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了,偏远的乡村如何防控?带着记录影像的冲动,来到中条山脚下、黄土地最高处、一个叫顶村的小村庄。顶村,高高在上的村落,与坡下失去喧闹的村庄相比这里更寂静。沿沟路,拐弯处,一座晋南特有的民居地坑院出现。驻车,探个究竟,尽管动静不大,还是惊动了老乡。
大过年的,只是因为窑顶上往下看了一眼,老人竟然特意从院子里走上来,有远客不期而至就是好兆头,就一再请客人到家里坐坐喝口水。真是善良的乡亲,善解人意的邀请啊!
老人说,刚刚送走了来看望她的城里闺女一大家子,他们跟你一样都带着大口罩。你别怕,我这村里地高人少空气好,我和老伴儿不咳嗽没发烧,到屋里暖和暖和。
折了个弯道便是这座地窨院的大门,青砖箍的门面与厚厚的黄土地浑然一体,红红的对联平添了古朴山村的节日气息。
穿过过道,透过拱项门洞,小院内景一目了然,干干净净,朴朴实实,座北是三眼大窑,东西两厢各有两眼。
男主人听见动静早已站在门口迎候,身着一袭略显肥大的工装,一看就是晚辈送给他的,老人说他喜欢蓝色,羡慕有职业的公家人。
据老人介绍,他今年75岁,姓别,这个姓氏有点生僻,但百家姓里有,相传光绪年间祖上从河南南阳过来的。老伴儿姓马,72岁。他们结婚五十多年,育有三女一子,男孩最小42岁了,大学毕业留在太原工作,三个闺女都在县城居住。
老别说,他这地窨院年代不长,是古老的民居形式中最年轻的院落。之前他们住在沟里,也是窑洞,但出路太不方便,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动土开挖了这座院,同期这里的村民都开始建平房了,但他孩子多手头拮据,没有办法,只能艰苦奋斗。于是,他就带领老伴儿还有三个闺女,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农忙时顾庄稼,农闲时建家园,一锹一锹挖土不止,历时四年之久。
事没经过不知难,这个院子沁透了我们一家人的辛勤汗水,如今虽然过时了,但我们住在其中感到坦然自在。偶尔也跟儿子在省城小住,但感觉拘束和陌生。
空中开始飞舞着细小的雪粒,老别说不敢让你久留。村里已经挨家挨户通知了,四点钟就要封村了,通往外面唯一通道就要封闭了。老别坚持非要把客人送到地面。
临行前,老别说熬过这一阵子,春暖花开的日子,欢迎摄影师再来,他愿意做向导,愿意分享他的故事。 -------------------- 原味记录乡土乡愁,原创图文盗用必究,头条号“老宁摄影”期待您的关注,喜欢请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