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ky丿灬魑情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4岁进宫,为唐太宗才人,唐高宗公元649年继位后,封武则天为昭仪,在公元655年“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公元674年加封“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唐睿宗李旦继位,武则天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7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这时的她才是真正的皇帝。而程咬金在公元665年就去世了,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死去了25年,还谈何敢不敢杀程咬金?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题目问错了,应该问武则天在“废王立武”前,为什么不杀程咬金。?
主要那时程咬金年事已高,无心干预朝廷事情,本身远离政治中心,一直在外任左屯位大将军兼校屯营兵马等职务,再说他从没有公开反对过武则天,自然武则天不会想到杀他。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这挡了武则天晋升皇后的道路,也挡了高宗重振皇权的企图,所以打击元老势力,是李治和武则天在政治上的共谋,不能全推在武则天一人身上。
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武则天和高宗就利用支持的一帮大臣,像李义府、徐敬业、崔义玄、袁公瑜等,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削职免官,将反对最激烈的宰相诸遂良外贬,而程咬金由于没有干预后宫之事,也没加入长孙无忌一伙,所以,得以幸免。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武则天从来不是为了杀人而杀人。
她杀人只是为了清除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
先是做皇后,后是做皇帝,谁拦着就杀谁,
为什么不杀程咬金?不是不敢杀,是因为程咬金并没有构成她前进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李世民死后,李治当了皇帝,左右朝政的是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就是当年八柱国那些人,在隋朝的时候,他们就能左右朝政,在唐朝还是。
程咬金不属于这个集团里面的人。
他是山东造反集团。
演义小说里不是说了吗,他在瓦岗寨上是混世魔王。
他的领导是翟让和李密。
李密被打散了,他投靠王世充。
后来又从王世充那儿到了李唐。
他们比不过长孙无忌这些一路跟过来的人。
所以当初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他去问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就关陇贵族的领头人,一呼百应。百官都听他的。
搞得李治和武则天很头疼。
但是李治问李勣,这个瓦岗寨上原来的军师徐茂公,他就说了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
之所以这么说,就因为他们不属于关陇贵族集团。
他不想臣服于长孙无忌,也不想和李治作对。
徐茂公这样想,程咬金肯定也是这样想。
当年瓦岗军的人这时候都夹着尾巴做人,怎么会跟人家李治作对,怎么会成为武则天皇后路上的绊脚石呢?
所以武则天才不会杀他。
锦翼
首先武则天和程咬金之间没有实质的冲突,杀程咬金没有必要。所以说不是不敢动,是真的动不了。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陪葬昭陵。
程咬金在武则天登基前就病逝了,没有和武则天直接冲突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病逝,而武则天登基做皇帝是在690年。两人没有实质的冲突,杀他为何!武则天在清除异己上绝不手软,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杀的。武则天是一个爱才的君王,她统治下的唐朝应该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拓跋飞翼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绝对不敢杀程咬金,关键是杀不死,因为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下了黄泉25年左右了,这该如何杀?
但,武则天刚开始干政时,还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时候为什么“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为知节。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起义于瓦岗寨,后来跟了李世民,是凌烟阁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时,程咬金跟着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战绩卓越,被封宿国公。历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也是参与者,其后就被封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后来又被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关于程咬金的民间传说很多,文学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关电视剧也不少,程咬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义中的程咬金是个福将,性格大大咧咧,胸无城府。虽然武功一般,但胜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细。程咬金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义,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欢。
程咬金的武功,最强的据说是“夺命三斧”,这武功不是别人教的,而是咬金在梦中所学。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脑袋。从上至下劈过来,有点力劈华山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冲着要命来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没成功,收斧少许,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猛的往前戳对方面门,仿佛帮对方剔牙。这招让很多人败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这是在两人错镫之时,斧头一个横劈,看似目标就是来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对方只能使出“铁板桥”的功夫,平躺马上了。
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如果来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仿佛“电视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后面也就没有威胁了。现代人经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简单,招数有限。
程咬金是凌烟阁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两个人之一,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是在武将中。
武则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岁。在李世民活着时,武则天和程咬金没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则天被李治从感业寺接了出来。
从此,武则天开启了斗争模式。先是和后宫那些女人斗争,后宫那些女人当然不是对手;接着,武则天辅助李治做政事,这次斗争的对象成了众大臣。
对于女人干政,大臣们当然是不愿意的。武则天一看这些老臣,个个摆着一张臭脸,靠着自己曾经的功勋,靠着凌烟阁这块招牌,影响朝廷和社会,这让武则天极不舒服。
经过一番运作,武则天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武则天权利更进一步,李治夫妇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公元664年,武则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开始一起“办公”了。这段时间称为“双圣临朝”。
在武则天“奋斗”的这段日子里,不少官员受了影响,但程咬金没受影响,难道是武则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当然不是,武则天的权利逐渐增大时,凌烟阁24功臣渐渐衰落,当武则天真能决定一些事的时候,24功臣只有5个了,分别是:徐茂公、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唐俭。这五个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长孙无忌了,这人当然得赶出去,武则天成功了;唐俭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对于武则天,早期并不反对;尉迟敬德影响力大,武将出生,无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则天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个人还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为程咬金是个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恼了此人,后果难以估计;其次,程咬金此时是几个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大哥级别的,“收拾不好”就会引起公愤;第三,程咬金是武将,对朝廷政事影响力有限,无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后,程咬金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武则天干政,那么就无需管他。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没有交集的。但,武则天刚干政时,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为程咬金年龄大,对朝廷政事影响不大,又没有明确反对自己,所以武则天没有去“收拾”程咬金。
蓝风破晓
武则天是一代女皇,她67岁在公元690年定都洛阳,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而陈咬金乃大唐开国名臣,参加过玄武门之变,是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
为什么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
一,怎么杀死人?
程咬金在公元665年逝世,享年77岁。
那时候,二圣临朝,李治在世,武则天还不是皇帝。
等武则天当皇帝,程咬金早就死了二十五年,一个死翘翘地人,她怎么杀?
二,利益不冲突
小孩讲对错,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讲立场,必须站队。这就存在利益冲突!
李治上位,长孙无忌等人被贬,为什么?权势大,影响着皇权。
废王立武事件,就是双方的一次较量。
比如褚遂良,那是强烈反对,甚至不惜磕头到流血。可是武则天想当皇后嘞。
而李勣(jì)则是说“废王立武,这是陛下您自个家的家事。”
最终,武则天当上皇后,褚遂良、长孙无忌被贬,李勣深受帝恩。听说李勣姐姐守寡,武则天亲自慰问,封赐东平郡君。
程咬金那是一直站在李治一方,早年亲自护送他继位,未曾公开反对武则天立后,和武则天利益不怎么冲突。
大事不糊涂,作为武将,只要程咬金不犯大错,不作死,晚年基本会保。
公元657年,程咬金征讨贺鲁,杀降利财,也是他晚节不保的一次征讨,但依旧活着,并成功退休。
退休养老,那更没利益冲突了……
三叔小记
首先,武则天比程咬金小了几十岁,李治把武则天封为皇后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六十几岁了,当时程咬金已经不理朝政了。后来李治不想让武则天当皇后了,但是武则天很有野心,她直接自己当了皇帝,自己掌权,这时程咬金都已经很老了。武则天大肆屠杀大臣的时候,程咬金早就去世很久了。
其次,程咬金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并没有反对武则天的行为,甚至于他的子孙也没有跟武则天对着干。程咬金的子孙在朝堂上并没有很热情,而是选择去镇守一方,使得程家得以保全下来。而有些人就没那么有眼见了,比如说徐懋功的后代,他们很看不惯武则天一个女人执政,一直跟武则天作对,甚至造反,武则天自然不会留他们。他们造反失败了,武则天还诛了他们九族,还把已逝世的徐懋功的坟给挖出来,可见武则天对待不效忠她的人有多心狠手辣了。
最后,武则天是一个很残忍的人,但她不会平白无故地杀大臣,她杀大臣肯定是因为那个人碍了她的道。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去了当时的皇后等人,这些人都是对她有威胁的。
还有一些李家人反抗她,也被她处死了。而程咬金就没有表现出反抗的态度,武则天自然也是看在眼里,杀死很多反对她的大臣,留下不反对她的人。
奇闻大百科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预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代袭。 麟德二年去世,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
早年的程咬金家境不好迫于生计,打起主意买卖官盐,不过很快就被抓了,入狱没多久就因为新帝登基给赦免了。出狱后她母亲也劝他找个正事做别在干犯法的事了。但是迫于战乱程咬金便打了一把三板斧开始了他的强盗职业生涯,虽然是做的强盗,但是也是做着劫富济贫的事。程咬金仁义的处事原则为他在江湖赢得了名声,后来去了瓦岗山做了山头大王。刚入伙的程咬金便想着劫一笔大买卖,让自己和母亲在山寨中受人尊重。适逢靠山王杨林儿子护送朝纲进京,程咬金二话没说便挥舞板斧劫了下来,自此勇猛的名号传播开来。后来,他认为当强盗不是万全之策,听闻李世民思才若命,便打算投靠他,恰逢李世民正在招才,这就样,程咬金连夜带着母亲投奔李世民开始了他开国之功。程咬金能够认清时势证明并非莽夫。
后来武则天夺了皇位,为了使各方集团势力臣服和施行自己的见解,武则天必须设立严厉的刑罚来惩治杀害公开与她作对的人,武则天并非为了一己野心而打击旧臣,而是消灭那些与自己有相悖政治观点的势力但是程咬金不笨啊采取低调的态度不反对谁也不支持谁给人一种只想安心过自己晚年的老头。
程咬金看起来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别人的智慧也不低,从他一开始投靠朝廷,到后来的低调都透露出他的智慧
大梦哆啦A梦
古装电视剧中,大多数以清朝和唐朝为背景,在很多关于唐朝历史的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武则天登上帝王之位,将曾将的开国大臣一一斩杀,关陇集团几乎被武则天杀了个遍,但唯独三板斧程咬金不仅保得性命,甚至还被重用,死后也被厚葬。那么,电视剧中演的是真的吗?为什么在武则天的权力之争中死了那么多功臣,唯独只有程咬金幸免于难呢?这就要从武则天与程咬金的利益冲突和程咬金的为人说起了。
首先武则天和程咬金真的有利益冲突吗?大多数人都知道,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后宫的一位才人,那时的武则天只存在后宫争宠的可能,与身在朝堂的程咬金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真正使武则天可能碰到程咬金的只有在武则天得到李治重用之后。而在他们真正有了交集的时候,程咬金是怎么做的呢?公元655年,李治为了武则天“废王立武”,这时候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定受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阻挠,然而程咬金在这件事里的存在感并不高,也就是说他其实是默认这件事情的。从不强出头,这也是程咬金保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在这个时候,程咬金就已经避开他和武则天的一个最关键的利益冲突了。再后来,武则天渐渐有了极强的政治野心了,出现了两王持政的局面。但是这个时候程咬金做了什么呢?程咬金带兵攻打怛笃城,中间默许王文度将已经投降的胡人全部杀死,抢夺财物,回京之后就被免了官。从此程咬金的仕途就已经非常惨淡了,几乎没有再被重用过,那么程咬金也就谈不上对武则天的野心有影响了。最后甚至辞官回乡,不再参与官场是非,那么武则天有什么理由再去杀掉程咬金呢?
从始至终,程咬金的仕途其实与武则天关系并不大,甚至在程咬金去世之后,武则天才登上帝位。所以都是电视剧的误导,两个交集并不深的历史人物被联系起来,甚至生死挂钩。
再说程咬金的为人。在很多说书人口里,程咬金活了一百二十岁,可见程咬金在民间的口碑还是非常好的。电视剧里塑造的程咬金,大多是扛着三板斧的大大咧咧的粗人形象。虽然程咬金确实是个武将,但是他其实非常聪明,不仅仅是懂得选择一位明主,在官场中也是非常懂得进退的。最初程咬金作为李世民的二十四位开国大将之一得到了重用,之后在李世民驾崩之后,更是亲自护送李治回宫继位,并在宫门外驻守保护数月,在之后武则天一步步掌握实权的过程中,程咬金也不曾公开反对。
一路过关斩将拥戴明君,不仅仅是靠运气,重要的还是看人的能力和谨小慎微的性格。程咬金在老年时曾被起任为刺史,但他并没有接受,而是上书“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在官场上呆的久了,很少有人能如程咬金一般轻易放下权利,这招以退为进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也让程咬金度过了一个安乐无忧的晚年,死后被追加封号。
程咬金死后,不仅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出现,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对他的评价也是清一色的忠臣。很少有历史人物能够在后世口中保持清一色的好评,程咬金就是那位“奇人”,足以见得他为人处世的本事。武则天的权力之争并未波及到程咬金,就算是他掺和进去了,也不一定是和长孙无忌等人一样的下场。
亭殿阁
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敢杀程咬金呢?
原因实在太简单了,武则天称帝于690年,程咬金则死于665年,对于已经死了25年的程咬金,武则天和他有什么仇?即便有仇,她想杀程咬金,难道还能让程咬金活过来再死一次不成?
所以,“武则天当皇帝之后为何不敢杀程咬金”这个问题,也太让人啼笑皆非了,当然,将时间背景换成在武则天称帝之前,此事便值得说一说了。
那么,武则天称帝之前,为什么没有铲除程咬金呢?
武则天于贞观十一年被唐太宗看中,然后被召入后宫,封为才人。
只可惜,武则天虽然模样生得美丽妩媚,可却一直没能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她极力地表现自己以讨唐太宗的欢心,可不论她再怎么做,再怎么争宠,唐太宗却始终没有睁眼看她,更不用说喜欢她了,她入宫时是才人,等到唐太宗驾崩之时她仍然还是一个小小的才人。
永徽元年,唐高宗去感业寺烧香的时候,看到了可怜楚楚的武则天,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
于是,唐高宗在永徽二年突破了伦理纲常的束缚,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备受高宗的宠爱。
如果不是因为当时高宗已经有了皇后的话,武则天一入宫恐怕就会被册封为皇后了,不过高宗对武则天的宠爱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为了让武则天坐上皇后的位置,高宗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
他要废了王皇后,然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唐高宗的这个想法不用说也知道肯定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当然是他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了,他这个舅舅可了不得,乃是关陇集团的领袖人物。
关陇集团自隋末乱世以来,虽然已经弱了很多,后又经唐太宗的刻意打压,又弱了几分,可到了高宗时期却有“复兴”之势,原因便在于长孙无忌在唐太宗去世之后又开始了他的小动作,想要控制朝政。
所以,唐高宗当了皇帝之后,实际上一边忌惮长孙无忌的同时,一边又想铲除长孙无忌和关陇集团对朝政的影响甚至是控制,对于这一点,武则天掌权之后同样如此,她也在想方设法地推倒关陇集团这块招牌。
唐高宗试图“废王立武”,长孙无忌带着关陇集团跳出来反对,这既是高宗和武则天的一次政治危机,实则也是他们打垮长孙无忌和关陇集团的一个契机,从而巩固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再受长孙无忌和关陇集团的掣肘。
唐高宗明显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废王立武”之事上,他一步也不肯让,谁让谁就输。
谁都不让的话,只能凭本事赢。
这时候,朝堂上的不少人也看出了唐高宗、武则天和长孙无忌、关陇集团在斗法,站哪一边呢?说到底李治才是皇帝,更何况当时很多人也遭到了关陇集团的打压,所以不用想也知道肯定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李治这一边。
所以,唐高宗最终在“废王立武”之事上打败了长孙无忌,挫伤了关陇集团的锐气,后来又在659年正式对长孙无忌下手,以谋反之罪流放黔州,随后逼他自尽。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死,关陇集团瞬间失去了主心骨,也就没办法继续在朝堂上和唐高宗、武则天作对了。
当时李治、武则天惩治了不少太宗旧臣,可程咬金为什么能够幸免一难呢?
实际上,李治和武则天想要对付的是关陇集团,因为反对他们的也是关陇集团,而程咬金并不是关陇集团的人。
更重要的是,程咬金这个人很聪明,他可不像影视剧中的程咬金那么憨,他是一个活得很精明、很通透的人。
李治不是在闹“废王立武”吗?长孙无忌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反对得最欢快,可是程咬金却聪明地躲到了一边,不掺和这事,和老程差不多聪明的李勣也说了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之后站到一旁不吭声了。
程咬金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将军,李治让他去出去打仗,他二话不说去了,没有掺和“废王立武”,所以自然没收到牵连。
程咬金在显庆元年率军打得突厥人找不着北,这时候的李治和武则天也已经取得了“废王立武”的胜利,皇权得以巩固。
所以,程咬金开始给自己谋后路了,他谋什么后路呢?
显庆二年的时候,他率军抵达恒笃城的时候,胡人纷纷开门请降,程咬金却一声令下发起了屠城,屠完了城,一溜烟跑了。他回到长安的时候,文官们纷纷弹劾他屠城之事,于是他顺势交出了兵权。
程咬金选择自污,选择交出兵权,选择让李治和武则天放心,这就是最好的后路。
这边才被罢免了官职,被调去歧州当刺史,那边程咬金便上表请辞,皇帝呀,我老了,我要辞职回家养老了。
李治这时候也很默契地配合了程咬金,好好好,爱卿辛苦了,回家好好享享清福。
别说武则天没想过要杀程咬金,即便她有这个想法,活成精了的程咬金也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流浪的侯爵
这个问题很简单,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统率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
李治能够平安登基,程咬金功不可没,忠臣一枚,怎么可能会被杀?只要他不犯错是不可能被杀的。
至显庆元年的这一段时间内,武则天正在想着怎么当上皇后。
显庆元年,高宗废太子忠为梁王,改立武后之子代王弘为太子。68岁的程咬金正在讨伐西突厥大获全胜,冬季时,胡人数千归降。王文度劝程咬金把他们全部杀掉,掠其钱财。程咬金默许。导致程咬金晚年不保,被罢官
虽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但毕竟做的没底气,程咬金上表辞官。9年后(665年)去世,享年77岁。
660年二圣临朝,那时的武则天的皇后位还没坐稳呢。差点被废。程咬金做官时,武则天没这个能力,辞官后也没这个必要杀退了休的程咬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