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拾趣:讀書的樂趣

少時愛讀書,農村貧窮,無書可讀;中年愛讀書,苦於生計,讀得不深不透;現在愛讀書,理解很快,記憶很慢。

生在小山村,上小學時讀的只有兩本書,一本語文,一本算術。我的智商還可以,很容易應付過去,渴望多讀一些書。記憶中家裡僅有一本小說叫《漁島怒潮》,寫的是革命戰爭的小說,不知讀了多少遍,很多章節都能背得下來。躺在在炕上,看的最多的是糊牆和頂棚的報紙,都是毛主席語錄和抓革命促生產的文章。

大約六七歲時,文革結束,集市上有了說書的,成了集市上最惹人眼的一景。大人去聽說書是要交錢的,我們小孩子們則聚集在門口和窗下,聽說書的講《說岳全傳》和《楊家將》,從說書人口裡知道了精忠報國的岳飛和一門忠烈的楊家將,也知道的楊門女將穆桂英。他們成了我心中的英雄,成了我仰慕的目標,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

說書的是我一個本家的爺爺,文革時被定為四類分子,不識字, 記憶卻出奇的好,無人能比。十里八村都覺得他是一個怪人,不與人交談,走在路上、幹著活、甚至睡覺的時候嘴不住下,好象是念念有詞。他說的書都是在雨天冬天生產隊不出工或者晚上,有我本家的另一個爺爺和我父親讀給他聽的,一個是曾經的私塾先生,一個是當時的民辦老師,給他讀一遍,他便能講得栩栩如生、活龍活現,與幾年後在收音機上聽劉蘭芳講沒有什麼兩樣。晚上和冬天生產隊不再出工時,全村人無論老少男女,都願意坐在我家的大槐樹底下和南牆根下聽他說書,最多的是賺一支別人遞來的捲菸,猛吸幾口之後,好象是感謝別人對他的認可。一口氣就會講大半天。說的上癮,聽得也上癮,很多人都是被老婆牽著耳朵回家幹活和吃飯。

因為父親的這層緣故,不說話的爺爺好象對我高看一眼。因為他珍藏有兩套各兩本的《說岳全傳》和《楊家將》,不知什麼時候,他終於答應我放學之後到他家裡讀這兩本書。書是用兩塊嶄新的綢子包越來的,鎖在他床頭的小櫃子裡面。每一次,他和我都要先洗一遍手,看看我的手真的乾淨了,才會讓我坐在擦的乾乾淨淨的方桌上,他在一邊靜靜地看著我讀。我入迷了,有時天黑了我爬在書上一個字一個字的在看,他也不會打攪我。直到一個字也看不見了,他才會把書仔細地包裝起來,重新鎖進小櫃子裡。

以後書多了,讀的相反少了,有時只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想想真是心中有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