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承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兩年的時間當中,德國在歐洲大陸上予取予求,即便是面對強大的蘇聯,他們也在第一波攻擊中,給蘇聯予重創。正當希特勒開始憧憬取得蘇聯豐富的石油後,自己的德軍機械部隊將橫掃全世界的時候,蘇聯的一場大雪把他逼進了失敗的大門之中,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發動攻擊開始,到9月19日基鋪陷落,德國完成了對蘇聯的第一波進攻,他們開始向莫斯科推進。德軍不斷向莫斯科逼近,正當要發動總攻擊的時候,大雪突然而至,溫度快速下降。10月6日,俄羅斯下起了大雪,溫度劇降,連續幾天的大雪,使得身穿夏裝的德國士兵凍得直打哆嗦,除此以外,裝甲部隊的坦克缺乏防滑設備,無法快速在雪地快速推進,摩托車和汽車的油料被凍結,只要一發動故障頻發,戰士們手上的槍支也被凍得卡住了,德軍的一切攻擊都被迫停止。
希特勒得知前線的情況後,趕忙向前線周邊的城市籌集過冬的棉衣,一個月後,棉衣開始運往前線,可是運輸隊卻舉步維艱。制定“巴巴羅薩”計劃的時候,後備軍總司令弗羅姆已經直言了後勤的難度,德軍前期的作戰區域內,鐵路不能直達,只能靠公路運輸,而德國國內僅有3個月的汽油儲備和1個月的柴油儲備,這完全不夠用。當運輸隊向前線運送棉衣的時候,俄羅斯境內溫度已經降到零下,卡車的汽油全部凍得黏稠起來,只要一開出去,發動機很快就會報廢,最終德國只能用馬車來運送棉衣。德國準備過冬棉衣的這段時間中,俄羅斯已經進入了雨季,雨雪交加之下,俄羅斯被炮彈炸得坑坑窪窪的路面上,遍地都是灌滿泥漿和冰水的泥坑,後勤部隊的馬車每前進幾米就會陷到坑內,過冬棉衣一直無法送到前線士兵手上。
11月底,莫斯科那刺骨的寒風讓溫度在短時間內降到了零下40攝氏度,嚴寒中的德國士兵開始四處找房屋躲避寒風的侵襲。當他們在那荒無人煙的莫斯科城外找上許久,才可能發現一些小屋的時候,他們喜出望外地奔了過去,結果卻發現屋內不僅沒人,連食物和衣服都沒有,他們的內心陷入了絕望。斯大林確實有先見之明,當德國攻下基鋪後,他知道德軍的下一個目標是莫斯科,他立刻開始空室清野。
德國向莫斯科推進的時候,斯大林快速從蘇聯第一波的失敗中清醒過來,他下令所有工廠全部撤退到烏拉爾山區,莫斯科城外的平民全部轉移,轉移前必須帶走一切有用的東西並燒掉自己的小屋。雖然一些平民捨不得燒掉自己的房子,但是他們帶走了所有能用的物品,包括過冬的棉衣,因此德國士兵即便找到殘存的房屋,他們也不可能找到棉衣禦寒。
天氣和後勤補給在戰爭中都非常重要,希特勒過分自信,以為兩個月內就能降服蘇聯,結果他錯了,他讓德軍陷入了被動的境地。反觀蘇聯,雖然他們在戰爭前期被德國死死的壓制住,但是他們快速調整戰略,空室清野後,利用天氣把德國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我們不得不說,勝利總是握在有準備的人手上!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明天又該撤退了,該死的德國人,寧願在寒風中死去也不願意露出一個頭來,讓我的槍口逐漸被雪花澆冷,就如同我的熱血。
很無聊,我甚至抽空打了個盹,北風捲著雪花都沒讓我醒過來,最後是一隻見鬼的烏鴉在我頭頂拉了一粑尿才驚動了我。
我順便透過瞄準鏡看了一眼敵方陣地,天啊!你猜我看見了什麼?
一點淡淡的煙火!
我激動的渾身顫抖,槍管上的積雪被抖落,甚至我還拼命用我柔軟溫暖的如同被子般的大衣擦了擦它。是的,當我從部隊中得知我的家被德國人燒了,家中連褲叉都被搜走套在德國人脖子上時,我知道我唯一的親人就只剩下這杆槍了。
它很嫻靜,就象娜塔莎不用棍子敲我肩膀時的溫柔,可當它發火時,就象娜塔莎的小嘴罵人一樣致命,所以我抱著它時,我能感覺到娜塔莎給我安全感,這是我當初一下子就愛上了娜塔莎的原因。
他們殺了娜塔莎,他們怎會那麼狠心對待一個從未看見天空一眼的盲女人?我流著淚在復仇,殺了幾個或幾十個了吧?可我一點不開心,因為我的娜塔莎再也回不來了。
我又觀察了一眼那煙火,明暗時間沒變,所以我開始活動碗骨,搓著手指,很溫柔,很小心,一點疏忽都不能有,我要保證一槍打透德國人的胸膛,他們單薄的軍服看起來威風,可一點實用性也沒有,既不保暖也不防風,怎麼能抵抗我的子彈?也許子彈的熱度正是他們夢想的溫暖吧?想到這裡,我居然有種快感,比獲得娜塔莎的愛情還要滿足的興奮!
對方是什麼人呢?
也許是個沒經驗的毛頭小夥。
也許是個快要崩潰的士兵。
也許是個厭煩了凌晨四點黑暗的軍官。
管他呢,我用槍托抵住肩膀,感受了下風向,手指輕輕滑過槍身,定在板機上。 我深深吸了口氣,屏住了呼吸,等菸頭再次明亮的那一瞬間,我扣動了板機。
耳邊一聲脆脆的聲響,對面陣地上一個菸頭高高飛起,劃出了一個漂亮的軌跡,然後落在地上,夜在幾聲亂槍中開始恢復平靜。
“砰”,我看見了被我忽視的敵方陣地上一道火花,就象我槍口一樣的美麗。
我感覺很熱,很快又變得寒冷。 有隊友爬到我身邊,脫去了我溫暖的大衣,我不知道是否為他的歉意露出了微笑,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看見了我的娜塔莎,拎著酒瓶在向我跑來,那可是我最喜歡的伏特加。
我累了,我閉上了眼晴。
西遊夢紅樓
有機會去實地考察一下。
2010年因工作原因,我在12月坐著大巴從莫斯科前往斯摩稜斯克,走的大型公路就是當年德國人進攻走過的路。當然今天的路況比當年好太多了,70年前這條路不過是四車道,而且經過破壞估計也坑坑窪窪,今天要寬得多了。沿途經過很多村鎮,今天的房子也比當時好多了。按照過去俄羅斯農民的建房模式,有錢的基本是堅固耐寒的石頭房子,紅磚房子,一般農民住的是原木或者泥磚搭建的木屋,而且房頂是用稻草鋪的,一個小鎮最好的房子是教堂,制高點是鐘樓。村鎮以外,不建議颳風的時候去,零下30度的風雪堪比沙塵暴,衣服上眉毛上結霜都很常見。
想象一下當年德國人的遭遇。經過慈父的訓令,凡是德國人有可能進攻到達的路線,人畜一律離開,房子全部燒掉,不給侵略者留下有用的東西。德國人能怎麼樣呢?進入村鎮,估計就剩下教堂還留著沒有燒完,有錢人的房子就剩殘垣斷壁,窮人的房子壓根就沒有了,糧食莊稼?大冬天哪來莊稼,當然有一些農民的地窖可能會存有來不及拿走的糧食,但是不會很多。德國人能做到的就是砍柴,拆了沒燒完的籬笆,燒著取暖,防著帳篷不要被刮跑了,等著後面的馬車拉來吃的穿的。
德國人還有一個地圖的問題。德國人進攻蘇聯的軍用地圖很大一部分取自旅遊地圖,三十年代蘇聯的旅遊地圖並不會明確表明村鎮的位置,這是當時國防的需要,憑著這樣的地圖,找到城市是可以的,公路是可以的,但是野外生存就夠嗆,也許走著走著忽然冒出一個鎮子,也許真的什麼都沒有,也許村子距離公路也就十來公里,但是看不見鐘樓也就真看不見了。
夢中窮人77019246
德軍寧願被活活凍死,也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難道他們會選擇被凍死?如果讓他們戰死沙場也許可以,但是如果能搶上衣服或者有衣服可以搶,我相信他們還是會搶的。不存在被凍死也不去搶衣服保暖這一說法。別忘記了,在戰場上可沒有那麼多仁義道德。
其實最終出現這樣的結果(幾十萬德軍被凍死在蘇聯),還是可以預料到的。當時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友好條約》,開始進攻蘇聯。當時希特勒在空中轟炸英國的戰略計劃失敗後,也就標誌著德國的“海獅計劃”趨於破產。那麼既然德軍當時剛剛遭遇前所未有的失敗,士氣低落的時候,希特勒為什麼不做調整,卻“回馬槍”般地又在六月進攻蘇聯呢?
因為當時的德國已經戰備資源極度缺乏了,又剛剛吃了敗仗,所以急需補充調整,面對地大物博的蘇聯,希特勒貪婪的眼神瞄準了蘇聯。又因為當時是六月底七月初,蘇聯的天氣相對暖和,不至於因為天氣嚴寒給德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蘇德戰爭在1941年的6月爆發了。
第一點,當時在六月發動戰爭的希特勒,認為新生的蘇聯抵擋不住德軍“閃電戰”的攻擊,因為當時德軍滅亡波蘭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滅亡法國也僅僅用了38天,這兩個國家當時是歐洲比較強的國家。結果讓德軍大跌眼鏡的是:希特勒萬萬沒有想到,剛開始勢如破竹的德軍居然被遲遲阻滯在莫斯科。從六月份開始,原本希特勒打算“三個月滅亡蘇聯”卻一直推遲,到11月的時候,德軍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小面積的凍傷凍死。
第二點,難道是德軍不願意搶嘛?不是的!當時在希特勒沒有進攻蘇聯的時候,斯大林等蘇共領導人便已經開始準備防禦措施了。早在德軍一向憑藉“閃電戰”佼佼於戰場,而蘇聯卻前期節節敗退,最終引誘德軍深入蘇聯,而蘇聯此前早已將防禦線外圍物資轉移殆盡。德軍與蘇聯在蘇聯國內打消耗戰,無疑於自取滅亡。零下40多度的嚴寒,德軍又沒有取暖保暖用品可搶,只能活活凍死。
第三點,蘇德戰爭持續數月,德軍前期攻勢迅猛,勢不可擋。蘇軍節節敗退,死傷無數。但是蘇聯軍隊的基本武器服飾遠遠比不上德軍,即便德軍扒下死去蘇軍的衣服,一方面衣服薄、質量不好;另一方面,衣服經過戰火也是千瘡百孔、破爛不堪的。仍然對於當時的北方極地嚴寒起不到明顯作用。
第四點,一方面希特勒大力主張“閃電戰”,命令軍隊儘快結束戰鬥,便源源不斷加強兵力,一直持續戰鬥,軍隊根本得不到有效緩衝;另一方面,德軍一直在期待著、在等待著本國後勤部隊的給養,奈何戰線拉的太長,在天氣極度惡劣的情況下,禦寒物資遲遲沒有來到。
綜合各種條件,在如此艱難嚴寒的外土作戰,即便戰鬥力再強,武器裝備再好,都難以抵禦水土不服和後勤缺乏的條件,何況蘇聯紅軍人數勝於德軍數倍,在蘇聯本土打消耗戰,根本是行不通的。
小鎮月明
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之間進行了一場二戰時期規模最為龐大,戰況最為激烈,傷亡也最為慘重的戰爭,即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率先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挑起戰端,並私自擬定一個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準備進攻蘇聯。納粹德國先是派出550萬人、數千量軍事裝備,把他們劃分為為三個集團軍,後又打算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自此,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德國士兵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戰果優異,多次以閃電的速度擊敗敵軍,所以在和蘇聯進行戰鬥之前,希特勒便宣言要在三個月內攻佔蘇聯。這也是德國士兵在後來的戰爭中,物資供給不足的原因之一。
(蘇德戰爭圖片)
1941年10月2日,德軍開始調轉火力對準莫斯科,蘇聯則選擇採用積極防禦的方針,把戰略方針集中在消耗敵人力量方面。此時的德軍已經疲憊不堪,但仍然妄想著,以閃電般的速度攻佔莫斯科,於是到了11月中旬,德軍又再次派遣大量士兵向莫斯科進攻。這時候蘇聯的天氣已經漸漸變得寒冷,而納粹德國並沒有提前預備冬衣,就連平時吃飯等供給的物資,也略有不足,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會拖得這麼久。為了不被凍死,德國士兵肯定會無所不用其極,但也無奈沒有可以供暖的衣物。
大量的德國士兵在莫斯科被凍死,為了活命,他們又怎麼可能不去搶衣服?只是搶得到搶不到的問題。而德國士兵搶蘇聯人的衣服無謂是兩種人,軍人和市民。
如果說是搶市民的衣服的話,那是絕不可能的。因為蘇聯早在冬季來臨之前便將附近的村莊,樹林進行轟炸,納粹德國根本找不到衣服,哪怕是木材。一開始,為了抵制納粹德國的進攻,蘇聯就採取了反擊措施:“焦土政策”。顧名思義就是把周圍的東西變得只剩下焦土。為此蘇聯軍用火箭炮,飛機等炸燬了距離前線地方的居民點,60公里內的所有城市,村莊亦或者村民,無一倖免,就連周圍的樹林也都被他們砍光殆盡,所以說德國士兵無論如何,是搶不到蘇聯人的衣服的,甚至連燒火取暖都有點困難。況且早在德國士兵攻佔蘇聯城市之前,蘇聯就提前進行了物資和人員的轉移,所以,縱使德國士兵佔領了蘇聯的城市,但依然找不到可用的物資。
當然德國士兵也可以選擇搶蘇聯軍隊人員的衣服,即從死去的蘇聯軍人身上拿衣服穿。不過蘇聯西部的經濟狀況也好不到哪裡,西部地區物資匱乏,很多東西都需要從外國進口,就連蘇聯人自己都面臨冬裝無法解決的問題,莫斯科戰役經行時,市民也都在趕製冬衣,直到後來德國退兵後才勉強完成供應。所以,當時的蘇聯士兵穿的衣服大多質量更差,不保暖,就算被拿下來給德國士兵供暖其實也沒有大的作用。
再者, 其實德國軍隊其實也有著嚴格的紀律,即士兵不允許搶劫人民,否則他們將受到軍法的制裁,所以德國軍人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也不敢擅自對人民進行搶劫,不過就算是搶劫也不會有多大的收穫。
小姐姐講史
沒有凍死幾十萬,按照德國的檔案:1941年6月22日戰爭開始到1942年春,德軍後送的凍傷傷員數字為11萬。凍死的數字不會比凍傷的多,且夏季和秋季是凍不死人的,這個數字可以粗略參考為1941年9月30日-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戰役期間的凍傷情況。
關於莫斯科保衛戰,德軍也並不是無時無刻都在嚴寒中作戰,德軍遭遇的冬裝問題也並非全部軍隊,他們真正遭遇的問題是後勤。整個德軍進攻階段拉的過開的補給線才是根本問題,搶不搶蘇聯人的衣服並不重要。
甚至蘇聯方面還記載了截然不同的事:朱可夫去前線視察,發現紅軍戰士們很多都穿著德軍的軍大衣禦寒,為此事他狠狠處罰了軍需官。
實際上德軍是裝備了冬裝的,這方面的物資並不是很缺乏,造成前線凍傷凍死一方面因為補給條件惡劣,前線部隊得不到冬裝補充。一方面是嚴寒作戰造成的非戰鬥減員,誰告訴你冬裝充足就不會凍死人的?
德軍總參謀部1941年8月4日就發佈了部隊冬季工作的文件命令,德軍《1941-42年冬季補給命令》列出了足足73項內容,網上流傳的什麼冬衣、防凍液、坦克潤滑油等在10月中就已經撥付到位,只是受限於運輸能力,很難在嚴寒來臨前如數送到前線。
稍微參看莫斯科保衛戰的時間表就知道,德軍是在攻佔了基輔和明斯克後才開始威脅莫斯科,戰役發動在9月底,德軍“中央”集團軍進攻到12月初即告罷手,然後由蘇軍從12月5日一直反攻到1942年的4月20日宣告整個戰役結束。
那麼問題來了,在此期間,真正嚴寒的時間只有12月、1月、2月這三個月,這三個月恰恰是蘇軍大反攻的主要月份。真正坑害德軍的其實根本不是嚴寒,反倒是10月份和11月份的降雨,以及3月份初春解凍造成的泥濘。
德國人是生活在阿爾卑斯山下的民族,他們又不傻,在防寒抗凍方面並不是無意識狀態,而且軍隊換不換冬裝並非作戰人員管轄,而是後勤部門天然的職責,什麼季節預備什麼東西根本不用提醒。莫斯科保衛戰雖然因為希特勒的命令而極為倉促,卻打的是“冬季嚴寒前將蘇聯人趕進西伯利亞”的主意,他們真的會搞忘記冬裝?
事實是德國人不僅準備了冬裝,也相應的做出了不少應急措施,比如標題提到的“為什麼不搶蘇聯人衣服”問題,這方面德軍做的比你想象的更乾脆,他們將沿途佔領區的不少蘇聯服裝廠給接收了,直接強令生產冬季被服、帳篷、車衣。再加上大後方運上來的被服,德軍斷不至於表現的那麼狼狽。
那麼德軍是怎麼淪落到歷史上那麼悲慘的地步呢?1941年11月的莫斯科氣溫也就最低零下7度,相比歷史溫度算是暖和的。然而恰恰是這一年的氣候異常,暖空氣持續的時間非常長,導致了10月份的連綿陰雨。這些雨水為德軍的行軍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卡車被陷住,沉重的物資車輛不得不分散成小份運輸,運力一時之間變得非常緊張。德軍不得不搜刮了大量蘇聯的畜力工具,靠騾車、馬車來運輸給養。
但是騾子和馬匹在這種環境中也頂不上大用。雨水將地面化成爛泥潭,深的地方能沒到人腰,人和動物在爛泥中深一腳淺一腳的行進,體力耗費巨大,沾到身上的泥巴會快速帶走人和動物的體溫,牲口在這樣的環境裡大批量的病死,讓德軍後勤雪上加霜。唯一頂用的東西是蘇聯農場的拖拉機,但這點東西應付起前線幾十萬大軍根本無濟於事。後來逐漸降到0度以下的氣溫,讓這些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後勤不足,那麼服裝當然只能押後了,起碼進攻受阻的德軍在當年還能燒汽油取暖。但沒有食物和彈藥真的會死人。德軍在12月5日後開始撤退,當時莫斯科氣溫最低不超過零下20度。隨著後防線的步步建立,以及運輸線的縮短和天氣好轉,德軍的冬裝問題很快就不成問題了。
嚴寒中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人的禦寒,是德軍的裝備不適應嚴寒的氣候。特別是上面提到過的防凍液和潤滑油問題極為突出,這使得德軍在最嚴寒的幾個月很難形成自己的裝甲優勢。許多坦克需要在下面點把火燒上半天才能發動;許多火炮也發生了熱脹冷縮問題變得極為危險。還有坦克裝甲,極寒下又沾手又脆。莫斯科戰役德軍可不是因為沒衣服穿才打輸的。
看,德軍俘虜們的冬裝並不算太糟,嚴寒並非主要的問題。他們輸在糟糕的補給線上,後勤方面解決問題的速度也並非人們想象的那麼無能。
王司徒軍武百科
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這個問題小編一定要仔細分析一番,要不然又有人開始鼓吹德國人的騎士精神了!
首先要說的是,在德國進攻蘇聯期間,德國士兵凍得的確是不輕,用現在的話說“凍成狗”都不足以形容其慘狀。
德軍凍死的士兵千萬不要怪蘇聯的天氣太冷,因為那裡的冬天每年都是零下40多度,一視同仁,怪只怪你們的元首太自信了,原本41年春季實施的巴巴羅薩行動被他推遲到了6月,而且他還相信德軍能在冬季來臨之前解決蘇聯問題,所以壓根就沒有做好在蘇聯過冬的準備。
這一點斯大林可以證明,雖然兩國簽訂了臭名昭著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斯大林不放心,通過情報機關一直在監控德國的後勤生產數據,他就發現在40年和41年之間,德國的冬季作戰物資採購的數據沒有發生異常變化,比如軍大衣所需的皮毛,採購綿羊的數量維持在較低水平,棉衣、防凍劑也都與往年變化不大。
凍傷發生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是1941年9月到1942年2月,這也正是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期,為了能夠迅速拿下莫斯科,德軍後勤部隊集中精力向先前運送彈藥和裝備,冬衣壓根就排不上名單,因此,當冬季來臨,身穿單衣的德軍在茫茫荒野裡和禦寒措施優良的德軍廝殺,損失慘重,希特勒這才慌了神,生產是來不及了,就號召捐贈冬衣,1941年12月20日,戈培爾通過廣播號召開展全國性的冬裝募捐運動,到了次年1月,就募捐了670件衣物,僅在波蘭就募捐了16654件毛皮大衣,18000件毛皮夾克,8300條圍巾,74446件毛衣領。
德軍很快發現,這些募捐來的東西根本沒毛用,因為無法運到前線。當時的蘇聯除了幾天主幹道外,其他的都沒有硬化,在雨雪天,基本都是泥濘,除了履帶車,其他的基本進不去,而德軍大多是輪式和半履帶車,而且,德軍還沒有美軍那樣的大型空中投送飛機,同時德國人還發現,他們的火車水管是在機頭外面,根本不抗凍,所以這些禦寒物資,全部堆在華沙和明斯克的倉庫裡,而德軍凍死凍傷情況非常嚴重,莫斯科撤退的時候,第296步兵師損失了1000人,其中351人是被凍死的,第45師凍傷概率達到70%。
問題來了,德軍被凍成狗了,為什麼就不搶蘇聯人的衣服呢?難道他們也像岳家軍那樣“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難道是騎士精神真的那麼偉大?
非也,凍死比被武器打死的痛苦時間更長,痛苦指數更好,德軍既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也不可能希特勒精神附體,所以,德軍對蘇聯的老百姓和俘虜是毫不客氣,衣服扒光、房子拆掉烤火,甚至連蘇聯大媽的毛褲子都被搶來做圍脖戴在頭上,沒有搶到衣服的德軍像瘋狗似的到處找衣服,很快他們就發現,原來蘇聯人早有準備。
斯大林實施了嚴酷的焦土政策。1941年7月3日,斯大林下達了焦土令,不給德國人留下一針一線,他在演講裡說,“當紅軍部隊不得不撤退時,必須運走全部鐵路機車車輛,不給敵人留下一部機車、一節車廂,不給敵人留下一公斤糧食、一公升燃料......在淪陷區,要造成使敵人及其所有走狗無法安身的條件,步步追擊他們,消滅他們,破話他們的一切活動”。斯大林說到做到,德國士兵進入蘇聯才發現什麼叫做真正的地廣人稀,幾十公里看不到一個活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為什麼不撿屍體上的衣服。其實死者為大的觀念國外人也講究,但是面臨生死關頭,這就顧不得了,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死去的人,難得有幾個完整的,基本上絕大多數都是“萬箭穿心”而死,千瘡百孔,破破爛爛的,衣服沒有幾件完整的,就算是不忌諱,也撿不到幾件能穿上的。況且,幾百萬德軍進入蘇聯,等你趕到的時候,早就被別的部隊搜刮一空了。
所以,德國軍官只能是畫餅充飢,來欺騙底層士兵,最經典的就是設立“抗凍勳章”,全名叫做“東線冬季戰役紀念章”,頒發數量非常多,只要印章簽發就能得到一枚,而鐵十字勳章需要師長簽發,氣的東線士兵稱他為“凍肉勳章”。
獲得勳章還要有以下條件,就是在1941年11月5日到1942年4月26日之間:
一是參加過14天戰鬥(飛行員完成30次出擊);二是在戰區內完成60天勤務(沒有參加實際戰鬥也可以);三是在上述日期內負傷或凍傷。
所以,在生死麵前,德國士兵絕對不是傳說中的那麼紳士,而是毫無人性,這些餓狼就應該受到如下的待遇。
葛大小姐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凍死幾十萬,為何不搶蘇聯人的衣服穿?”
在二戰中,蘇德戰場無疑是傷亡最慘烈的,特別是莫斯科保衛戰,那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役。直到開戰前,蘇聯人才知道德國進攻的準確時間,所以蘇聯明顯是準備不足,這才導致德軍可以長驅直入,也令莫斯科危在旦夕。德軍出其意料的順利令希特勒衝昏了頭腦,他認為“蘇聯雖大,但已無路可退”,所以說出“3個月消滅蘇聯”的狂言。然而,蘇聯紅軍頑強的抵抗也打破了德軍不敗的神話,這也為後來蘇聯大反攻埋下了伏筆。
德軍之所以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我想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條卻很重要,那就是德軍敗給了天時:他們遇到了幾十年未遇的嚴寒。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嚴寒中,數十萬的德國士兵只穿著單衣作戰,致使一批又一批德軍被凍死。德軍為什麼不給士兵配備作戰棉衣呢?難道是因為德軍物資儲備不足?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為歐洲大部分已經被德國征服,各國的資源都源源不斷地被運到德國,德軍不可能缺少作戰棉衣讓。並且當年拿破崙就因為寒冬而敗給了俄國,一向做事嚴謹的希特勒不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
既然如此,為什麼德軍卻只能穿單衣作戰呢?為什麼不發棉衣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德國人壓根就沒打算穿棉衣作戰,更不可能準備棉衣!因為他們打算在冬天來臨之前結束戰鬥。
德軍“閃電戰”讓希特勒信息百增,對德軍極度自信。特別是蘇德戰爭一開始,蘇聯是節節敗退、不堪一擊,也讓希特勒深信3個月根本不是問題。雖然德軍也曾遇到一定的阻撓,但這並不妨礙希特勒盲目自信,他壓根就沒想到戰爭會一直持續到冬天。當雪花飄落時,天寒地凍的蘇聯戰場讓德軍傻了眼,德軍這才抓緊趕製了二百萬套棉衣送到前線。可是由於德軍戰線太長,而且後勤補給路線還被蘇聯切斷了,所以,作戰棉衣根本就送不到德軍士兵手中。
也許有人就會說,既然後勤補給的棉衣拿不到,為什麼德軍不搶蘇聯百姓的棉衣呢?難道他們都被凍傻了不成?事實上,德軍不是不想搶,而是根本沒得搶!
面對德軍的“閃電戰”,也為了防止德軍得到被佔領地區的物資,蘇聯方面也採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蘇聯撤退後將被佔領地區內的所有居民點炸燬,並且還燒燬村莊,甚至還砍了樹林。對德軍來說,想搶棉衣都找不到人,就連找柴火取暖都找不到!因此,希特勒的盲目自信,在加上蘇聯地區的嚴寒葬送了幾十萬德軍的性命,同時也讓數百萬的蘇聯老百姓因此流離失所,的確令人遺憾!
大史官
這個問題斯大林同志也想到了,因此他制定的戰略是——堅壁清野,留給德國人的基本都是不毛之地。別說德軍想掠奪蘇聯人民了,他們畜生都難見幾只。可以說秋天的雨季將德軍深陷其中,大為拖延了德國閃擊戰的時間,而入冬後,德軍從人到器械都凍個底掉。更加嚴峻的是漫長的補給線的德軍的戰鬥難以為繼,這也為德軍的潰敗埋下伏筆。更有專家猜測,蘇聯科學家利用人工手段增加了降雨量,讓冬天提前到來。
在德軍兵臨莫斯科之前,蘇軍就已經開始構築3道防禦地帶。德軍在準備包圍莫斯科的時候,就已經遇到了補給難題。古德里安曾提到軍中的坦克沒有得到補給,機械化部隊也開始缺乏燃油。蘇軍則展現出背水一戰的姿態,在所有男性都被派遣到前線時,蘇聯動用了大量的蘇聯女性參與到修築反坦克壕溝的工程。
氣候環境很快成為制約德軍發揮的重要因素,1941年10月,當時下的雪融化後,讓整個道路變得非常泥濘,這種現象被俄國成為“大沼澤地”。追求時間的德軍不要說冬裝了,他們連防凍液和冬季用的潤滑油都沒有準備好。直接導致德軍的機械化部隊變成不能動彈的困獸。
蘇聯人們一直生活在高緯度地區,他們也適應了酷寒環境,機械裝備包括人員的服裝都有很好的準備。主場作戰的蘇聯更適應當時的環境。當德軍剛剛擺脫翻漿嚴重的土路時,酷寒讓德軍變成了強弩之末。而且當時蘇聯的政策也不可能給德軍留下任何補給和用得上的東西。
航空之家
我是一個德國士兵,我正蜷縮著跟戰友擠在一起,不時用手拉一下身上那層薄薄的毛毯,儘管它並不能帶來一絲的溫暖。俄羅斯的冬夜很冷,周圍的夜也很靜,除了咳嗽聲和不時劃過天際的煙花。天空的雪花還在飄飄灑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 不知道我們尊敬的元首在幹嗎呢,德國也冷嗎?
我們很冷,冷的難以入睡,但我們又需要儘量保持不動來維持自己那好不容易才有的一點兒熱量。我們不敢生大火,我們太靠近前線了,火光會暴露我們的位置,這裡隨處都是蘇聯士兵的狙擊手,他們打的太準了,好多戰友都被打死了。後方的指揮部燈火通明,指揮官們正在制定著新一輪的戰略,我明白,明天又是一場新的戰鬥了。
天亮了,雪還在下。我整了一下軍衣,它很漂亮,比那些該死的蘇聯人的好看多了,但不得不承認,那些蘇聯士兵的衣服特別暖和,它們也是我們最喜歡的戰利品之一。衝鋒馬上開始了,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戰友回不來了,大雪只是掩蓋了罪惡,卻沒有洗刷罪惡。我不知道這場戰爭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我是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
為了保暖,我們搜查了附近可能有物資的所有地方,什麼都沒有。那些俄羅斯人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還有不時不知從哪裡來的冷槍,讓我們的收穫微乎其微。我們好像拋棄了德意志士兵的榮耀,只為了一塊餅乾,一條毛毯。
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啊,這該死的俄羅斯鬼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