹倒在水塘中,树上金黄欲滴的枇杷,有的露在水外,有的已没入水中,急坏了岸边嘴馋的小伙伴,大家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略识水性的小胡在伙伴们的的鼓噪下,决定以身试险,去水塘中摘枇杷。


钢笔的

下塘之前,小胡没忘记佩戴在自己上衣口袋中的钢笔,生怕丟了,否则换来的不仅仅是没有笔写字做作业,更甚的将是妈妈那顿毫不心慈手软的"笋子炒肉"一一暴打。于是他小心的将钢笔摘下,顺手交给邻居家一个叫彩云的小妹妹保管,然后忘乎所以的下塘摘起了枇杷。

有付出必有回报,不一会,小胡将枇杷摘了个盆满钵满,然后与岸边的小伙伴们尽情地分享着、高兴着......

天快黑了,小伙伴们蹦蹦跳跳着回家了。

饭后,煤油灯下,一贯毛燥毫无记性的小胡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原来他在寻找自己的钢笔。

"噫,钢笔哪去了?”,小胡嘀咕的声音被妈妈听到了,暴跳如雷,揪着小胡的右耳朵"河东狮吼"起来,惊吓中的小胡什么都记不得了,只一个劲地骗妈妈说"钢笔落在课桌里了”以求免打、平安。


第二天,小胡压根儿就记不起昨天他将钢笔给彩云小妹妹保管的事了,只想着: "钢笔不见了,怎么办?怎么办?......",此时,额头上不知不觉的巳浸出了微汗,可这才四月天气啊!


钢笔的

一阵"急火攻心"后,小胡决定挺而走险的去叔叔家"偷"堂弟的钢笔,以免遭妈妈的那顿"皮肉之苦”。

就在小胡鬼鬼祟祟准备行动时,碰上了迎面走来的彩云小妹妹。

俗话说,做贼心虚,小胡一下子脸都红了。

彩云妹妹问: "小胡哥哥,怎么啦?脸都红了。″

"没,没什么?......"小胡结结巴巴的说。

"小胡哥哥,我给你送钢笔来了,你昨天怎么忘记问我要了?"彩云妹妹说。

"啊.....?",小胡高兴的跳了起来,连忙抱起彩云妹妹圆地转起圈来......


钢笔的

小胡的钢笔终于回来了,一场偷笔以免遭"笋子吵肉"的风波终于"胎死腹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