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估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亲不过五服”,对于五服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比较懂,对于我们年青一代大多不知道五服是什么意思?想了解的就随小编一起往下看。
五服这个词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五服的概念,不过那个时候的意思和这句话中的意思,还是相差甚远的。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五服才逐渐演变成现如今的含义。今天就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古老的词汇,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含义的逐渐演变。
五服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在我国的历史上,至少有三层含义。先秦时期,五服指代的是理想化的行政区划理念。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依据各侯国距离京畿的远近程度,分封为等级不同的小国。也就是说,统治者按照亲疏远近,把不同的人划归到一起,以便他们对周王朝履行不同的责任义务。君王直接统治的地方称为“甸服”,除此之外依次为“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按照关系远近逐渐递减,封地也有所不同。
五服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五种孝服,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孝道,亲人丧礼,也会根据亲属关系穿上不同规制的孝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披麻戴孝。根据与故去亲人的关系不同,服丧期限以及丧服的规格也不同。共分为五种,被大家成为五服。“一服”也就是丧者本人,父母儿女以及叔侄等人就是“二服”,以此类推。
发展到现在,五服指代的就是五辈人的意思,其实这个含义也是从丧礼服制的延伸而来,根据丧礼服制的不同,关系的亲疏远近,也很容易就区分出来了。五服虽然原本指代五种孝服,但是到了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五辈人的意思。所以后来也就有了“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如果亲戚间离得太远,就会说“出了五服了”。那么大家一定也很好奇,五辈都具体指哪五辈呢?
其实这个也很简单,以自己为中心,上下左右延伸出去五辈,就称作“五服”。其实这样算下来,很远的亲戚都可以被囊括在内。所以若是有什么亲戚是出了五服的,那就真的不算亲戚了。因为离得太远了,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可能不熟悉,所以古人说的“亲不过五服”实在是很有道理的。(乡土驿站整理自网络,侵删)
閱讀更多 鄂東農村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