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領箱憶往

前不久,見到一個“失物招領箱”,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該失物招領箱設在商場門口右側,安裝了一隻有二十餘個格子的物品櫃,鋼化玻璃的材質既透明又安全,旁邊還張貼著失物招領的流程和失物的程序。這令我走進了記憶深處。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不少公共場所,諸如影院、劇場、醫院、商場、車站、碼頭、學校的門口都設有失物招領箱。記得中山公園出口處就有一個,是一隻櫥窗似的箱子,招領的失物有鑰匙、手套、手帕、帽子、紅領巾、玩具、公園月票卡等,時常可以看到有人撿到東西來交公,也有人領到了失物,眼睛裡掩飾不住失而復得的喜悅。

弄堂舊趣錄 | 失物招領箱憶往

我與弄堂小夥伴在中山公園大草坪上玩翻跟頭時,撿到了一副半新不舊、十指露頭的絨線手套,我覺得拿回去可以給母親戴,便悄悄塞進了褲袋帶回了家。下班回家的母親正在淘米,見我拿出一副手套給她,戴上了也蠻合適,母親有點欣喜,便隨口問我是誰送的。我說在中山公園撿到的,話音剛落,母親已脫下了手套,臉色也陰沉了下來。她把手套往我手裡一塞,厲聲讓我去公園交到失物招領處。我說撿來的又不是偷來的,“啪”的一聲,母親給了我一記響亮的“頭塔”,“去,馬上交掉”。我怕招來第二記“頭塔”,一路小跑來到失物招領處,把手套交給了糾察。這一記“頭塔”,讓我長了不少記性。

又有一次,我在學校圖書館借書時撿到了一隻票夾。打開一看,裡面有五張偉人的肖像卡片,還有年曆片、劇照歌片和兩張嶄新的一角鈔票和一些零碎的糧票。我二話不說,直奔校門口的失物招領箱,交給了老師。沒想到老師居然把這事告訴了我的班主任老師,還記到了班上的好人好事簿裡。從此,我撿到的像章、紅領巾、連環畫等都交到失物招領箱裡去了。失物箱裡的東西也是豐富多彩的,沒有個人信息的物件上都寫上了撿拾的時間,圓規、三角尺、量角器、鉛筆盒、乒乓板、三毛球、毽子等等。失物箱掛在校門口幾乎每個同學都要經過的地方,人人都可看見,誰發現遺失的東西都可以去認領。學期結束,班主任會在學生手冊中的“思想道德評語”中,對學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情況寫上一筆,家長們看到這樣的評語,臉上會露出讚許的目光。

父親天天乘13路電車上下班,買了一張月票卡。某日,回家後卻發現月票卡不見了,急得額頭直冒冷汗。他叫我沿著他回家的路去找一找,我便沿著秀水路、長寧支路一直尋到曹家渡13路電車的終點站,低著頭來來回回找不著。正當我失望之際,售票員問我找什麼,我說:“爸爸的月票卡。”他順手一指,讓我去失物箱看看。啊,透過玻璃,那張熟悉的照片躍入我的眼簾,父親的月票卡被人用圖釘釘在了失物箱中的木板上了!我歡呼起來,連忙奔回家把喜訊告訴了父親,父親二話不說,拿著工作證就奔出去了。

失物招領箱,一個微小的窗口,卻為失主與拾物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遺憾的是它現在漸漸淡出了公共場所。拾金不昧見證著一個城市的良心,願更多的失物招領箱迴歸公眾視野,讓更多的失物找到回家的路。(陳建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