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3月13日讯(记者 蒋甜 实习记者 张海玥)为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妥善做好疫情发生后现场鉴定暂停期间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青岛市人社局社保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大胆探索,针对癌症晚期恶病质及持续植物状态等危重病人,创新实施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新模式。
社保中心表示,自今年起开始着手研发劳动能力远程鉴定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紧急暂停2月份全月共12批次的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工作。为满足危重病职工的鉴定需求,社保中心经多方论证,提前开展远程鉴定工作,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尽早享受社保待遇。远程视频鉴定结合市人社局微信公众号的人脸识别实时上传功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视频鉴定,鉴定过程全程录像留存备查,使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更加便捷规范,人性化。
据悉,被鉴定人只需关注“青岛AI人社”公众号并登陆个人账号,在鉴定开始前通过公众号内相关链接即可直接完成人脸识别、签到、采集人脸图像等操作。身份确认成功后,工作人员将在系统中收到签到提示,并组织专家及鉴定职工进入远程视频,登录现场鉴定系统。鉴定过程中专家可通过视频对话问诊,指导查体,确定被鉴定人员身份、核对伤(病)情及当前状态。远程视频结束后,专家组现场讨论鉴定职工伤病情,并做出鉴定结论,在现场鉴定系统中进行鉴定信息录入,实现了鉴定结论“现场定、集体定、一次定”。整个鉴定过程严谨规范,符合劳动能力鉴定操作规范要求,有效保障了重症鉴定职工安全便利和自身权益。
记者了解到,陈先生是一名工伤职工,2018年在单位工作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双手严重挛缩畸形,双下肢严重萎缩,气管切开,无法移动。现在停工留薪期已经结束,面对陈先生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如此重症的情况让单位犯了难,遂向社保中心劳动能力鉴定处打来了求助电话。听闻该情况后,鉴定处工作人员立即对陈先生的伤情进行核实,确认其符合远程鉴定标准,并通知单位及家属准备配合进行远程视频鉴定。待陈先生收到鉴定结论后,社保经办机构将据此为其发放一次性伤残补贴及相应的工伤待遇,减轻单位和职工的经济负担。
多渠道发布信息实现“零”遗漏。
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工作暂停后,全市共739名被鉴定人相应项目的鉴定工作延期,为确保延期信息能一人不落的及时通知到鉴定职工,社保中心采取公众号推送消息、逐个电话落实、延期通知群发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扩散。对于联系方式留存不正确的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并逐个落实通知到位。
网上办、实现劳动能力鉴定申报服务不掉线。
在窗口一线,鉴定业务的受理工作没有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停止,市社保中心副主任王勇介绍说:“在这段特殊时期,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病毒传播,我中心大力推广“不见面服务”,网上办事、帮办代办等个性化服务,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除了传统的柜台办理,还可通过‘青岛人社’手机APP、‘青岛12333’及‘青岛AI人社’微信公众号、登录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等渠道进行自助申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业务申报等操作。”
练内功,保障疫情后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据统计,我市每年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职工约1万余人,每个月有近千人参加劳动能力现场鉴定。为提高鉴定工作效率,2019年市社保中心自主开发建设了全国首家集智能管理、信息运行、监督检查、风险防控、鉴定服务“五位一体”的劳动能力鉴定智能服务平台系统,并在青岛市阜外医院建立了首家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站。实现了社保、医保、鉴定医院多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共享,鉴定职工身份验证、查体、化验全程人脸识别,劳动能力鉴定全程实现无纸化办公,鉴定职工“只跑一次腿”。
据了解,今年起,随着省集中系统的正式上线,面临着新旧系统切换和调试工作。为确保现场鉴定程序在新系统切换后能正常运行,市社保中心在疫情期间派员驻扎医院鉴定现场,对设备和系统进行调试校正,反复测试验证数据,并组织部分鉴定职工开展小范围现场鉴定系统试运行,为疫情结束后大规模现场鉴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让鉴定职工尽快拿到鉴定结论,尽早享受社保待遇,确保疫情后鉴定工作顺利开展。
閱讀更多 大眾網海報北京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