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众多行业的生产秩序,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地产行业也受到了不小冲击,秒速被按下“暂停键”,瞬间进入“冰冻期”。
往日热闹的售楼部全部关停,中介机构也暂停营业,以减少人员聚集;部分城市暂停和延后了土地供应……随后,春节后复工被推迟,导致地产的销售与建设"双向"不畅;然而,企业仍需要为员工发放工资、仍需要缴纳办公场地租金、仍需要支付融资产生的利息等财务费用,从而企业成本飙升,经营压力陡然剧增。一边是销售停滞,无法及时复工,一边是成本支出高,对地产企业造成了双面夹击。
商业地产随着群众减少外出聚集,客流量急剧减少,加剧了实体商户运营艰难或大批倒闭,从而导致商场空置率抬升,租金下滑等诸多问题,为日后商业地产的运营带来更多困难。房企、商业运营商通过减免租金可以有效稳定商户信心,在目前中小商户运营艰难的背景下及时止损,但同时减免租金对于运营方而言,也无疑意味着业绩和资金的双重压力。
中国金茂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辉分析: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是地产业的"生命线"。此次疫情导致的各业态销售损失使得企业现金流入急剧下滑;而疫情延续中土地、存货、资产端的成本支出依然,为应对疫情、确保安全运营的成本支出不能降低,坚持不减员、不裁员,后续复工、恢复生产和运营的成本也会很高,这些正在严重挤压着地产企业的现金流、资金流。对于部分负债率较高的地产企业会带来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挺过"极寒"时刻,能够"活下去"对相当一部分地产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据营销业内人士透露,年内最大的挑战还是时间周期带来销售目标和回款的影响,相应的企业的经营计划和资金计划必须要随时调整,将重在收紧范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旧改方面,进程将继续拖慢,但由于各项成本支出仍然存在,或许会有更多项目因为撑不住被迫降价出让。许多房企因各种因素可能出现现金流断裂,而旗下项目将面临无力投入推进的危机,由此将加剧大吃小现象。
回望2003年非典对行业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见,一旦疫情过后,行业憋足了劲,火力全开,市场将迎来一小轮爆发。而在此之前,地产企业只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养马练兵以更好应对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回温。
01
加强培训及梳理内部流程
大部分的地产人在高周转的节奏下,很难可以抽出时间来系统学习。而今面对肆虐的疫情,大家都被关在家,总体比较清闲,正是一个练兵的好机会。
02
倒逼自身营销方式改变
提升线上营销和推广能力
穷则变,变则通。对部分企业来说,危机是“危险”中蕴藏着“机遇”。十年前,电商的崛起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改变了整个商业地产,其从原先以零售为主的业态逐步转向体验式的商业业态。如今,商业地产的模式与十年前已有翻天覆地变化,而本次疫情使得体验式商业受到重创的同时,也会让商业业态模式发生全新的改变。
当下,不少企业面临现金流紧绷、销售停滞、建设不畅的困境,由此纷纷加大线上销售渠道的推广力度,“线上售楼处”就是众多成果之一。虽然收效甚微,但毫无疑问,此举将线上营销的重要性空前拔高,营销号媒体人的价值和功能将得到放大。
03
做好服务 提升品牌影响力
发掘满足客户需求的新方式
疫情对房企的“租”和“售”等都带来了冲击,但也有一些领域是可以发力的,比如物业。目前我国整体上已经告别住房短缺时代,进入品质居住时代,物业的好坏已成为购房者一个重要的参考。
以此次疫情来看,众所周知,此次疫情防控难点在于,一是病毒潜伏期比较长,二是恰逢春节前后人员流动特别大。发放口罩、定点消毒、测量体温、花式宣传等,都是物管的基本动作。而那些自带“隔离净化”功能的绿色建筑/空间,也成为了业主能安心呆在家中的重要心理保障,而这类从开发前期便聚焦绿色节能的开发商显然也更加具有市场优势。
人类的基本需求、高级需求是永恒的,因此人总能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最适合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由于惯性作用,通常情况下,一种需求满足形式向新一种形式跃迁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会遇到阻挠。可是,在特殊条件下,进化会极大地提速。当前,无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时刻。
此次疫情将使人们深刻检讨生活方式以及居住条件。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偏好和诉求的变化。无论是地产开发商,还是设计公司,除了当下公布的措施,还能做什么?怎么做得更好?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极大提升自身品牌,而且还大概率可能找到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增大疫情过后扩张的底气。
冬天终将过去,春天终将到来,尽管这个过程我们遭遇着各种苦痛、煎熬、焦虑和伤心,我们何不将此作为试炼石,锤炼好员工、完善好体系、服务好业主,以更强大的姿态去迎接未来的大发展。
閱讀更多 思納建築設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