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背後的“三國殺”對中國經濟影響不能一概而論

外匯天眼APP訊 : 3月9日,截至發稿前,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在30美元/桶的整數心理關口徘徊,甚至一度跌幅達32.32%,報27.94美元/桶,觸及2003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值。

国际油价大跌背后的“三国杀”对中国经济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油品事業部總監張龍星分析稱,這一變化是疫情發展疊加沙特價格戰的綜合效果。

“雖然沙特與俄羅斯再度聯手救市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需要時間檢驗。目前看,市場可能短期還會震盪下行。”張龍星稱。

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上週末發起全面油價戰爭,恐怕是此次油價暴跌的直接導火索。

據悉,沙特阿美大幅調低其不同級別的主要原油定價,削減幅度至少是20年來最大。根據相關報道,沙特阿美將4月份面向亞洲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美元/桶-6美元/桶,向美國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向西北歐及地中海地區的折扣最大,售價下調6美元/桶-8美元/桶。在降價的同時,沙特阿美還計劃在下個月大幅增加原油產量,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

探究沙特阿美此時實施驚人的“降價+增產”舉措背後邏輯,張龍星認為,主要是基於三大原油產油國間的深度博弈(業界稱為“三國殺”)。比如,俄羅斯被業界一直視為OPEC+減產既得利益者(享受了減產維繫油價,卻又不實際減產,從而奪取他人市場份額);美國則在直接搶奪OPEC份額,在全球積極推銷原油出口;唯獨沙特在2014年10月份至今的國際油價下行通道中,“收穫”了連續七年的財政赤字。

張龍星分析稱,雖然俄羅斯不合作是本次OPEC+會議不歡而散的核心原因(出於對美國不斷擠佔OPEC+減產所流失的市場份額的擔心),但由於布油已經跌破了俄羅斯預算平衡的42美元每桶關口,俄羅斯面臨盧布大幅貶值以及資金加速出逃壓力,後續,沙特與俄羅斯再度聯手救市的可能仍然存在。

相對油價來說,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似乎更為真切。此前,EIA、IEA與OPEC在2月份月報中分別將全球原油增長預期下調103萬桶每日、90萬桶每日和99萬桶每日。預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3月份數據會進一步下調。而中石油經研院預計,需求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需求同比下降35.7%,供應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資源供應同比下降17.3%。

張龍星介紹,中國是當前全球原油需求的龍頭,特別是近年陸續建成投產的大煉化項目更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核心構成,中國經濟景氣程度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所能達到的高度。

而中國經濟與國際油價的關聯性此前也有體現,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國嚴防死守,最大程度切斷了傳播途徑,但也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國內油品消費嚴重萎縮。此後,中國抗“疫”所取得成果給予了全球市場足夠信心,全球金融市場在經歷了最初恐慌階段後穩中有升,特別是大宗商品之王原油在2月初下探底部後,在2020年2月20日之前走出的七連陽行情,更凸顯了市場對中國快速走出疫情影響及其後V型反彈的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