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有些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

陝北這些事兒


一是這樣高齡老人去幹活。主要是輔助性的輕巧活。在邊上搭把手,真正重的體力活是不會給老人去做的。

二是子女另時有事或外出打工,老人身體好。到田間地頭看管一下莊稼。

三是體諒子女的不易。不能做個閒人。我們這邊有句俗話叫“八十歲老媽砍黃蒿,一天不死一天要燒(指生活)”。


山豐意來0350


幼年飯不飽,童年失學早,壯年交公糧,老年沒社保。兒孫各要盤兒女,不幹誰來養我老?老年農民多貧困,各位積德行行好。


陽佳8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農村上百歲的人也可以下地幹活。我家的老鄰居伯母輩的今年91歲,天天到田裡幹活,種了很多菜。我媽媽今年88歲,天天拖地板,我勸她不要那麼勞累,她說活動活動筋骨才不會四肢退化無力。我認為勤勞的人多會長壽,也會更幸福,因為有事做少生病,也不會寂寞,好吃好睡,活出精彩!


梁山寶樹堂xiety


這個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貧窮。我家旁邊就有一個老人,七十多歲了仍然在種地,雖然動作遲緩,但是身體卻很硬朗。


在農村,老人的待遇不像城裡那樣,退休後一個月有好幾千的退休金,可以全國各地去旅遊。農村的老人,國家雖然有補貼,但是對於日常的生活開銷是遠遠不夠的。


老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必須得有收入,種地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可能有的人會說難道沒有子女嘛,要子女幹嘛。其實,在農村只要老人能幹得動,沒有幾個是會去麻煩子女的。

我家旁邊那個爺爺就是,自己平時種點蔬菜種點糧食,等收穫了糧食用來自己吃,菜則是拿到集市上賣點錢,然後買點日用品之類的。


一大把年紀了還要種地,實屬無奈,同時也是生活所逼。這些老人一般都有六七個女子,去投靠哪個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意見,再說老人也不會去,所以很多老人就趁著自己還能動,種點地攢點小錢。

另外,他們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對土地有著無法割捨的濃厚感情,讓他們放棄土地就像是放棄自己的生命,簡直太難了。所以種地就成了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有的人喜歡攝影,旅遊一樣。

當然,幸福是肯定的。因為土地不僅能夠為他們提供必要的食物和收入,還能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也算是一種苦中作樂吧。也許只有土地才能讀懂他們的心。


鄉村創農阿劍


這個問題對於農村人來說真的很常見而已,對城市人來說可能會很驚訝,都80多歲了還要下地裡幹活?

我就說一個身邊的例子吧,有個村裡的老人,80幾歲了,天天到菜地種菜,摘菜,摘的菜到路邊去賣,一般下午4 5點就要去街上賣了,雖然賣的菜不多,全部賣完也就幾十塊錢,有時候會賣到晚上8點多鐘還賣不完,可能大多數人看到以為老人是個苦命人,然而大多人都想錯了,每次這個老人賣到很晚沒回家的時候,他兒子都會開車來接她回去,他兒子開著寶馬汽車,難道你們會覺得他兒子不孝順嗎?當然不是了。

他兒子說過,讓老人家不要去種菜了,就在家裡享福就可以,老人家就是不聽,老人家說:一輩子都忙忙碌碌過來,老了卻閒著沒事做會很不習慣,雖然種菜賺不到幾個錢,也辛苦,但是下地種菜,賣菜的生活讓他覺得生活踏實,如果閒下來沒事做,生活總感覺少了什麼一樣,不習慣。


生活看趣聞


我住在農村,村裡快九十的老人還一大早起來,拿看小鏟子到菜地除草呢,他起的早身體好,比年輕人更勤快,大塊的莊稼地他不用管,只關心菜地的草,地裡的大白蘿蔔都比別人家的大,地裡沒有一棵草,因為老人更勤快,每天都法去地裡鋤草,從不間段,他是為鍛練身體,那老人到九十二歲才去世,又低又瘦的老人。


趙紅傑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

我爺爺今年已近七十二歲了,在爸媽結婚後便和我們這些年輕一代分開而居,現在每天七點準時起床。雖然爺爺交了養老金,現在每個月可以領取一千多遠的養老金,能夠滿足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開支。但是爺爺還是會在農忙時節扛著鋤頭到田裡幹活,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

在我們村裡這樣的農村老年人很多,甚至還有八十多歲的孤寡老人獨自一人管理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他們可能在土地上勞動五天才能趕得上年輕人在土地上工作一天,而且自己也不愁吃和穿,但他們依舊選擇堅守在土地上。那麼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認為最為重要的當屬以下兩個方面。

老年人對土地的情節

對於那些七十、八十多歲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可能既經歷過自己沒有土地的日子,又經歷過那幾年的饑荒歲月。所以他們深知土地對咱們農民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土地就不會有農村,也不會有咱們農民這個群體。故此他們把自己承包的這一畝三分地看得很重要,認為就是自己一生的歸屬。

在加上老農民年輕的時候,只能夠靠著一畝三分地來養活一家人,對於他們來說這土地不單單是土地,更是一家人的家庭成員。所以在農村老農民的心裡,他們對土地有著很厚的土地情結,覺得自己和家人都離不開土地。這是那些為什麼老年時不愁吃穿、子女孝順的老農民種地的主要原因。

而且咱們農村對於老年人活動場所建設的比較少,部分老農民還把下地幹活當做鍛鍊身體的一部分。所謂活著、活著,就是得活著動、動才能活,他們覺得如果老年就待著不動,那麼肯定也會疾病纏身。

農村生活的不易

有句順口溜說得很好“幼年吃不飽,童年失學早;壯年交公糧,老年沒社保。”可以說是很好地形容了老農民的一生。在他們幼年的時候就開始和土地打交道,小小的人兒還沒有鋤頭高就在土地上揮灑汗水,然而卻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等到該讀書的年紀,又因為家裡貧困不得不早早輟學。

等到壯年成為一家之主時,又不得不上養老、下養小,那個時候的他們也只能靠著那一畝三分地來掙錢養家餬口。等到農民成為老農民時,孩子們又開始面臨著高昂的房貸和車貸,老農民又不得不再次扛起鋤頭為子女減輕負擔。可以說老農民一輩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卻又一輩子不得不和土地打交道。

當然還是因為老農民年輕時沒有辦法去學習那些知識和技術,只掌握有較為高產的種植經驗,所以年老時掙錢也只能依靠土地。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隨著如今農村養老體系的不斷髮展,我相信以後的老農民都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當然作為老農民的子女——年輕的新農民的我們,也不應該忘記老一輩所做的貢獻,需要努力地讓他們擁有一個美好的晚年。


愛茶者九號


個人感覺,農村老人依然下地幹活是好事情,活動了身體的同時也自己解決了生活問題,最重要的是讓老人感覺到自己還行,有自身價值的自信心,愉悅感。所謂身心健康啊……

我的父親七十有六了,自己種了倆畝多地,還養了一百多隻雞鴨鵝以及四條中華田園犬,每天還騎自行車去集市跟老朋友喝茶聊天,每頓吃飯必喝白酒一盅。而且每頓飯都是自己做來吃,偶爾跟兒女們一起吃個飯,拿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自己煮的東西營養好”。

母親今年正好七十歲,改了年齡跟姨媽們一起去飯店做工,一個月三千多元,媽媽說,有時候其實辛苦,但我心裡滿足,高興,年輕時候沒能賺這麼多錢,老了居然能,我可不想學那些老太太每天坐那裡打麻將荒廢自己……

今年孫女學藝術集訓,爺爺奶奶一人給孩子倆萬元交學費……

健康長壽的秘訣,第一個就是身心愉悅,只要老人們力所能及,就讓他們動起來吧,機器不運轉要生鏽,人也一樣。

僅代表個人觀點


遊子的腳步追尋著春天


我爺爺86歲了,天天在家裡還要種些地,養些雞鴨鵝。

這不是錢不錢的事,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改變不了!

爺爺很早就沒有了父母,依靠姐姐養活,後參加了抗美援朝,回來又當了生產隊的幹部,經歷的多,子女也多(共三子兩女),勤儉節約慣了!他們那一代對土地有特殊的感情,什麼都可以不要,唯獨土地!

到現在,房子周圍的土地爺爺還在“耕種”。以前老家耕地都是犁頭,現在都是用簡易耕地機,爺爺一般都是請隊上一些年輕勞動力幫忙翻耕,自己就負責撒播種子等技術性活路,其餘就是日間管理,收割的時候也是機械化。我們都勸爺爺別種了,他都說自己不費力,房子周圍的不耕劃不著!

老年人的心思細膩,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操心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生前生後事情都安排好了!自己多節約一些,自己還能給子女留一些!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很多人背井離鄉在外面奮鬥,希望大家都多給在家的父母打打電話!


AijiA瀟帆


在農村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如果你深入農村,多在農村呆一段時間,就會發現不僅有80歲的,甚至更年長的還在幹活的也依然存在。

我的爺爺今年83歲,還是自己堅持種菜園,堅持勞動。我想其主要原因有這幾點:

一是實屬無奈。現在農村的勞動力大多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半是一些老人、小孩。那麼大農村多大年齡算老動力呢?我的大姨父今年61剛,還在廣東惠州打零工,我的爸爸56歲,還在上海某傢俱廠幹活,讓他歇歇,他說身體好,還可以幹幾年。在農村,想要找個小工幫忙幹活,找不到年青人,中年人少之有少不願做,願意做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充當了老動力,所以讓80歲以上的老人留守家裡是很常見的情況,既然是留守老人,為了生活,不得不下地幹活。

二是身體較好。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很多80歲的老人身體都還硬朗。這也許是跟他們經常勞動有關係,按照農村人的說法,“閒也能閒出病來”,有時候,子女不讓老人幹活,老人反倒覺得不自在,無所事事,身體反而容易出問題。在身體忍許的情況下,老人下地幹力所有能及的農活,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

三是被迫勞動。這種情況,現在是越來越少,但也不免存在。雖然說“百善孝為先”,但在農村,不孝敬老人的現象還是時有發生,有些子女看不慣老人閒著,就鼻子不是鼻子,眼晴不是眼睛的,老人無奈,被迫下地幹活。希望這種情況越來越少。

上面是我瞭解的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